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命在旦夕的中醫針灸術!

2021-02-07 互愛互助病友邦

導言:本期文章是一位成功考取中醫研究生的針灸學生所寫的觀察和感悟,他雖然是學中醫,可是多年生病求醫的經歷讓他比很多中醫學子接觸和發現中醫界更多的真相,患者的身份讓他能設身處地思考中醫臨床為何如此之差,問題在哪?十幾年中醫圈子摸爬滾打,如今他對中醫圈子的種種已能洞若觀火,他會有什麼發現和認知呢?點擊閱讀原文


清代徐靈胎先生曾在《醫學源流論》中著有一篇《針灸失傳論》,列舉出當時針灸界普遍存在的十個問題。而現代針灸相比於明清,存在的問題甚之愈甚。筆者認為:如果說中醫方脈因為有《傷寒》《金匱》這兩本神書而能繼續苟延殘喘一段時間的話,那麼中醫針灸當先於方脈失傳無疑。



針灸之法起源於《黃帝內經》,老一輩針灸高手無有不精通內經者。經筆者整理查閱,《黃帝內經素問》全文81篇中,有45篇直接涉及經絡腧穴針灸的具體內容。《黃帝內經靈樞》全文81篇中,有56篇直接涉及經絡腧穴針灸的具體內容。也就是說,《內經》全書162篇有101篇都是記載針灸經絡腧穴理論的具體內容,在《內經》全文中佔比超過六成。


即使在經驗效穴大肆流行的明代著成的《針灸大成》一書中,其第一卷也精心挑選了24篇內經原文作為針灸基礎理論。足見內經對於針灸之重要性。


明代高武《針灸聚英》:思得師指而艱其人,求之遠近,以針鳴者,各出編集標幽、玉龍、肘後、流注、神應等書,其於捻針補瀉,尚戾越人從衛取氣,從榮置氣之說,復取素、難而研精之,旁究諸家,又知素、難為醫之鼻祖,猶易為揲蓍求卦之原,諸家醫流,如以錢擲甲子起卦,勾陳玄武,蛇龍虎斷吉兇,似易而亂易也,後世針灸亦若是爾。嗚呼,不溯其原,則昧夫古人立法之善。故嘗集節要一書矣,不窮其流,則不知後世變法之弊……而欲至治者遠,然則不學古醫,不變今俗,而欲收十全之功者,未之有也。


然而根據筆者了解的情況,現在很大一部分針灸推拿專業的同學無法牢記十二正經的循行路線(因為考試很少考這些內容),更談不上十二經是動所生病的經脈辨證基礎以及五輸九變十二節等特殊刺法。如此不明醫理,必致診斷混亂,診斷混亂則取穴無章。因此現代針灸出現百針流千鳥流也就不足為奇了。



徐家園徐公腰背痛,為針人中、後溪、腎俞、環跳、委中等穴數次,愈針愈劇,針病大都審問病家所苦,辨其何經之病而針治之,不常按脈,書亦有針家不診之文。乃診其脈沉而滑,曰得之矣,此飲邪伏於太陽腧穴之間也,乃針灸至陽、脾俞、命門、腎俞、關元,一治而減,再治而愈。(《承淡安研究》)


現代針灸(包括現代中醫)最令人詬病之處,不懂脈診當居第一。其實承淡安所言「針家不診」的對症治療之風氣,在宋元明清四朝就已經隨著大量針灸歌訣的流行而彌散四溢,並非現代針灸醫生所開。但實際情況則是放棄脈診大大降低了臨床療效,即使偶憑三五效穴命中,也始終是停留在撞大運的層次,面對千變萬化的雜症時根本無法做到遊刃有餘。根據中醫科學院的黃龍祥前輩研究,大量文獻和實驗證據表明:經絡腧穴系統的最初發現很可能與體表動脈搏動點有關。《實驗針灸表面解剖學》一書中總結了中國古代醫書記載的36個體表動脈觸診點,其中12個觸診點未被現代解剖學所發現。古往今來幾乎所有針灸高手都極其重視脈診。由此可見,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證明了針灸治療不能脫離脈診。

 《鄭毓琳臨證金針》:
《靈樞·九針十二原》云:「凡用針者,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難經·六十一難》亦云:「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在何藏腑也」,均說明針者在臨證中,須藉脈診來了解疾病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氣血盛衰,以及所涉臟腑、經絡、病位、邪正力量消長等,以指導治療,並據此確定針刺的手法以及針刺所選穴位、針具、針刺深度、留針與否及留針時間。


寸口又名氣口,手太陰肺經太淵位也,為脈之大會。肺居高位,有君主之象,故肺主氣而朝百脈,為五臟六腑之始歸。所以,張景嶽云:「脈者血氣之神,邪正之鑑也,有諸中必形外」,此亦為毓琳公重視脈診之一端。另外,毓琳公還認為:醫者通過自身的修氣,能更直接精準地體會寸口脈的變化,並且通過診脈這種形式與患者面對面的溝通,可迅速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做到心靈相通,對確立患者的信念是有很大幫助的。


毓琳公家藏有清武進張敬敷惠寬氏之《桐影書屋脈訣》,多有研習。毓琳公臨證時,重八脈統攝,以別陰陽、辨表裡、知寒熱、分虛實,以八辨應萬變。四證明,則病無適形。


《賀普仁針灸傳心錄》:
……其四,對於切診,賀普仁教授特別注重切脈的功夫,認為這是「治神」的根本,「切而知之者謂之巧」。這個巧,不是熟而能生的,而是認識和實踐的不斷結合、不斷升華而產生的。脈象是診斷與治療效果的「客觀指標」,通過切診,首先根據脈象的浮沉、遲速、強弱來進行表裡、寒熱、虛實等八綱辨證,然後根據其他脈象來判斷病位、推斷病理因素,再結合其他四診,首先就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個正確的斷定;其次正如前面在論述賀普仁教授針灸學術體系「治神在實」的核心學說所論,針灸治療治效的最直接顯現也是在切中察知。


為了糾正針灸從業人員普遍忽視脈診的現象。賀普仁教授在2002年特地用毛筆手寫了一本中醫《切診》。注重脈察,「治神在實」,是針灸治療的根本宗旨。


附老前輩醫案一則,以彰脈診指導針灸治療之思路機理:

陸瘦燕醫案(寸口左右偏勝)
曹某,男,59歲,1963年6月24日初診。
眩暈2個月,頭顱右傾及仰首時為甚,伴有噁心、耳癢、胸脘痞悶等症;形盛色滯,脈來寸口左緩、右弦滑,頷厭脈強實,太衝脈、太溪脈盛大,舌邊紅,苔膩;此系腎陰不足,中土失運,相火挾痰上凌清曠,左右偏勝之候;治宜益腎柔肝,佐以化濁。
印象:眩暈。
處方:風池-,百會-,翳風-,中渚,太溪-,復溜+,豐隆-,太衝,三陰交+。
手法:提插。


二診(6月28日)眩暈稍減,納呆脘悶較舒,太衝、太溪脈見緩,衝陽轉盛。唯左右寸口仍偏勝;厥陰氣火漸平,中土已有振復之機;唯痰濁未清,相火未全平靜。原方加腎俞+、脾俞+。7月1日,眩暈已減,雖輕微轉動頭顱,亦無大暈,寸口脈漸趨均衡,唯頷厭脈仍亢,太溪脈尚大,太衝脈較靜,舌苔薄膩,邊紅略淡。厥陰風陽漸息,唯水中之火仍熾,再擬滋水化濁,用原方施治。7月5日至8月26日,連治16次,眩暈漸愈,頷厭、太衝、太溪脈轉靜,唯寸口脈仍微見偏勝,因囑停止治療。


三診(10月18日)據訴因瑣事鬱怒,以致眩暈又作,面赤烘熱,脈來寸口細弦,仍右大於左,太衝脈弦,頷厭脈又亢,太溪脈無變化。此系怒動肝氣,厥陰氣火陡盛,治擬柔肝化濁。
處方:風池-,頷厭,百會-,關元+,太溪,豐隆-,行間-。
10月21~10月28日,連續三診,眩暈復平,脈來轉靜,因再停治觀察。



《難經七十八難》: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標幽賦》: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


筆者認為:押手最重要的一個作用是確定腧穴定位。因為絕大多數腧穴都是按骨性標誌和肌性標誌進行定位的。


明代吳崑《針方六集》:諸穴有眉發、 筋骨 、約紋、陷下、肉際者,即取之,不必度也。


體表標誌優先於骨度分寸。充分證明了體表標誌對於腧穴定位的重要性。因此僅用目測而不用觸診是無法做到精準定位的。比如列缺、扶突、解溪等處於兩條肌肉肌腱之間的穴位,如果不用押手觸摸體表進行定位是不可能達到準確取穴的。


此外押手還有控制引導氣行方向的作用,屬於高級刺法操作,現已失傳。詳見《金針賦》《鄭毓琳臨證金針·押手論》


不得不提一句的是,以飛針進針法為代表的無痛進針法在最近幾年非常流行。因其操作過程具有令人炫目的觀賞性+針尖高速旋轉產生進針無痛的效果,使人更易於接受,因此近十年風靡國內針灸界,甚至被業內心照為高級手法標準。但此法的先天弊端就是無法使用押手定位。


飛針進針的針尖起始位置必須要和腧穴皮膚保持一定距離,不能緊貼腧穴局部皮膚。藉助針尖的高速旋轉快速向下衝擊刺入,其原理接近子彈射擊。而一旦使用押手,刺手手指在高速旋轉下難以控制住針尖在通過該段距離中的精細落點,很容易扎到術者自己押手手指上。如同用槍在100米之外射擊敵人的心臟,比直接把槍口抵住敵人心胸部的精準度要低很多。因此不利於精準取穴。


雖然不排除有一部分針灸醫生通過長期刻苦練習飛針,有成為狙擊手的可能,但這裡需要強調一下:針刺療效與進針方法實際上並無直接關係,而是主要體現在進針之後的行針手法上面。過度追求進針的無痛性而忽視後面行針的手法操作,實際上就是捨本逐末,對於整體療效並無幫助。

 


或者說不敢使用針刺手法可能更合適。筆者實地考察過全國各地20餘位針灸醫生,其中13位均是京津魯皖等大型三甲中醫院的針灸中高級職稱,還有十三五針灸學教材主編,餘下數位是民間私人診所的針灸醫生。這20餘位中,除一位甘肅中醫藥大學的針灸醫生治療每個病人都使用針刺手法之外,其餘針灸醫生均未見其在臨床治療中使用過針刺手法(用押手者僅兩人耳)。


如上條所言,腧穴定位通常處於肌肉筋骨關節血管的縫隙之間,解剖結構比較複雜,一旦定位失準,很容易誤刺到附近其他組織,倘若進針後不使用手法,只做留針處理,則不會引起疼痛(此即當下插秧流派針法大行其道之首要原因)。然而一旦在定位有誤的基礎上使用手法,必定會牽扯到誤刺的附近組織而引起受術者極大的不適感,從而影響整體治療效果。因此出現了越不用押手,腧穴定位越不準,越不敢使用針刺手法的惡性循環。

清代針灸學家李守先在《針灸易學》中說過:針灸之難,難不在穴,在手法耳。明於穴而手法不明,終生不醫一疾;明於手法而因症尋穴,難者多而顯而易知者亦不少矣……習此首學手法,次學認症,而以尋穴為末務。



承淡安《針灸師承錄》:以前的針灸家在修習針術時,最主要的就是練氣和練指力,幾乎要佔去三分之二的學習時間……古人所說的「養吾浩然之氣」,即指培養精神。先父在日,諄諄以練氣為囑。由於先父不能說明為什麼要練氣,因而不能引起我的信心,但在臨床治驗上,我總不及先父的針效;久後相信先父所教,注意練氣,針效果然大增。所以在1935年從日本歸來辦針灸講習所時,在課程中加入了練氣練針一課。

1955年承淡安《中國針灸學·針科學》:學習針術,對於鍛鍊指力與刺針手法練習,如書畫家之運用腕力與筆法,雕琢家之運用指力與刀法,同有練習之必要。意在能進針迅速,捻轉提插純熟,減少患者之進針刺痛與提高療效。稍稍練習,即能運用,並不如書畫、雕琢家之必經長久歲月而後精也。


十三五第十版《各家針灸學說·黃石屏》:
「萃全力於指」說:張騫在「弁言」(黃石屏遺著《針灸詮述》)中引黃氏語云:「吾始習少林運氣有年,萃全力於指,然後審證辨穴,金針乃可得而度也。」又據「針灸說」雲「制金針易,用金針貴有精力以運之」,說明黃氏對運針指力的重視。


《健康報》(1928年上海陳存仁創辦的國內第一份醫藥衛生常識方面的報刊)「霍元甲與神針黃」一文,也述及黃氏運針「聚精會神」提起全身力量、貫注於針尖上的「運針貫於氣功」情景,並對他獨具一格的「練針法」做了細緻的描繪,「先用竹籤戳粉壁上的諸多紅圈,到每戳必中時,逐漸縮小圈之直徑,直至由圈變成芝麻般的小點為止。同時改竹籤為針,再改用金針,做到針入牆面過寸多深,而不彎不斷,再每戳必中,則指力訓練告成」。


練習針刺手法指力能達此地步,難怪黃氏所用之金針雖然很軟而缺乏彈性,操作難度更大,但能運用自如,其指力熟練程度,可謂達到爐火純青了,故親自受針目睹黃氏施術的謝叔元也表示了由衷讚嘆,謂「手之所下,氣隨以行,病者毫不覺苦,疾乃速去。天下手技之神,無與比妙焉」。


陳騰飛《黃石屏金針療法傳承錄》:
黃歲松回憶黃石屏治病時的情景說:「必先臨證切脈,沉吟良久,立眉目,生殺氣,將左右兩手握拳運力,只聞手指骨喇喇作響。然後操針在手,擦磨數次,將針纏於手指上,復將伸直者數次,銜於口內,手如握虎,勢如擒龍,聚精會神,先以左手大指在患者身上按穴,右手持針在按定穴位處於點數處,將針慢慢以陰勁送入肌肉內,病者有覺痛苦,直達病所,而疾霍然。」


近代尚有賀普仁、程莘農、彭靜山等老前輩均有此種論述,足見老一輩針灸大師對於指力的重視程度。



承淡安1957年《關於針灸界應該首先學習研究經絡學說的意見》:
作者起初用針灸療法作為藥物療法的助治時,是以針灸大成的古老醫療法則為依據的。因見其效果很高,所以便放棄藥物治療而專行針灸。後來受了新醫解剖生理知識和日本新派針灸理論的影響,一度轉變而採用新的一套理論方法。採用之初,未嘗不感到輕便時新。可是較諸以往用老法施治的效果,總覺不如。碰到一些比較曲折為難的疾病,往往無技可施,仍要轉借重古法以謀解決。


於是方悟古法之可貴,而復走回經絡學說的老路……作者於此,已經三十年的臨床體驗。深深體會到經絡學說之所以能指導針灸療法而行之有效,並成為中醫理論體系中重要一環,歷數千年而不替者,決非偶然,決非古人之向壁虛構。因而也決不會因其無現代解剖根據而降低其實際意義與價值。


近代針灸界兼通中西醫學者,唯承淡安一人耳,同時他也是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中國科學院第一批60位生物學學部委員之一(現在稱為院士。首批60位生物學學部委員中只有3位是中醫專業出身,餘下兩位分別是南京葉橘泉和北京蕭龍友)。如果談到西化針灸,承淡安應該算是中國有史以來針灸西化第一人。即便如此,承淡安並沒有以犧牲療效為代價來強行推廣西化的針灸學說,反而在晚年十分坦誠地公開承認了自己走過的彎路。此處必須給老前輩點個讚!


而我國現代西化針灸的學說之中,首當其衝者,屬針刀醫學無疑。但據筆者實地考察,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針刀醫院(相傳為針刀醫學創始人朱漢章生前創立,地處北京天通苑),全院平均日診病人數量不超過30位。如果在沒有醫保報銷的情況下,是否可以維持這個門診量尚未可知。而且至今筆者接觸過的病人之中無一人是經針刀治癒。


國內尚有流言聲稱針灸在日韓歐美發達國家發展已超越中國本土。但根據筆者所了解,2019年7月美國本地的針灸師曾發起過「針灸入醫保」的大型網絡投票活動。但響應者寥寥無幾,甚至發起者要來中國本土拉攏網友參加美國醫保的投票,可謂狼狽至極。由此可知現代針灸療效得不到主流社會認可的情況,絕非僅僅存在於中國。

這就是美國的中醫搞針灸入醫保的實際投票情況,需要10萬票支持,只有1438人投票,比例不到1.5%。


至於漢方藥和日本針灸的「神話「,只要問問日本本地人便不攻自破。不需贅述。



「無論您是零基礎的小白,還是養生行業從業者,或者職業醫生,只要是對古法針灸感興趣的朋友,都可以報名學習。」


「任何一位機敏穩重的小白全心投入學習網課十日、驗證指導班四日,再在一群親友身上密集用針半個月熟練,緊鑼密鼓大約一二月時間之後即到針灸師水平,三分之二的疾病都會見效,一半的疾病可以治癒,幾乎秒殺所有學醫的,不論對方是院士還是主委。」


類似上述針灸培訓班的廣告語充斥於網絡,甚至還有大量中醫科班專業人員自甘墮落混跡其中。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不算外國針灸,如今中國大陸宣傳冠以「陰陽五行」「八卦太極」「五運六氣」「飛龍無極」「巨靈太乙」「飛天遁地」「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等名稱的新式針灸流派超過百家,至此中醫針灸可謂達到華夏文明五千年有史以來以來前所未有之「盛世」,「百家爭鳴」實至名歸。


古今之別,在此不得不對比一下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大醫精誠》:
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筆者曾和很多針推專業的朋友交流,詢問是否見過臨床治療中使用手法追求得氣的針灸醫生。得到的回覆都是令人失望的。而其中一種說法值得深思:大醫院針灸科一天紮上百號人,醫生哪裡有時間等病人得氣,還專門花好幾分鐘使用針刺手法?


這話也並非全無道理,畢竟提高醫療效率也是符合時代需要的。但是仔細分析一下,「效率」兩個字,「效」字在前,「率」字在後,足以說明問題:只有建立在可靠的療效之上,才有資格提高速率。(凡是忽視療效而盲目提高速率的針灸治療都是耍流氓!)


另一種說法則是直接否定古典針灸的價值,認為很多針灸前輩(此處僅指解放前成名的中醫前輩)在書裡留下的經驗醫案都是偶爾成功的個案孤例,是沒有經過嚴格的N盲試驗的,沒有科學價值的,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這種觀點認為古典中醫實際沒那麼厲害,只是因為古代中國只有中醫沒有西醫,因為沒有形成對比,便被盲目抬高罷了,現在進入了文明時代,被盲目迷信千年的傳統醫學便在偉大的現代自然科學的光芒照耀下而原型畢露。(實際上這裡所謂的「個案」在古籍中的記載比比皆是,數量之龐大令人瞠目,只是現代人不讀古書不了解古代實際情況而憑空推測罷了)


這種說法表面看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但實際上也是禁不住推敲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唯物辯證法主要有三大規律、四對方法和五對範疇。其中一對範疇很能解釋這個問題。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1、二者是有區別的,它們產生、形成的原因、表現形式、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是同類事物普遍具有的發展趨勢。偶然性是事物在發展中的個別表現。

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統一的,必然性存在於偶然性之中,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並為自己開闢道路;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方法論意義:要重視事物發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又要善於從偶然中發現必然,把握有利於事物發展的機遇。」


稍微受過高等教育的同學至此應該已能看出端倪。個案的成功絕非全憑運氣,個案的研究價值是高於現行通用標準成果的。原因很簡單:個案的成功往往蘊含了尚未發現的新東西,是超出現有主流認知的新發現。一旦通過個案的分析而得到創新成果,其影響力往往是超出想像的(參考屠呦呦借鑑中醫古籍研製青蒿素案例)。而且實際上只有在現行專業水平極高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成功的個案。試問:一個連便秘都治不好的醫生,會突然有一天治好結腸癌嗎?

 

下面三個老前輩針灸醫案,均出自正規出版書籍。

筆者慨嘆曰:人類醫藥史上空前發達之今日,

這樣的「個案」還有嗎?

 

陸瘦燕醫案(《陸瘦燕朱汝功針灸醫案》)
謝某,男,44歲。
昨日突發胃痛,經內科治療,痛勢未減,抬來急診。診脈兩手俱伏,舌淡嫩,面色晄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嘔吐清水,頭目眩暈。按脈論證,屬中宮虛寒,陽氣不運。治擬溫中散寒,寬中理氣。
處方與手法:
內關(雙),針芒行氣,結合弩法;
足三裡(雙),燒山火法。
內關二穴同時捻轉,得氣後針芒向上斜插,右手持針重重斜插一寸。按針不動,靜以待氣,患者即覺有氣直竄胸脘,脘痛立止,脹悶亦解,按其脈息稍起。復刺足三裡,起針10分鐘後,由其愛人伴同回家。翌日隨訪,已愈。

 

鄭毓琳醫案(《鄭毓琳臨證金針》)
1953年3月,中央組織局局長張文豹經最高人民檢察院院長高克林介紹,就診於北京西單刑部街奉天會館內的鄭氏針灸門診。其患視網膜出血、玻璃體混濁、視物模糊已一年,經同仁、北大、中蘇友誼院診治無效,蘇聯專家建議到莫斯科置換義眼,因復明無望,未能成行。毓琳公經望診和脈診後,斷定系失血後未及恢復又受外傷以致眼底瘀血阻滯眼絡而致。張文豹回憶乃一年前先為別人輸血後又在機關籃球賽時擊中左眼,確有其事。於是,毓琳公針其風池,用「過眼熱」手法,曲鬢、角孫,用熱補法,出針告訴患者:「針後,頭和眼睛要熱3天,不論多熱也不要管它,萬不可上眼藥水和飲用冷水。熱不到3天,眼底瘀血就不能化散吸收。」第3天患者來複診說:「針後當天晚上頭和眼睛灼熱特別厲害,一夜沒睡,第2天頭和眼睛仍灼熱,醫院給了些眼藥水,晚上點了幾次才睡覺」。毓琳公說:「我說的話你不聽,我用了很大功力,才使你的頭和眼睛能熱3天,你卻用眼藥水把熱的效果破壞了,沒有熱的效果就治不了你的病,你別治了。」毓琳公決然拒治,後經高克林調解方得續治。連續治療10次後,眼底瘀血減少,針治4個月後,眼底瘀血消失,視力恢復。為了防止復發,每周針治2次,鞏固療效,觀察到年底未復發而停診。

黃石屏醫案(《黃石屏金針療法傳承錄》)
袁總統(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身體素來甚好,其思想與記憶力亦遠過常人。冬日不怕寒,頭更不畏冷,在小站練兵時,於溯風凜冽之中,常光頭出外。初不以為意,後因受風過久,時覺頭痛,一遇思想太過即發。民國初年,遇有不如意事更甚,但不過數日即瘥。三年之春,因某項事逆意,而痛增劇至三十餘日不愈。南通張季直先生(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電保先師,力言可愈此疾。得京電復時,適慎庵在滬,師囑隨行。其病系前後腦痛。第一日針百會,第二日針風池、風府,皆以洩風洩熱為主。每一針刺入,袁即感覺腦中發有大聲,衝牆倒壁而出,再針如服巴豆、大黃直扶腸胃而下。師曰:此即風散熱降之象,應手而愈。袁總統稱奇不止,厚謝而歸。


註: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可加入互愛互助病友邦,歡迎各位有真知灼見的人士投稿!

相關焦點

  • 中醫揭秘:海帶的藥用價值
    海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中醫入藥時叫昆布。中醫認為海帶性味鹹寒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平喘、通行利尿、減脂降壓等功效,所以常吃海帶對身體健康很有利。在此中醫專家為你揭秘海帶的藥用價值。
  • 中醫揭秘:總吐舌頭心脾有熱
    生病看醫生的時候,有時候醫生會讓你伸出舌頭來看一看,這就是中醫常說的舌診。舌頭尤其是舌苔的變化會體現出身體的健康狀況,透漏五臟的健康。下面中醫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舌診的奧秘,告訴你如何通過舌頭變化預知健康狀況。 舌頭顏色 舌質顏色淡紅、潤澤、白中透紅、津液潤澤,說明此人身體健康。
  • 揭秘美容院灰色地帶 號稱可中醫養生但大都無證
    調查  超八成美容院開展「中醫養生」  近日,讀者李小姐來信稱,「現在滿大街的美容院都推出了刮痧、撥火罐、經絡按摩等中醫項目,我在小區美容院也開了一張刮痧的卡,但接受服務時卻發現,美容師根本不懂中醫。」  事實上,這一情況在美容院行業並不少見。
  • 我在墨爾本,看到中醫「戴著腳鐐快樂跳舞」
    誰說中醫只是技術工,不是科學的醫學?你看,中醫在千年汩汩的歷史洪流中翻飛、翩然起舞,確是個堅毅的「舞者」。誰還言中醫不美,孰能言中醫不美?謂「天佑中醫」!這是讀完《中外醫學文化交流史》(下簡稱《交流史》)後最深的感悟,書是一氣呵成讀完的,合上書的時候,一閉眼,才深深地呼出一口氣。
  • 國內首家頂級中式會所制中醫館落戶蓉城
    據介紹,該館坐落於經典中醫文化和高端休閒文化氛圍濃鬱的文殊坊成都會館內,是國內首家頂級中式會所制中醫館,開設了中醫骨科、內科、婦科、兒科。坐館的中醫世家謝克慶教授與四川名醫周禮伯教授擅長治療各類中醫內科、婦科、兒科疑難雜症;唐德厚教授開設了頸肩腰腿痛專科、痛風專科、溼疹專科、正脊復位、古法芒針、針灸微創術、足底反射治療、中醫經絡推拿等九大特色專科。
  • 中醫養生堂的往期文章可查看了(附列表和方法)
    1015《揭秘七種最容易致癌的經典早餐》1016《太晚睡覺等於自殺--轉給你愛的人》1017《壓力大怎麼辦 9招幫男人有效減壓》1018《手腳冰冷有食療 五食物助你暖冬1019《中醫養生:蜂蜜7種用法給營養加分》1020《中醫膳食加按摩幫你去眼袋》1021《5款堅果減肥食品 多吃有益 營養又瘦身》1022《雞蛋的21種吃法燉法,為老人和孩子收藏吧》1023《冬季如何清除內熱 幾款食療方對症下藥》1024
  • 不吃藥不節食不運動,中醫揭秘埋線減肥法
    穴位埋線是以中醫經絡、氣血、臟腑等理論為基礎架構,運用傳統針灸概念,搭配現代醫療器械,發展出來的綜合性治療方法,是針灸學的現代發展,是融多種療法,多種效應於一體的複合性治療方法。其所用的手段與方法卻是與古代的針灸療法一脈相承。主要表現在:治療的原理是辨證論治,治療的方式是對穴位的刺激,選擇的部位是經絡腧穴,療效的關鍵是「氣至有效」。
  • 奧佳華OG-7688帶你揭秘中醫按摩功效,618年中大促還有多重好禮哦!
    「解疲大管家」奧佳華OG-7688按摩椅帶你揭秘中醫按摩功效,緩解夏日疲乏!恰逢618年中大促,奧佳華OG-7688按摩椅攜帶各種優惠權益,讓你心動不停!奧佳華OG-7688採用智能3D拔筋按摩,依照中醫推拿拔筋手法融合現代科技,深層次舒活經絡,撥開酸痛,令疲憊的身軀得到徹底放鬆!同時針對肩頸部位進行全方位護理,3種特色揉捏幫你舒展僵硬肌肉,還可以刺激肩井穴,幫助人體生產生陽氣,還可以緩解頭肩酸痛、頭重腳輕、耳鳴等。
  • 《腦脊腔調整-力學四象結構腔系統調整之一》- 蘭吉瑞醫生 紐約中醫論壇
    具備了「診氣穴」能力1994年拜師陳子富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北京著名老中醫)傳承古法針灸術之經絡切診法。2000年拜師陳瑞祥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學習及共同研究中醫的現代化表述方法。參與「中醫新城學術體系」的研究建設工作。2012年起從師關慶維先生(國家中醫非遺傳承大師,同仁堂名中醫),學習「關氏醫學」中藥方劑的臨床應用。
  • 老中醫翁泉海趙閔堂是什麼關係 翁泉海趙閔堂結局揭秘
    老中醫翁泉海趙閔堂是什麼關係 翁泉海趙閔堂結局揭秘  《老中醫》翁泉海跟趙閔堂是競爭的關係,後來也成為了惺惺相惜的朋友關係。趙閔堂是西醫學派,而翁泉海則是中醫學派,兩人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是風雲人物,但兩人的背景不同,不過西醫跟中醫的融合是必然的,兩人結局成為朋友也預示著故事的結局走向。
  • 揭秘| 張伯禮:兩種中藥出國「抗疫」!
    揭秘 | 張伯禮:兩種中藥出國「抗疫」!張伯禮的心願:中醫發揮更大作用72歲的張伯禮表示,總結這次的經驗,希望在以後遇到類似疫情時,中醫能夠成建制的建設治療基地,制定更好的方案再推廣。(但願沒有下一次),希望是這樣的!不同患者用藥不同那麼,不同的患者如何用藥呢?
  • 揭秘讓男人生精養髓的十大食補方法
    揭秘讓男人生精養髓的十大食補方法時間:2015-12-28 23:54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讓男人生精養髓的十大食補方法 一、泥鰍 泥鰍含優質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A、煙酸、鈣、磷、鐵等。其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養腎生精的效勞。
  • 治療子宮肌瘤的中醫療法 中藥熱敷有效奇效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一般以良性居多,隨著年齡的增長,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是越來愈大,手術治療是常用的手段,那麼中醫是如何治療子宮肌瘤的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中醫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腰椎間盤突出年輕化 半躺姿勢最傷腰>>>脾胃不和五大症狀 嘴唇無光或是脾虛>>>霧霾天氣傷健康 傷心傷肺又傷腦>>>乾燥秋季肝火旺 喝茶擊退旺盛的肝火>>>揭秘
  • 中醫揭秘黑豆的神奇功效
    本方取黑豆補腎養陰,天花粉為中醫治療消渴的要藥。原方用以「治腎虛消渴難治者」。  2、膽黑豆:黑豆適量,放入牛膽中(浸漬),以滿為度,懸掛陰乾,取豆吞服至盡。每次5~10g,溫開水送下。  源於《後肘方》。牛膽汁味苦、大寒,能清熱消渴。黑豆以膽汁浸漬後,兼有其作用。用於消渴,陰虛火盛,煩渴多飲,大便乾結。  《眼科龍木論》治汗虛目暗,迎風下淚,其法亦同。
  • 揭秘《甄嬛傳》另類中醫 專家:滴血驗親不靠譜
    據悉,原著作者流瀲紫的丈夫是一名中醫,在醫藥方面為該劇提供了很多指導,雖然流瀲紫表示這些橋段只是借鑑前人加上自己的想像,未經過專家驗證,不過這足以激起觀眾的興趣,並吸引到醫學界的注意。  某專業中醫網站的專家們乾脆將劇中涉及的各種中醫藥知識一一扒出鑑定,結論是有的靠譜,有的太神奇。
  • 光明中醫教學體系探討
    說她古老,是因為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每一代中醫人都必須面對教育與傳承的問題,傳統上的中醫教育都是採用師帶徒和閱讀中醫典籍的方式,這種方式確實有效,但培養的人數有限,且質量參差不齊。說她嶄新,是如果把中醫教育的經驗加以分析,總結規律,使之成為一門學科,批量的培養合格中醫。則她還是嶄新的,大家一直在探索。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光明中醫教育體系的三大特點,與大家共同探討。
  • 中醫辨證治療蛋白尿的3種方法
    中醫認為,蛋白尿可由腎氣虛衰引起,亦可因其它臟腑功能失常或病邪內擾所造成,其中腎氣失固,蛋白精微失守,漏洩於尿中排出體外是其主要病機。治療蛋白尿的關鍵是找到病因,對症治療。下面為大家介紹3種常用的中醫治療方法:清熱解毒法本法適用於慢性腎炎熱毒或溼毒壅滯,內攻於腎之證。
  • 《連線中國》走進蔡嘉瑩:中醫芳療是趨勢也是潮流...
    4月8日,一場「芳香襲人」的大型直播訪談節目《連線中國》落下帷幕,中醫芳療第一人蔡嘉瑩在線解讀中醫芳療,並將日常運用中醫芳療養生或緩解病症的方法教給觀眾,讓大眾對中醫芳療的認知與熟悉程度再進一步。節目中,蔡嘉瑩從中醫芳療的起源來歷、發展及演變,中醫芳療的作用、療效,精油的特點、功效等方面入手全面解析了中醫芳療的獨特魅力,並對中醫芳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簡便應用做出了解答,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和體驗中醫芳療。
  • 揭秘「中醫」養生騙局
    由於中醫跟保健、養生關係密切,仿佛一夜之間,街頭出現大量中醫養生會所,並提供按摩、針灸、刮痧、艾灸、經絡疏通等保健服務,甚至一些美髮店也增加了針灸減肥、針灸美容等「中醫」養生項目。專家稱,生物電作為一種中醫脈絡療法,在康復理療中確有一定作用。「但如果說對幾十種疾病有治療作用,肯定涉嫌誇大宣傳。」專家提醒,任何儀器作用於人體,使用者都必須謹慎,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