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寫的流水帳,權當一種記錄,人總是要回顧下過去,不然很難往前走。第一次在知乎回答,我也就不匿名了。
簡單交代下背景,兩年前畢業於某普一本,非CS專業,轉前端開發前在遊戲行業。
碎碎念1. 前陣子一個面試官問我:「你是如何自學的?」;我的回答是:「首先,不要過分依賴中文網際網路,多去看看youtube,stackoverflow,官方文檔;其次,你必須找到一個mentor,他會提供你roadmap,少走很多彎路。」;面試官問:「那你找到了誰?」;我說:「我找到知乎大V方方2333333333」;
2. 下面有一位匿名大哥吐槽了谷裡的1條,我想說說我的看法:
「答疑效率太低 對於旁邊沒有人帶的真的很頭疼 還要在你網站寫問題8點鐘排隊等助教答疑 這太蛋疼了 去線下附近都是人隨時問還可以討論 氛圍根本不一樣」>>> 據我觀察,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通過google、stacoverflow,官方文檔,報錯信息(看關鍵信息)解決,比起丟到群裡讓大家認領問題,搞清楚你的疑問效率高得多!
1. 一套相對完整的前端開發入門課程(初中高三個階段)
2. 芳芳老師時不時在視頻中傳達的一些技術價值觀,這對沒有技術背景的人比較珍貴,畢竟方方說的大部分都是對你長期有益的,包括推薦的書和人(ruanyifeng,coolshell)
3. 前端擴展課程,包含SASS,typescript,es6,還有一些學習,工作建議,嘮嗑啥的,並且長期更新吧
4. 幾個前端「水群」,裡面的人講話都很騷,可以看dalao吹吹,看看面試經歷,拋出的技術問題,職場問題,還是挺有意思的,畢竟作為非cs背景的,能「認識」一群人也不容易,並且對我是有價值的,為什麼這麼說?
多認識些學長,他們會結合自身經驗抖一些經驗出來,畢竟前端這五年高速發展,16,17年找工作和18年底,19年初找工作的不可同日而語,當然我指的是初級。
找到自己的成長模板,玩過FIFA和2K的肯定熟悉這個詞,是的,你可以多觀察一些學長,技術棧,作品,對面試的態度的經歷,從他們身上總結你的成長模板,為你的下個15k,18k,22k努力。
有些人可能認為:「你說的這些水群一掃一大把,一開始都討論熱烈,最後都爛尾成廣告群,外賣群。」;是啊,但是谷裡的群大多是付費用戶進入的,所以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同學關係的連結,對新手是比較寬容的,我想這種情感關係鏈也是若愚,方方想建立的,那些畢業學長的分享都是可貴的資源,你看了嗎~
5. 一些更有價值的深入課程,無論深入淺出還是其它(我就不說了哈哈哈,反正我都付費了,課程分量誰用誰知道咯)
大學大學一直覺得自己過的很充實:大一搞社團,做過宣講會(宣傳,海報,視頻,主持,策劃圈全做了),大二暑假實習了兩個月,做雜誌社的招商,大三暑假去影視公司實習,老闆是富二代小姐,瑪莎拉蒂公司的人誰都可以開。後來想留我做製片,性格不合適應不了那個圈子,大四去了龍湖實習,性格不合不適合做地產。後來就迷茫了,一方面感覺大學做了很多,但是沒有興趣,另一方面畢業季,再好的哥們都要各奔東西,藍瘦。。抓住了大四上(15年11月吧)秋招進了一家大公司做遊戲,從實習到離職(18年6月)做了兩年多。
大學是最好的時光,不怕任何錯誤,談無疾而終的戀愛,義無反顧的坐綠皮去遠方旅遊。但我現在認為,大學重要的不是你專業是什麼,而是你是否想好了這一生你決定投入自己到哪一個領域。身處在這個社會有時會感到深深的悲哀,因為在這個文化框架的裹挾下的普通你我,我們沒有發現生活可能性的能力,也沒人在少年時引導你去發掘夢想,既然生活中就不存在夢想,使自己變得更有智慧、心智更強大、更懂得自己的欲望的可能性,失去它們又有什麼可惜呢?
這又是最好的時代,物質欲望達到了過去一百年內最富足的階段,層出不窮的各類欲望壓迫,塞滿我們,校招,社招,首付,房貸,消費貸,信用卡,996,回不去的十八線老家,誰有空去管你是否精神虛胖。
像我這樣的普通大四學生在迷茫中找工作,以為自己熱愛遊戲就進入遊戲行業吧,到頭來還是痛苦轉行。
工作1. 我所在的項目組靠著成功的端遊IP改編的手遊,流水很穩定,所以每次績效全組都是S,A,節日福利,年終獎拿的手軟。後期,和導師一起主導的項目熬到了上線,十八天流水就破億,但只有做過遊戲才知道,那只是數字而已,其一,你分不到哪怕一丟丟,其二,現當下百分之九十的遊戲營收都是數字遊戲,流水被渠道方,第三方扮演的託總總剝完一層層也只剩下不到百分二十。
2. 項目成功上線,但我內心卻無比煎熬,每次碰到自己做的遊戲就想吐,到後面做活動基本道具隨便投放,不出錯就行,機械性的下需求,領導讓我做成長規劃,我也沒交,後來還升了P級。。。其次我要無比吐槽彈性工作制,我是規規矩矩的十點半上班,但領導都是下午來,一來就各種開會,然後去吃飯,得等到很遲才能碰方案,所以我總是不能準點下班。
3. 其實這份工作作為校招生進組,領導對我抱有很大的期待,同事對我也是很尊重並且願意主動解答我的疑問,分配給我的導師不僅在工作上輔導,在規劃上他有傾向與給我更多的責任來擔當。但也抵不過我對遊戲,對行業的厭倦。後來在和女友的討論下,我決定離職,並且是裸辭,少年人真無知無謂。
4. 裸辭的狀態我不想說了,我不建議裸辭,如果裸辭,除非你有錢,家裡不愁,也請給自己一個期限和目標。
5. 從二線去一線,一方面我沒有房、車壓力,另一方面,我沒有特別的夢想,去一個儘可能能拓寬視野的地方,放在一輩子中可能就這麼三五年,目前和女朋友還擠在六環一個小房間(快要搬走了),我想是值得的吧,也不要和自己追究太多意義。
自學1. 我怎麼接觸飢人谷?
其實早期飢人谷做宣傳的效果很聰明,兩位BAT出身的老師在知乎前端相關下回答了大量的問題,我就是亂刷知乎,記住了方應杭這個名字。有一次我在mooc學浮動相關的東西,弄了好一陣都不能明白它的原理,和為什麼,怎麼解決,感覺要放棄了。刷到一個問題「前端前景如何?」方方直接說前景不好,千萬不要來學,這樣一來,我們這些前端就更搶手,工資就更高了,那時候覺得挺有意思的,點進去看,發現飢人谷,然後就聯繫了班主任,到後面就報名了。。。
2. 在飢人谷怎麼學?
其實前面的人說的方法,包括寫博客,學會用搜尋引擎(google),思維導圖,我也是按著這麼做的,我就說說我認為對的幾個點。
對於困難的概念(閉包,call,對象),首先遇到後要嘗盡方法去理解,包括中/外文社區,技術社區,並且做筆記。但如果你還是沒有掌握,請先跳過,或許一周,一個月後你就比前面的你更明白了;
寫博客是一件很難的事。飢人谷提倡的寫博客更注重記錄,總結這個過程。不要拘泥於在哪個平臺(思否,掘金,簡書,知乎),用什麼工具(hexo,ghost,wordpress),重要的是記錄就行。我用typora+icloud,和quiver很足夠,因為我認為過多的初級技術人員寫的文章對技術社區來說不是件好事;
找到你的成長模板,或者持續關注某某某狀態,找到讓自己保持學習的鉤子;
充分利用谷裡的資源,xiedaimala裡面對新手有益東西其實很多很多;
注意提問的技巧,換位思考,我發這麼一段東西對方能否明白我的疑問,或者怎樣能方便別人知道我的困惑;
注意在各種技術群裡面,不要被裝逼怪,秀優越怪影響,什麼圈子都有這種人;
找工作先說說體會吧。
人生是一條很長的馬拉松,技術也是,第一份開發工作的工資不是你的起點,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和耐心,努力去fullfill your self;
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你就需要考慮下一份工作了,意思就是,技能樹不能亂點,為你下一波市場競爭力做預備(時常關注谷裡也是小技巧2333),在一線城市一年一跳太正常了。;
簡歷投出去沒人回,多半是簡歷問題,不斷去迭代簡歷(比如我就把簡歷做成適配手機,ipad的網站,勾搭boss的時候直接發我的簡歷網站,面試官也可以拿著我的pad,直接點擊預覽項目),豐富能拿得出手的技能;
簡歷沒人回也可能是沒有找到正確的人,有的公司同個方向的崗位可能會有好幾個人在招,你投給HR和程式設計師,她們不一定會回你,你投給合伙人,她們很大概率會回你,並安排前面兩種人面你;
簡歷一定要給兩個老師看看,老師指出的問題一針見血,也給自己打打氣。
年後的找工作經驗告訴我,2019年確實很難,市場上競爭者井噴,同一份小公司的工作,前前後後面試者能到二三十個,然而人家只要一個。解決方法就是上面說的,不要放棄,把簡歷做好。我的經驗也告訴我,初級市場魚龍混雜,投機者很多(HTTP code只知道get,post還有很多。。。),做好你自己就行。
不要去外包和培訓機構,鑑別有技巧。一,主動給你打電話,話術比較像推銷,一切目的都是為了約你到某個地方,並且會詢問你的開發經驗,來做判斷,這是培訓班。二,開口第一句就是學歷學信網可查嗎?這是外包。三,公司名字比較大,什麼先進速通,瑞達,博彥,某某軟,某某國際或者你查他人數一般都是1000-9999,那也是外包。外包的經歷對於轉行的同學還是不要碰。
尊重每一個面試,如果面試官不尊重你,也不要氣餒,雙向選擇嘛。我就遇到了坐下問三個問題,都會什麼?IDE用啥?系統用啥?問完就起身,三日內通知,還是一家很厲害的公司呢。
積累面試題,面試套路,比如你有什麼需要問我嗎這樣的。鍛鍊表達,我也發現,要清楚並且簡煉的說清楚一個技術點,很難,不信你試試【說一下js的單線程】。
隱藏弱勢,如果學歷不行,請把你的項目放在更高優先次序,不要說自己是培訓的,突出自學,如何解決問題。自我介紹順著簡歷說,儘量簡潔,邏輯通順,百分之九十的面試官事先沒看過你的簡歷,他們都是靠你自我介紹的時候瞄一眼。
技術幾年一變,英語在未來無論多久,都是不過時的能力。
工作空窗期不用特別擔心,面試的時候就說處理些自己的事情,沒人會在意。
技術棧
作為非CS專業(經驗告訴我,很多CS專業其實也沒有把算法和數據結構整明白)的入門開發者,哪怕是初級求職階段已經很多面試官在考察我的數據結構和算法能力,更何況之後進一步求職。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儘快補起來!
碎碎念了那麼多,其實我還是初級了啦。但是時常反思是個好習慣喲。
最後很高興到谷裡,認識兩位mentor,方方和若愚,耐心的助教和一群超nice的班班,並且將來一大段時間我還會持續受益於谷裡。(2333屯了課還沒上完)也希望谷裡能保持精品,越來越好。
-小編語:
我們想要記錄更多程式設計師的生活,歡迎你把自己的故事投遞過來,讓更多人聽到
投遞請聯繫工作人員微信:astak10
你也可以關注公眾號,一起分享他們的故事
-轉載自:
在飢人谷學習前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豬腳面線的回答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