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工博會高校展區巡禮⑤|上海高校彰顯賦能產業新發展成效

2020-09-19 文匯網

9月15日-9月19日舉行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圓滿閉幕。工博會高校展區中69所高校帶來700多項成果和產品,既是高校展示自身科創能力的舞臺,也為激發科技成果轉化活力、科技賦能產業提供更大平臺。滬上高校在推動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用助力產業發展中,探索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驗舉措。

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將重大科創突破轉變為先進生產力

聚焦國家和行業重大需求,亮相今年工博會高校展區的多項高校科研成果均在多個領域的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並將其轉變為先進生產力,為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

上海交通大學的微波振動監測與智能感知新技術,以變革性思維和學科交叉,為生物醫療及工程領域提供革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彭志科教授表示:「團隊經過多年的理論創新與核心技術攻關,在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基礎上,研製出系列高端儀器裝備,包括多臺國內外獨創裝備。在新型振動與噪聲傳感、結構損傷檢測、醫療健康監測與智能家居、新一代人機互動和物聯網等領域均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上海大學的盾構機換刀機器人,是校企產業化合作項目,很好解決了隧道掘進盾構機換刀傷人問題,標誌著我國盾構機領域技術研發趨於世界領先水平。同樣,上大的考古現場脆弱性文物應急保護材料與技術,也已廣泛應用於秦俑一號坑、南海一號、海昏侯等23個省市的重大考古發掘工地,為我國的文物保護、文化傳承作出了突出貢獻。

東華大學設計研製中國航天員專用服裝,應用於「神十一」載人飛行任務;突破靜電紡納米纖維製備關鍵技術,全球首次獲得納米蛛網纖維材料,開發超輕超彈纖維氣凝膠,成功刷新「世界最輕材料」記錄等。

自主研發新設備,為技術推廣築基

上海高校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探索與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與實施路徑,出臺寬鬆且規範的政策激勵科研人員創新、為產業發展的種子培育「鬆土」。

復旦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新管理辦法中,對轉化淨收益做了明確規定,寫明了科技成果完成人可獲得成果轉化淨收益的70%(50%用於對成果完成人的直接獎勵),這大大激勵了科研人員的發明創新和轉化動力。在新政策的激勵和保障下,科技成果轉化項數逐年遞增。2017年,學校共實現轉讓科技成果4項;2018年,學校共實現轉讓、許可科技成果12項;2019年,學校共實現轉讓、許可科技成果25項。不斷增長的成果,為科技企業和市場提供了越來越多優良的產業種子。

無獨有偶,上海理工大學為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出臺相關文件明確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淨收入或股權的80%可獎勵給技術團隊,極大地激發了第一線科研人員的熱情,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學校成立「上理太赫茲科技公司」,率先走通了以科技成果「先投後獎」作價入股實施成果轉化之路。太赫茲科技成果轉化案例成為全國首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稅收優惠案例,並榮獲全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示範獎」。

長效賦能產業,上海高校科創實力輻射全國

為提升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滬上高校發揮科研優勢孵化和集聚科技企業,從產業科技園區到平臺建設,讓自主創新成果不僅服務於上海經濟,更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產業發展長效賦能。

同濟大學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開展智慧財產權運用,環同濟實現了從「同濟建築設計產業帶」到「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和「國家火炬計劃環同濟研發設計服務特色產業基地」的跨越,創造了「市場驅動、學科支撐、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在2.6平方公裡面積上,集聚了2000餘家以研發設計、諮詢創新為主的創新型現代服務企業,2019年產值規模460億,已成為知識溢出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的典範,也是我國傳統工業城區向科創城區成功轉型的經典案例之一。

華東師範大學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在物性精密測量與調控、腦智科學、綠色碳科學等前沿基礎研究領域,在可信人工智慧、大數據、智能教育等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在超限制造、光子晶片、基因編輯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自主創新成果服務於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相關焦點

  • 第22屆工博會開幕在即,高校展區精彩亮點搶先看
    主題為「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將於2020年9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這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今年工博會高校展區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上海市教委科技發展中心承辦。除了線下展會,本屆工博會高校展區還將首次推出雲展覽活動。
  • 工博會高校展區首次推出「雲展覽」彰顯高校力量和擔當
    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主題為「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將於今年9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這也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今天,上海市教委舉辦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首場新聞發布會。本屆工博會高校展區將首次推出雲展覽活動,採用3D建模搭建展臺、展示展品,並錄入與線下展示同步的各類信息,展示高校的亮點項目和重點推介項目。
  • 今年工博會高校展區有哪些看點
    、同濟大學的深埋近距離地鐵隧道穿越敏感建構築物關鍵技術及裝備……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的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於2019年9月17日至21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將有七百多個來自高校的項目參與展出。
  • 第22屆工博會開幕在即 高校展區特設防疫科技展區
    第22屆工博會開幕在即 高校展區特設防疫科技展區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朱玫2020-09-11 14:03主題為「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將於9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這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
  • 六十九所大學將攜七百多項最新科研成果亮相 工博會高校展區亮出「硬核」科創力量
    「耳聰目明」的無人車、可重複使用的防護服、盾構機換刀機器人、中醫香療「治未病」……一大批高校最新科研成果將於9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亮相,涵蓋抗疫攻關、重大先進裝備、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系統、機器人、新材料等領域。
  • 2020工博會倒計時丨長江後浪推前浪,高校展區亮點多
    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的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於2019年9月17日~21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高校展區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為支持單位,具體參展工作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技發展中心組織。
  • 防疫精品、智能製造、健康生活……69所高校將攜700多項最新科研成果亮相工博會
    記者從工博會高校展區主辦方獲悉,69所參展高校將帶來708項創新成果,其中滬外高校49所、上海高校17所,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還有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泰國西北大學和泰國北清邁大學3所國外高校參展。據悉,本屆工博會主題為「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這也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
  • 大江東|颯!看高校黑科技集中亮相工博會
    就在9月16日開幕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大江東工作室深知,歷屆工博會上,高校科研成果都以新奇、亮眼取勝,也是「獲獎大戶」。儘管有疫情影響,本屆工博會仍有69所高校、創新成果708項參加展出。以機器人為例,你能看到智能採摘蘑菇的、智能圖書盤點的、視障人士助行器……讓踩點探營的東妹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觀眾頻頻點讚!
  • 科技賦能產業新發展,這些高校有妙招
    9月15日至19日,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工博會不僅是助推產業發展的舞臺,也成為展現高校科技創新「硬核」實力的重要窗口。
  • 會自動開中藥的APP、不用電的磁懸浮……看看今年的工博會高校展區又有什麼黑科技?
    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於9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辦,工博會不僅助推了產業的發展,也成為了各高校展現科創「硬核」實力的重要平臺。今年的工博會主題為「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也是首次推出了雲展覽和雲展示。今年,參展的國內外高校共計69所,工博會高校展區亮點多多。
  • 北大「機器魚」遊上海灘,今年工博會比往年早一個多月,高校展區又...
    2018工博會,來得比往年早一個多月,今年這第20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定於9月19日至2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展,設九大專業展,展覽面積達28萬平方米。今天,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作為歷屆工博會上常拿金獎銀獎的「獲獎大戶」,此次工博會高校展區共吸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外75所高校參展,參展項目達751項,平均每校均攜10項精品到滬,參展高校和參展項目數創下歷史新高。
  • 中外高校攜創新成果亮相工博會:科技賦能健康 智慧助力執法
    談樂達 攝中新網上海9月15日電 題:近70所中外高校攜創新成果亮相工博會科技賦能健康智慧助力執法中新網記者陳靜科技賦能醫藥產業發展,保護健康、智能技術也給人們帶來生活的便利,同時助力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來自中國、日本和泰國的69所高校攜80項科研創新成果15日亮相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科技成果吸引了眾多關注。
  • 工博會抗疫展品專區:智能CT系統20秒篩查新冠肺炎,試劑盒免核酸提取精準檢測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9月10日報導:上海市教委今天舉辦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首場新聞發布會。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本屆工博會高校展區將首次推出雲展覽活動,採用3D建模搭建展臺、展示展品,並錄入與線下展示同步的各類信息,展示高校的亮點項目和重點推介項目。
  • 工博會首推「雲展覽」,高校防疫科技展區亮點多
    上海)舉辦,其中高校展區面積8062平方米,基本與前三屆持平。參展高校69所,其中,上海高校17所。另外,還有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泰國西北大學和泰國北清邁大學3所國外高校參展。據市教委介紹,高校展區共有31個高校獨立特裝展位、並設置創新創業展區、高校防疫科技展區、高校集中展示區和靜安區青少年科創教育聯盟展區,此外,還設置主會場區和項目路演區等。
  • 高校科創成果即將亮相工博會
    人民網上海9月11日電 (唐小麗)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將於9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本屆工博會主題為「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這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舉辦的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因此除了線下展會,本屆工博會高校展區還將首次推出雲展覽活動。記者了解到,本次高校展區面積8062平方米,與前三屆基本持平。
  • 大江東|眾多高校「黑科技」集中亮相,助力生活更美好
    就在9月16日開幕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大江東工作室深知,歷屆工博會上,高校科研成果都以新奇、亮眼取勝,也是「獲獎大戶」。儘管有疫情影響,本屆工博會仍有69所高校、創新成果708項參加展出。以機器人為例,你能看到智能採摘蘑菇的、智能圖書盤點的、視障人士助行器……讓踩點探營的東妹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觀眾頻頻點讚!
  • 新聞 | 我校技術成果亮相第22屆工博會
    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於9月15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本屆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我校共有7項成果參展。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劉紅斌、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教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陸震前往我校展位參觀,聽取我校技術轉移工作及參展項目情況介紹。
  • 病歷錄入無須再敲打鍵盤、零距離感知藥物設計……工博會明日開幕,高校展區亮點搶先看
    「智能語音電子病例系統「,使得病歷錄入無須再敲打鍵盤;「VR+藥效團,可以零距離感知藥物設計;無人機嗅探技術,助力海事執法……這些出自本大學的炫酷技術,將在明日(9月15日)開幕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高校展區正式亮相。
  • 第22屆工博會「劇透」:抗擊疫情成為年度關鍵詞 製造業如何大顯身手
    防疫精品展:展示製造業應對重大公共事件重要支撐作用  「抗擊疫情」是本屆工博會的關鍵詞之一,聚焦展示產業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新成效,工博會特設防疫精品專區,邀請了眾多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  從N95防護口罩到連體防護服、從聽診器到醫用膠帶……3M在展區裡集中展示了旗下多款抗疫明星產品。
  • 中醫香療、環保空調、裸眼3D,工博會全感官體驗!探訪高校展區如何...
    走進15日開幕的第22屆工博會,來到名校雲集的高校展區,有一種不一樣的「味道」。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展臺,既有入選2020年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方案的中成藥,也有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為背景孵化出的中醫經方AI輔助決策系統,還有從精油、噴霧到香丸等的中醫香療系列產品……原來,就是這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