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之什麼途徑去思考和訓練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其實自己在過去一直以來覺得寫作可以有效訓練自己的思考和表達這句話是在胡扯。因為在上學的時候,寫作文基本都是在虛情假意之下抒發感情,在胡思亂想中論證文章主旨。
直到後來工作後,要給其他同事做培訓,那麼這不得不認真準備,仔細備課,便開始下筆決心通過講理的方式證明自己的方法有效,對他們的工作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之前格式化寫作讓我在開始寫培訓材料的時候到了無法下筆的窘境。滿懷信心卻無法下筆,把自己都快別出來內傷,這種感覺真的很不爽。
思考,真的不是很難,但是難的在於大部分的思考其實是淺嘗輒止的,很多時候的思考都是跳躍式非連貫性的。很有可能是東一個想法,西一個反例,陷入到這種思考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上得了天,入得了地。待到落筆的時候,發現自己其實只是熱鍋上焦慮的螞蟻而已。
因此,寫作我認為是有效訓練自己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高效方式之一。只有將你腦海中的千言萬語和在腦中閃過的萬千想法寫成在一個體系、一個框架下的文章,才能稱之為思考有結果,表達有成效。
寫出來,你才能規避自己思考的時候只考慮了隻言片語,你才能夠在寫出來的東西之上做統籌,你才能做結構調整,需思考理由欠缺之處,你過去靈光乍現的地方可以插入到什麼位置。
不斷具化自己的思想,不斷在讀者心中具化你所言之物、所說之禮。
寫作是提高一個人思考和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表達自我認知和說理內容方面寫得好的文章,其本質是思考已經很全面很到位了,其表達能力和使用的表達技巧非常純熟到位後的結果。
寫作,有語法、章法,你一開始寫便要受制於寫作的語法和章法,受制於邏輯辯證的嚴密要求,就需要你處處受制約,需要你去處處照應。
落筆成篇,就需要寫作者首先自己推敲推敲再推敲,修改修改再修改,將文中的時間、空間固化下來,將文中的邏輯結構反覆推演,確認嚴密嚴謹。
提筆寫字,猶如廚師做菜,是一種十分樸實又創造性十足的工作,亦如設計師繪製設計圖紙、程式設計師搭建程序架構再碼上一串串的代碼,最終是要拿出可以看得過去的作品的。
記得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說過一句話:影響力的構成靠的是兩個能力,一個方面是寫作,另外一個方面便是演講。我做演講這麼多年來,深刻體會到的一點便是若沒有優秀的文字寫作能力,你的演講也很難有所成就。畢竟,你我日常的說話都是碎片化,簡單邏輯的溝通交流為主,我們擅長的並非長篇大論,我們熟悉的並未複雜邏輯的口頭推演。
因此,一個人演講能力出眾的前提便是演講前演講稿的寫作能力出眾,如果說的簡單一點,寫作能力便是口頭表達能力的底層生產力。
類同於廚師、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寫作者的作品如同菜品、設計圖紙和開發的程序一樣,都是成果,都是最終產出的成績,只有作品優秀,成果顯著,才能真正奠定一個人的影響力。
我們輸出的內容大部分還是需要給別人看或者聽的,否則更應該被稱之為日記或者自說自話了。無論是寫還是說,如果你的內容又臭又長,只會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換來的只會是不屑。
寫作,除了訓練了我的思考和表達能力,我還總結了以下三條好處:
第一,寫作幫我整理了很多我自己的收穫,我獲得的知識,幫助我梳理知識結構,通過學習輸出的方式整合進入一個更大的知識系統,有因此倒逼我在學習的時候更加認真。
第二,確實加深了我思考的深度,一篇文章的形成往往要結果範資料的收集,觀點對比,信息提煉,最終思考輸出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對自我成長的一種修煉,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不斷循環和迭代,成就最優秀的自己。
第三,寫作這種輸出方式,讓自我得以展現,也同時收穫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收穫不少的粉絲。工作讓我生活不愁,寫作讓我靈魂釋放。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未來可待可期。
歡迎留言探討交流,更期待你的進步!
根據平臺要求無法上傳完整版文章,如要獲取完整版文章請關注「黨建公文」,並回復「學習強國」即可免費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