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取名字的新聞有點火:一位西安的父親給自己剛出生的女兒取名為「王者榮耀」;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2017屆新生中,一位萌妹子竟有個霸氣側漏的名字「黃蒲軍校」……這些「個性」的名字在引發網友集體圍觀的同時,也凸顯一個現象——現在,孩子取四字名的已越來越常見。
近日,天府早報記者從成都市錦江區辦證中心了解到一組數據:7月7日至8月8日,共有678個孩子完成新生兒上戶,其中四字名的孩子有15位,兩字名的23位,其餘均為三字名。
取四字名的多是年輕父母市民李女士的女兒今年剛上幼兒園,開學時老師在班級微信群裡公布了全班孩子的姓名,她發現,近30個孩子中竟然沒有一個是兩字名的,全是三字名,「我現在有點想把娃娃的名字改回兩個字了。」
市民劉女士和丈夫都是兩字名,4歲的女兒是三字名,「她名字的第二三個字加起來足足有32畫,寫起來太複雜了,而且女兒幼兒園班上30個小朋友中,只有一個小朋友的名字是兩個字。」
在成都市錦江區辦證中心副主任潘霞的印象裡,近段時間來辦理新生兒上戶的孩子絕大多數是三字名,「極個別的是兩字名,四字名的也有,有時比兩字名的還會略多一些。」潘霞解釋稱,「之前網絡有傳言稱,『不能給孩子取兩字名』,雖然這是一個謠言,但有些家長可能被誤導了。另外,取兩字名更容易重名,家長可能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也會給孩子取三字或三字以上的名字。」
潘霞笑言,據她觀察,給孩子取四字名的多是年輕父母,想法也比較新穎,「有些取名源自他們喜愛的網路遊戲,還有些出自言情或是玄幻小說。」
一個月內上戶的新生兒 有15位是四字名潘霞查閱後發現,7月7日至8月8日,共有678位孩子在錦江區辦證中心完成了新生兒上戶,其中,四字名的孩子有15位,兩字名的孩子23位,其餘均為三字名。四字名的組合多是由父母姓氏疊加,再加上有含義的兩個字,裡面不乏一些生僻字,如「渂」、「瑀」等,有些字記者一時也念不出來。
「當然,只要家長不違反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是可以自由給孩子取名的,加上我們的字庫系統進行了升級更新,幾乎沒有遇到過不能錄入和顯示的漢字。」潘霞說,「但如果遇上一些生僻字或是特彆拗口、怪異的名字,工作人員會善意地提醒家長,畢竟取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如果一個名字朗朗上口,對於孩子參與、融入社會交際也是個好事情。」
開學前期是改名高峰天府早報記者了解到,新生兒辦理證件手續的第一步是到醫院開具出生證,出生證姓名是永久不可更改的。如果對自己的名字不滿意怎麼辦?按照規定,18歲以下人口可以更改一次名字,18歲以上成年人除特殊情況外,原則上不允許改名。
「每年開學報名前是改名的高峰期。」潘霞說,這時的改名主要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孩子的乳名改學名,二是遇到班裡同學有重名的,三是依照族譜上的字輩去改名的。「給孩子改名,最好在上小學報名之前」,潘霞提醒,「孩子上學後會有學籍檔案,如果上學後再改名,可能會對其今後產生影響,所以家長在給孩子起名時儘量迴避重名率較高的字,但也不要過分追求冷僻字。」
取名故事據哈爾濱市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以後出生男孩中帶「博」字的最多,11041人;「澤」字第二,10267人;「宇」字第三,8315人。男孩新四大重名分別為「浩然」、「子軒」、「雨澤」、「宇軒」。
2010年後出生的女孩中帶「涵」字的人數最多,12342人;帶「梓」字的第二,7368人;帶「雨」字的第三,6886人。女孩新四大重名分別為「梓涵」、「子涵」、「雨涵」、「欣怡」。
成年人改名注意事項18以上成年人變更姓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申請變更姓名
1、由冷僻字、繁體字更改為簡體字;
2、隨父或隨母姓(含有撫養關係的繼父[母]);
3、恢復原戶籍登記機關登記並使用過的姓名;
4、因收養關係成立更名;
5、因收養關係終止恢復收養前姓氏的;
6、公民出家或者出家人還俗,變更為法名或者原姓名的。戶口遷入成都市大中專院學生集體戶的,不得申請變更姓名。
符合以上規定的,帶上相關的材料即可更改姓名。
三字名 從懷孕就開始想 考慮過20多個名字「取名字絕對是個複雜的技術活!」馮女士說起給女兒取名的過程就感慨萬千,「從懷孕就開始想名字了,前前後後考慮了不下20個名字。」馮女士透露,除了現在給女兒取的這個名字,她想到的最滿意的名字是「忽來」,「懷上女兒是個意外,當她來到我的世界時,我們其實一點準備都沒有,所以我想取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於是『忽來』這個名字就開始不停閃現在我的腦海中了。」然而,馮女士想的這個「絕佳」之名並沒有得到家人認可,「全家人都說我腦殼有問題,說這個名字實在是太難聽了,我媽甚至說忽來的意思就是呼來叫去,問我誰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呼來叫去,我真是哭笑不得啊!」
臨產時,朋友告訴馮女士,現在給孩子取名字,不先算一卦怎麼得行。「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我就打算找朋友的父親幫忙算一算……」這一算,馮女士才知道,「給孩子取名字,首先得等到娃娃生下來了,有了生辰八字才能算,算了後就掐好了要三個字,第二個字是多少筆畫,第三個字是多少筆畫,都是框死了的。」馮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小寶貝第二個字需要16畫,那麼如何找到這個字呢?在頗費了一番思量後,馮女士才想到去網絡上搜索關鍵詞「16畫的字」,「我一看16畫的字多達1000多個,看起來還都很複雜,但為了娃娃,我還是一個個地比較、考量,最後終於發現了一個繾字,繾綣纏綿,正好寓意娃娃出生得比預產期晚了2個星期,在我的肚子裡面跟我多纏綿了這麼久,於是就定下了這個字。而第三個字因為只需要4畫,所以好找些,我就定了個美目盼兮的兮字。」有趣的是,當馮女士把娃娃的名字秀到朋友圈時,不少朋友都贊她太有才華了,取了個特別文藝的名字,「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我其實就是土氣地算了算後,按照筆畫來取的名。」馮女士笑著自嘲說。
兩字名 「讓娃娃考試時,贏在起跑線上」在三字名盛行的當下,也不乏一些家長給自己的孩子取兩字名。「之前看過一些報導,說現在給娃娃取名字,基本都是三個字,甚至不乏四個字、五個字的,兩個字的反而很稀少。」於是,在女兒出生前,江先生在心裡默默定下了這個基調,就取兩字名。「我給娃娃取名字很簡單,並沒有去算什麼啊,查字典之類的。」江先生說,女兒出生後,大家都很忙,雖然家裡人也提醒了他,但自己也沒有去仔細思考,「直到有一天早上,醫生來告知我,下午辦出院手續和出生證時,要填寫新生兒姓名,我才開始想這個問題。當時腦袋一拍,『江舟』,覺得這個名字很有畫面感,簡單而且朗朗上口,當即就定下來了。」
江先生笑言:「三字名有三字名的好,兩字名有兩字名的美,再說,兩個字的名字,以後考試時,贏在起跑線上。」
(原標題為《幼兒園一個班裡娃娃幾乎都是三字名,有家長後悔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