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華東理工大學的「適應於未知環境探測的智能無人系統」
圖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藥芳香健康產品
「耳聰目明」的無人車、可重複使用的防護服、盾構機換刀機器人、中醫香療「治未病」……一大批高校最新科研成果將於9月15日至19日舉行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亮相,涵蓋抗疫攻關、重大先進裝備、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系統、機器人、新材料、等領域。
記者從工博會高校展區主辦方獲悉,69所參展高校將帶來708項創新成果,其中滬外高校49所、上海高校17所,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還有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泰國西北大學和泰國北清邁大學3所國外高校參展。據悉,本屆工博會主題為「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這也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
本屆工博會高校展區還將首次推出「雲展覽」,採用3D建模搭建展臺、展示展品,並錄入與線下展示同步的各類信息,展示高校的亮點項目和重點推介項目。
抗疫展品專區展示高校科研貢獻與使命擔當
今年,工博會高校展區設立了抗疫展品專區,將集中展示一批高校在防控新冠疫情中產出的創新成果,展示高校突出的科研貢獻和使命擔當。
圖為東華大學科研團隊與企業合作生產的有限次使用連體防護服
比如南開大學研發的「基於可解釋人工智慧技術的新冠肺炎肺部CT影像篩查系統」,利用該系統診斷每一位待檢測者的CT數據僅需約二十秒,可達到專業影像科醫生的診斷水平。截至3月26日,已在湖北等地的國內52家醫院應用部署,累計檢測超過153608病例,還在日本、義大利、美國、德國等投入使用,為全世界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醫生們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復旦大學帶來了集成環境病原體快速捕獲/富集儀器、免核酸提取的一體化核酸檢測試劑盒以及螢光免疫層析抗體檢測試劑盒,實現對空氣中的新冠病毒快速精準的檢測,並儘可能地減少了操作人員的暴露風險,該項目向葡萄牙、韓國、德國、匈牙利、印度尼西亞等國提供了300多萬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試劑,為世界範圍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
獲獎「大戶」集中亮相
一批體現高校科技創新水平、展現高校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服務行業企業的創新項目將集中亮相。其中,不乏在國家科學技術獎或省市科學技術獎中獲得重大獎項的項目。
例如上海交通大學將展出14個國家和上海市獲獎項目,展出的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新一代環保空調器」,具備不破壞臭氧層、低溫室效應、高效能、低材料消耗等優點。同濟大學研發的「路面多維度性能的高頻檢測裝備和智能養護分析技術」在全國十餘省市超過10000公裡各等級公路上得到推廣,同時也在港珠澳大橋、雄安新區等重大工程得到應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西北工業大學在輻射探測與成像技術上取得突破,將成像所需輻射劑量降低3/4、空間解析度由毫米級提升到了微米級,在醫療影像、安檢等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現實意義。
高校展區緊扣工博會主題,彰顯高校賦能產業新發展的成效。華北電力大學的科研成果解決了發電行業的煙氣高效脫硝技術難題,實現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江蘇大學建成了我國第一條整體葉盤強化生產線,引領我國高端構件雷射製造行業的技術進步。
上海大學的盾構機換刀機器人解決了人工換刀易受傷的問題,為基礎設施檢查提供技術支撐,標誌著我國盾構機領域技術研發趨於世界領先水平。
首推「雲展覽」支持線上互動洽談
本屆工博會高校展區還將首次推出雲展覽活動,觀眾通過視頻、微信公眾號、工博會線上平臺等「雲參觀」,足不出戶就能深入了解高校參展項目,並可以在線上與項目負責人進行互動和洽談。
此外,高校展區將還將組織專業觀眾到展區參觀洽談,並組織一系列全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研討會、創智匯系列路演、產學研合作籤約等重大活動。其中,創智匯系列路演將按直播專場、生物科技、環保、人工智慧、先進位造、高端裝備等專業領域召開六場,邀請來自行業專家、企業高層、投資機構等評審嘉賓對項目進行點評指導,線上線下同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