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考生的知識儲備、應試能力大局已定。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洛一高中學心理輔導老師王文中認為,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心態是決定考生成績的三個核心因素,前二者都不是短期可以改變和見效的。因此,在最後階段,保持良好的心態對考試成績將起到重要作用。
正確定位,設定合理目標
在最後的複習階段,心態調整得好,不僅能使考生發揮出固有的實力,還有可能超常發揮,而心態調整不好會使成績下降。如何正確調整心態?王文中認為,考生首先要做的是對自己的成績有正確認知,設定合理的高考目標。
王文中發現,高考前,一些考生會出現焦慮、缺乏自信等情況,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太大。目前,學習已不僅是考生個人的事,還關乎家庭等因素,考生承受著非一般的壓力。王文中建議,現階段考生應該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成績,確定與自身現實相符合的目標。唯有如此,考生才能不失自信,靜心複習。
立足現在,驅逐負面情緒
王文中說,除了上述三個核心原因,還有許多因素影響考生的成績,如身體健康程度、家庭環境等,所以,成績和願望並不都是同步的,只有尊重現實、放鬆心情,考生才可能在高考中發揮出正常水平。
在這一階段中,考生應關注學習進程,不應關注過去和未來的成績。正確的心態是關注現在的每一天,踏踏實實地完成每天的學習計劃。有些考生總是在想,「我將來一定要考出什麼樣的成績」「萬一考不好會怎樣怎樣」,想來想去一天過去了,學習任務卻沒完成。王文中說,如果把高考比成戰役,那麼每天就是一場小戰鬥。如果一場場小戰鬥接連失敗或多數失敗,就難以取得最終的勝利。破解之法是多想想每一步的努力和成績,由此提高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加強鍛鍊,保證充足睡眠
最後,王文中提醒,考生在這一階段要加強鍛鍊,保證充足睡眠,以保持旺盛的鬥志。身心俱疲、睡眠不足會引起記憶力下降、心情煩躁等問題。有些考生到了這個時候突然覺得沒勁兒了,不能集中注意力,就是此原因。破解辦法是放鬆心情,加強體育鍛鍊,保證充足睡眠。身體良好、睡眠充足就會有旺盛的鬥志,從而贏得高考的勝利。(洛陽晚報記者 陳兵)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