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市街心花園是位於興義老城區的商業文化購物步行街,包括沙井街、稻子巷街、鐵匠街、豆芽街、楊柳街、川祖街、宣化街、大壩子街等八條步行街。是興義市的主要商業街。街心花園是由6條步行商業街和一個廣場構成,一個足球場似的中心廣場輻射6條600米的街道,其中再穿插兩條400米的街道連接其中4條,名曰"八卦金街"。
【請在WIFI下觀看,土豪隨意】
在黔西南乃至貴陽都相當有名,它是很多興義人兒時最愛去的地方,你約著一幫好盆友,可以玩一整天。
有很多網友說:吃的東西總是很多,不看不知道,原來興義有了這麼大的變化,又是一年多沒回去了,懷念羊肉粉,盒子粑,刷把頭,壇罐市門口的糯米飯,雞肉湯圓等等等等!
也有網友說:興義人,活了22年,依舊摸不清楚方向!
還有網友給了不會錯的方法:記一下網吧位置就好了。
這是一張拍攝於1939年的興義場壩街(今街心花園)的照片,也就是80年前,這是小編見過關於街心花園的照片中拍攝時間最早的一張了。
▲1939年的街心花園
興義昔稱「黃草」,這一名稱來源相當久遠,早在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7年),因這一片壩子盛產金釵石斛(又名黃草),始名「黃草壩」,簡稱「黃草」。乾隆十三年(1748年),出於各種考慮,當地人修建了石城牆。嘉慶五年(1800年)興義府組織了二次重修,城內使用面積初次達到0.3平方公裡,城內修建縣衙機構,有興隆、白紙、十字、皮匠、田壩5條街道,在城外(原場壩中心一帶)開闢集市。光緒七年(1881年)9月,一場熊熊大火將興義縣集市全部燒毀,火災驚動貴州巡撫。隨後,上級撥款修建新城,第三次修建使城內可使用面積擴大到了0.6平方公裡左右,出現了楊柳、宣化、川祖、鐵匠、興源、豆芽6條街道。
▲抗日戰爭勝利的街心花園
在民國30年(1941年),市街整理委員會完善了沙井街、豆芽街,使其貫通整個老城,在復興橋、水口廟、豬市壩各設一菜市。後將城牆拆除,在場壩中心修街心花園,園內建四方亭,園外建有「七七」抗日陣亡將士紀念標示,公園周圍為縣城主要市場,至此,真正的街心花園初具雛形。通過1941年的第4次修建歷史記載,我們推理出興義「街心花園」這一稱謂有近80年之久,正是來源於當時黃草壩的「場壩」位於老城的外圍。
▲復甦後的街心花園
「街心花園就像一個縮影,從這裡的變化,可以看到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看到物質文明的不斷提升。」76歲的胡隆甲出生在興義,曾擔任過興義市市長,對於街心花園的變遷,他感觸很深。據他回憶說當時街心花園附近的人民銀行是最高的樓房了,總共七層,好些農村的老人步行兩三天來興義,就是為了目睹這幢高樓。
▲街心花園老照片
經過州委州政府、興義市委市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全力打造,現在的街心花園已經是一個集文化、休閒、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特色步行街了,是興義市購物、小吃中心,也是市民休閒、娛樂常去之地。
▲街心花園豆芽街新舊對比
有錢沒錢,街心花園。街心花園仿佛就是興義發展史的一個縮影,而每一代興義人都會有一個關於街心花園的印象。
你怎麼看呢?是你的回憶嗎?你對街心花園的印象是什麼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丨整理分享:興義那些事
興義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