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積澱,孕育出許多燦爛的文化,其中飲食更是享譽全球。前些日子一部《舌尖3》再次呈現了中國料理的博大精深,日語翻譯是「舌で味わう中國3」,很多日本人看到這些之後都表明非常嚮往中國料理。我們都知道,在很多國家都有唐人街,在唐人街中最耀眼的當屬「中華料理」了。在日本並不是只有一個「唐人街」,東京池袋的中華街在日本可謂是家喻戶曉,除此之外,橫濱的中華街也是旅遊勝地。
日本距離中國非常的近,其文化也深受中國唐文化的影響。不僅是古代,即便是現在兩國文化的交流也一直在進行。我們都知道,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融合的一個過程,中國的飲食文化傳到日本之後,在融入其當地飲食文化的同時也發生著一些轉變。因此,在日本就誕生了很多看似中國料理但是中國並沒有的「日式中國料理」。究竟有哪些呢?筆者文章將會一一介紹。
酸辣湯,面
喜歡酸辣湯的讀者應該不少吧?酸辣湯原本是中國的一道川菜,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老少皆宜。酸酸的味道,即便是在你沒有食慾的時候也能勾起你的饞蟲。2015年,這道菜還成為招待印度總理的「國菜」。
我想正是這種膾炙人口的味道,才能夠傳到日本吧。但是在日本酸辣湯經過進化,變成了酸辣湯麵。幾乎所有的中華料理店都能夠在菜單上找到這個料理,但是在國內我想沒有哪家店鋪專門在菜單上寫上酸辣湯麵吧。當然可能有的小吃店是有這道菜,不過更多人喜歡吃的應該還是酸辣湯本身。
上圖就是日本的酸辣湯麵的照片,繼承了中國酸辣湯的酸和辣,同時加入了日本本土的一些材料,做成的酸辣湯麵。筆者之前去試過一次味道,還是稍微有些不同,辣味不夠酸味勉強,配合面吃的話,感覺是在吃一晚西紅柿雞蛋面加了辣椒的感覺。
日本的「三大中華料理」
撐起日本中華料理天下的是「三大中華料理」,那就是拉麵、餃子、炒飯。很多日本拉麵店菜單上都會有,拉麵+餃子+炒飯的套餐,在日本人心中,炒飯配著拉麵和餃子吃才是正宗的吃法。但是日本的這些中國料理的做法,沒有一個是和中國相同的。
看過筆者文章的都知道,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有比較過日本和中國拉麵的區別,這裡也就不再敘說。中國和日本的拉麵完全是不屬於一個流派,在中國的菜單上都標有「日式拉麵」的字樣。(參考文章:企業想要成功?日企用事實告訴你秘訣在於這5條!)在中國提到拉麵首先想到的就是蘭州拉麵,但是並沒有像日本拉麵分那麼多種類,日本有醬油拉麵、味增拉麵、豬骨拉麵等。
餃子,我想很多讀者都知道。在日本說餃子,那是指的是「煎餃」,在中國指的是「水餃」。雖然中國也有煎餃,地區不同也有叫生煎、鍋貼等,但是深深植根於中國人文化中的還是水餃。在日本煎餃是作為「菜」的一種,而不是主食,許多日本人都是配著煎餃吃米飯,筆者實在是萬萬吃不下去的。日本餃子的餃子餡沒有中國的豐富,中國有豬肉芹菜、韭菜雞蛋、香菇雞蛋等,隨便列出幾個都夠日本人饞好半天的。
最後是日本的炒飯,這個筆者並不想多做評價,雖然看著大致都相同,但是味道與總過的揚州炒飯相比真的是差太多了。說實話,真的不如筆者自己在家裡做的炒飯好吃。日本炒飯米粒是分開的,但是有一種日本獨有的調料的味道,實在是不合筆者胃口。可能有的店鋪炒飯會很好吃,也不能以偏概全。
中國冷麵
中國冷麵是翻譯成中文以後的名字,日語叫「冷やし中華」。我想這個各位讀者也是沒有聽說過吧?一般在夏天的時候日本的麵館都會拿出冷麵的菜單,作為主推的一道菜品。
面是普通做拉麵時候的面,加上生黃瓜、生西紅柿和一些其他的食材,同時配上日本的芥末。筆者是試吃過一次,但是從此以後再也不會吃日本的冷麵了。
提起中國的冷麵,筆者最先想到的就是東北冷麵。從圖片上各位讀者應該能夠看出哪些不同,日式冷麵是幹,中國東北冷麵帶湯;面的種類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價格差了好幾倍!
中華蓋澆飯
筆者實在是想不通,為何這個蓋澆飯會被稱為「中華蓋澆飯」,日語叫做「中華丼」。
從樣式來來看,是屬於蓋澆飯的一種。多是用菌菇、蝦仁配以青菜木耳等翻炒後倒在米飯上,味道較清淡,應該屬於中國南方菜系,非要和中國扯上關係的話,那應該就是從中國廣東那邊傳到日本的料理。
上面所講的如酸辣湯麵、冷麵、餃子、蓋澆飯等,都是在中國菜系的基礎上再次本土化,形成了現在的日式中華料理,但是下面的這個,那真是憑空出現在日本料理界的「偽中國菜」。
天津飯
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馬上就會想到是不是和中國的天津有關係?唔,不好說。因為日本人都沒有搞清楚這個飯是從哪裡出來的。如果你在百度上查「天津飯」,我覺得應該會出來龍珠裡面的那個叫天津飯的人物。
具體的樣子如上圖,可能做法每個店鋪不同,但是絕對會有雞蛋,雞蛋下面是米飯,會有稠稠的湯,味道有些偏甜,略帶酸酸的味道。這個幾乎是中華料理店的「定番」(招牌菜),據說是大阪一家叫「大正軒」的餐廳發明的,也有人說是東京的一家叫「來來軒」的店鋪發明的,眾說紛紜,總之和中國的天津沒有半毛錢關係就對了。
文化融合的本地化是必然
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的大國,菜系也分為川魯粵蘇浙閩湘徽八大菜系,各個菜系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特色也都是結合當地民風和習俗產生。當中國的飲食文化傳到日本時,必然會跟當地的飲食習慣相互碰撞,但是對於餐飲業來說,市場起著決定性的因素,客戶的味覺才是最主要,即便是一道外國人看來十分可口的飯菜,對於日本人可能就不以為然,要不然在日本也不會發生因為一塊臭豆腐逼停日本列車的事件了。
料理原本的精髓就在於供人食用,如果因為遵循一些條條框框而失去了料理的精髓,那其實是妨礙料理的發展的。所以,我們中國人是不會在意在日本的中國料理發展成什麼樣,只要你們覺得好吃就行。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