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呂蒙正在少年讀書的時候家中非常貧窮,那些親戚都對他們母子二人避之不及。後來呂蒙正一舉奪魁,高中狀元。在呂蒙正回鄉省親的時候原來的那些親戚一個個前來巴結。呂蒙正瞧不起這些勢利小人,寫下對聯「許多內親外戚,袖手旁觀;不論王五馬六,踵門慶賀」來諷刺這些小人。
呂蒙正的經歷也可以說明科舉對於寒門學子的重要程度。對於家境不好的學子來說,科舉可以稱得上是鯉魚躍龍門的最好機會。到了現在,科舉制度已經演化成了高考制度,依舊是中國的第一大考,影響無數人的命運。本文要講的就是一個寒門學子背後不為人知的辛酸事。

沈娟是中國山區一個留守家庭的孩子,沈娟的父母在沈娟兩歲的時候就因為騎摩託車出車禍雙雙去世。因為老年喪子的重大打擊,沈娟的奶奶自從料理完兒子兒媳的後事之後就一直臥床不起,沈娟年邁的爺爺沈宏偉就要承擔起養活全家的重擔。
為了提高收入,沈宏偉一大把年紀了還要頂著烈日去田裡幹農活,有時候還要去幫別人拉貨,即使這樣沈娟爺孫三人也僅僅只能混個溫飽。為了能改變家庭的命運,爺爺省吃儉用攢下了學費供孫女去鎮子裡面的學校讀書。

一直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的沈娟也非常懂事,到了學校之後她一直是全班最刻苦讀書的學生。放學和休息的時候沈娟也很少到外面去玩,完成好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沈娟就會幫助爺爺去照顧臥病在床的奶奶,幫奶奶餵飯、換衣服、擦拭身體。等到沈娟長大之後,還會主動跑到田地裡去幫爺爺幹農活。

每次看到沈娟來田裡沈宏偉就會大罵孫女,說農活不是沈娟應該做的,她的任務是在家看書學習出人頭地。可是即使沈娟已經非常努力的,但是礙於沈娟家的位置比較偏僻,離鎮上的學校很遠,學校教學質量又很低,沈娟的成績一向都不是很好。
初中畢業的時候沈娟和沈宏偉發生了第一次比較大的爭吵,沈娟想呆在家裡幫爺爺做事,不想去縣城讀寄宿高中,爺爺就斥責沈娟沒有出息沒有理想。最後沈娟還是遵從了爺爺的意見去了縣城讀高中。

3年後,沈娟的高考成績出來了,卻讓沈宏偉大跌眼鏡—沈娟竟然只考了47分。自從成績出來後一生剛強的沈宏偉就沒有停止哭泣,他找到了沈娟的老師,老師也覺得非常奇怪,沈娟成績雖然不是特別好,但是模擬考一直都是400分以上,47分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老師陪著沈宏偉去了教育局查卷子,拿到卷子之後的老師和沈宏偉都傻眼了,沈娟交上去的基本上都是白卷,只寫了選擇填空題。老師跟著沈宏偉到了家中,沈娟才說出實話,原來她認為如果成績出來發現可以去大學,爺爺就要額外再負擔高額的學費,沈娟心疼爺爺,不希望爺爺繼續奔波,只好交了白卷。

知道真相後的沈宏偉和老師都沉默了,他們為沈娟的懂事和體貼感到心疼。經過老師的勸說,沈娟決定出去打工以後再參加成人高考或是自考,相信沈娟未來一定能夠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