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食代
隨著一年之內接連公布了多項加碼中國市場的重磅策略,日本明治乳業最近成了輿論的關注重點。
這不,就在不久前這家日本最大乳企又宣布要在華南建立新的生產基地,該基地將涵蓋牛奶、酸奶和糖果等品類。
消息公布後,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簡稱「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日前在接受小食代查詢時首次披露了對華南生產基地的詳細規劃,同時還談到了未來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更多思路。
值得留意的是,明治乳業近日還披露了將聯手法國食品巨頭達能「組隊」在歐洲賣嬰配食品的最新消息,這也讓該公司奶粉業務未來會否重新回歸中國市場成為一個新看點。
中國成最重要地區
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向小食代表示,該公司在華南投建的新基地主要是為了確保產能充足,並提高華南市場的產品滲透率。
「作為我司的重點方針,我們以確立海外事業的成長基礎為目標。特別是在2020中期經營計劃中將中國定位為最重要的地區來進行事業展開。」該公司說。
在其看來,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首先要解決其在中國南部地區沒有牛奶或酸奶生產工廠的問題。
明治蘇州工廠
一方面,相比起蘇州明治所覆蓋的東部地區,該公司在南部地區的乳品供應量顯得不足。另一方面,隨著零食業務在南區的發展,廣州明治制果現有的生產能力也開始顯得不足。
「本次在廣州設立生產公司,可以為之前無法享受到服務的消費者帶來我司的商品,我們認為也能夠讓MEIJI的品牌進一步滲透下去。」該公司稱。
而在談及新廠的生產規劃時,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又向小食代透露,華南生產基地主要製造和銷售牛奶、酸奶、巧克力餅乾,「但具體製造和銷售什麼產品則需要結合事業戰略進行探討」。
此外,為確保充足的原料供應,新基地用到的原奶將從工廠就近的牧場,華東、華中區域的牧場採購。同時,明治先前入股的澳亞牧場「也是一個選擇」。
「其他的原材料也會從中國國內外進行採購。」該公司說。
據蘇州明治此前的通報顯示,新成立的華南生產基地預計將在2023年度投產。小食代了解到,該華南基地落成後,現有的明治廣州冰淇淋及糖果工廠仍將保留。
一年內三次加碼
事實上,投建華南新生產基地只是明治乳業在華「加速圈地」的最新舉措。
小食代在今年4月曾介紹,日本明治乳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宣布了三筆加碼中國乳品業務的投資,包括被稱為「明治史上最大收購」的澳亞公司25%股權併購、蘇州工廠擴建,以及建立其首家華北工廠。後三個項目的投資總額在40億元左右。
在上述一連串布局背後,吸引該公司不斷加大投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是,中國已成為其食品海外版塊的增長引擎。
小食代今日翻查該公司2020年度(截至到2020年3月31日的財年)財報發現,報告期內其食品業務淨銷售額同比下降了0.7%,但在華食品業務卻逆勢增長。
「美國及中國市場的(食品)業務淨銷售同比增長。得益於(海外)子公司的積極表現,營業收入也同比實現了大幅增長。」上述財報寫道。
小食代還留意到,在針對上述財報召開的分析師會議中,明治高層也具體談到了中國市場的表現。
「我們認為中國的低溫鮮奶及酸奶的增長都很不錯。疫情並未對我們的消費終端產品造成太大影響,我們的電商產品銷售也正復甦。通過2021年春季蘇州工廠生產線擴建及2023年度天津工廠投入運營的計劃,我們期待能實現進一步增長。」其說道。
展望2021年度的食品海外業務,明治乳業在財報中稱,其將加速擴張中國市場的產能及銷售能力,同時尋求開展新業務的可能性。
運動營養事業
對於明治中國而言,除了加快擴張,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度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KPI需要完成。
小食代翻看明治乳業更早前發布的2020年度中期經營計劃發現,2021年度(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財年),明治的中國大陸食品業務計劃實現230億日元(現約合人民幣15.25億元)的銷售目標。
也就是說,明治乳業計劃在三年內實現中國大陸食品銷售取得接近翻倍的增長。在2018年度,明治在中國大陸的食品銷售額為119億日元。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該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不僅將拓展已具備知名度的產品線,如牛奶、酸奶、糖果及冰淇淋,還會開發契合本土需求設計的電商專供商品,並將進軍運動營養品。
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在回復小食代查詢時也透露了在運動營養品方面的最新舉措,表示在2020年度計劃在中國開展以乳清蛋白粉為中心的運動營養事業。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大手筆」加碼中國市場,明治乳業還準備與達能「組隊」在歐洲市場賣嬰幼兒配方食品。
小食代留意到,該公司今年5月宣布與達能專業特殊營養訂立了諒解備忘錄,雙方計劃合作生產專供歐洲市場的片狀嬰幼兒配方食品。
據日本明治官網顯示,片狀生產技術提高了嬰配粉的便攜性
根據上述備忘錄,明治乳業將提供專有的片狀生產技術,而有關產品則採用達能的嬰配食品的配方,並在達能歐洲工廠進行生產。在完成預計為期一年左右的市場測試後,雙方將再對持續及擴大合作關係的下一步工作進行評估。
不過,在回復小食代關於上述奶粉產品會否引進中國市場的問詢時,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僅表示「問題涉及公司今後的戰略,暫時不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