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11點,克什米爾公主號準時從孟買抵達香港,飛機剛降落,印度航空公司的人就守在了飛機的周圍,嚴禁外人靠近飛機,機場的警衛和保安人員似乎也加強了戒備,和往常一樣,這天一大早周駒帶著他的清潔工具來到了安全口,和往常不一樣的是他的水桶裡面放了一包牙膏,當然這不是簡簡單單的牙膏,是偽裝的,真正的東西是美式新型炸彈。
趙斌成交給周駒的炸藥叫做TNT,在當時是一種高科技產品,一直由美國中情局提供給臺灣情報網使用,這一次為了應付機場安檢,周居特意將它做成牙膏模樣,因為簡易的慣性用品是允許帶的。
1958年克什米爾公主號炸機事件的倖存者卡裡克曾寫過一本回憶錄,對於飛機停靠啟德機場時的情況,他是這樣描述的。「飛機平穩後,香港航空公司的工人們就圍了上來,他們大部分是中國人,有的檢查引擎,有的良機油,其餘大部分人在擦引擎外面的廢機油。」但是卡裡克感到有些蹊蹺的是,他突然發現自己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員的皮包不見了,於是大家就都去找包去了。這時候飛機的附近只剩下了一個負責安全的警察。
周軍在確信沒有人注意到他自己以後,他就迅速的把柄偽裝好的炸彈藏在了飛機又一輪槍的一個不容易被發現的風險裡面,然後迅速地離開了。12點15分,克什米爾公主號呼嘯著從香港啟德機場升空,看起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機長賈塔爾是印度國際航空公司資歷最有經驗的駕駛員之一,飛行時間在12,300個小時以上,在全部預備訊飛行過程中,飛機所有性能測試均為良好,機長賈塔爾顯得非常輕鬆,然而5個多小時以後悲劇發生了,飛機突然在5000多米的高空發生爆炸,之前他曾向雅加達機場發出三次求救信號,機場方面在接到信號後立即詢問周恩來總理是否在飛機上機長回答沒有,之後克什米爾號就再也沒有任何影響。
1955年4月11號下午6:30,伴隨著尖利的呼嘯聲,克什米爾公主號像一隻完全失控巨眼衝向海面,在巨大的爆炸聲中飛機鍛鍊成三段墜入海面。機上11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只有3人倖存。塔尼克能夠活下來應該說是個奇蹟,在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中奇蹟般生還的還有兩個人,副駕駛員迪克希特在飛機墜海後猛力踢開身旁的滑動窗,鑽出水面得以生還。領航員派塞克也從墜海的飛機中死裡逃生,正是由於他們三位生還者的回憶,才為克什米爾公主號失事原因調查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