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賈島
這句話說的是詩人在作詩的時候,每一個字都是經過精雕細琢的,很多字詞都具有深意,需要讀者去仔細探究才能發現。在中國詩詞大會中,有這麼一句詩,令百人團多次答錯,就是李白《送友人》中「蕭蕭班馬鳴」中的「班馬」,百人團認為這句話應該寫作「蕭蕭斑馬鳴」。難道「詩仙」李白真的寫了一個錯別字嗎?
無數英雄競折腰
提起中國詩詞大會,大家肯定不陌生,這是一檔以中國傳統詩詞為根底的節目。其中的百人團更是英雄輩出,每一個人都是詩詞大神,他們的肚子裡仿佛裝著幾十本詩詞大全。但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中,有這樣一道題,竟令許多人鎩羽而歸,那就是在李白的《送友人》中,究竟是「蕭蕭班馬鳴」還是「蕭蕭斑馬鳴」。
在這道題中,百人團不少人選擇最後一項,結果是錯的。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這樣一句古詩,居然會有很多人答錯。這句詩真的有如此之難,竟惹得百人團眾多英雄折腰?
「班馬」還是「斑馬」?
有人說,之所以百人團會有這麼多人答錯,是因為這是一個錯別字,具體地來說是用了通假字,即李白在這裡用了通假字,用「班」來表示「斑馬」的「斑」。而這句話應該理解為「斑馬在發出聲聲嘶鳴。」
那麼李白究竟有沒有寫錯字?「班馬」真的是「斑馬」嗎?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個概念,就是什麼是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國古文中常見的一種用字現象,就是在寫某一個字的時候,或是因為老祖宗沒有創造這個字,或是由於一時想不起來某個字了,就用另外一個同音不同形的字來代替,這種字在文言文中並不少見,它們被統稱為「通假字」。這種字從本質上算是一種錯字。而「班」本來也有通「斑」的用法,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將「蕭蕭班馬鳴」中的「班」算作一種錯字,貌似也有理可尋。
當然,要弄清楚究竟是「斑馬」還是「班馬」,最重要的還是要弄清楚《送友人》究竟寫了怎樣的內容。《送友人》是作者送別朋友的詩,整首詩都瀰漫著一種對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蕭蕭班馬鳴」出自《送友人》的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揮手自茲去」的文意大致是「揮揮手從此離我而去。」從這裡可以看出,作者和友人從此分離,在此情境下,他們都即將成孤獨的人。
唐詩的每一聯都是互相對應的,既然「揮手自茲去」表達了一種孤獨的情感,那麼「蕭蕭班馬鳴」也應該表達出相應的孤獨的情感。唐詩講究凝練,即用少量的字表達出豐富的情感。作為「詩仙」,李白的詩也是凝練的,即每一個字都有其含義,「班」自然也不例外。
「班」在《古漢語字典》中大致有「頒發」「排列」「通『斑』,雜色」和「分離的,離群的」這幾種意義,從整首詩中瀰漫的離愁來看,將「班」理解為「分離的」似乎更為合理。
綜上所述,李白並沒有寫錯字,「蕭蕭班馬鳴」中的「斑馬」是正確的。
淺談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中國詩詞大會的百人團是中國詩詞的佼佼者,他們掌握的詩詞量遠遠比普通人掌握的多。對於「班」這一字,連他們都有很多人答錯,那麼普通人的正確率可想而知。「班」這個字並不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出錯呢?
首先,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化,用「博大精深」一詞來形容也不為過。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字,其中的文化,許多人都是不甚了解的,尤其是通假字。在學校接觸過文言文的都應該清楚,通假字是讓人防不勝防的,有時候,一篇文章中有好幾個通假字。在文言文積累到一定程度地時候,仿佛就能夠從中找到一個規律——只要和現代漢語不同字形的都是通假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認為「班」是通假字的原因。
這種規律簡單粗暴,似乎非常有用。但是也有不少的例外出現,比如「蕭蕭班馬鳴」中的「班」,又比如同樣是李白作品《將進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或許很多人會認為「材」是「才」的通假字,其實並不然。
其次,百人團的這次錯誤,反映出現如今很多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並不夠。如果充分地明白《送友人》究竟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如果對《送友人》掌握得足夠徹底,就不會將「班」寫作「斑」。當然唐詩本身「凝練」的特點也給現在人們的理解帶來了困難,畢竟漢語是一詞多義的,在凝練的情況下,對其的理解產生謬誤也是情有可原的 。
另外,對漢字的認識不夠也是原因之一。雖然中國的漢字有定量,並不像英語那般,隨便幾個字母就能組合成一個新的單詞。漢語,尤其是基本漢語,基本是不變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代的中國人,掌握的漢字數量是很少的。2018年年末突然爆紅的《生僻字》就是佐證之一。這種對漢語的掌握不足的情況,不僅體現在漢字認識數量上,還體現在漢字的意義上。
如果不是中國詩詞大會,如果沒有百人團那麼多人答錯,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班」還有「離群的」意思吧。當然,歸根究底,還是因為現如今的很多人對中華文化的了解還遠遠不足。
一堂生動的課
以史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個實例給予了當代人一堂生動的課,那就是當代中國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掌握程度的遠遠不足。
不管是唐詩還是漢字,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讓它們一直流傳下去,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如果要讓他們流傳下去,僅僅讓他們束之高閣是不對的,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都應該掌握其中基礎的文化因子。
在中國詩詞大會中,令百人團多人答錯的「蕭蕭班馬鳴」中的「班馬」並不是錯別字,而是一個不能用現在漢語中的意思來理解的字。從中,唐詩「凝練」的特點得到了充分的顯示,但是也反映出當代中國人對漢語文化的掌握程度的不夠,希望大家能以此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