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擅長社交的人,如何與人交往?

2021-02-18 實用心理學

【 蘑菇心理  第293天 】


 

周末往期文章回顧



我發現我真的不擅長與人交往,有時候比較正常,有時候會焦慮,有時候會害怕,會尷尬,怎麼辦?


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人是孤島,我們都不可避免的要與或近或遠的人交往,與他人產生或親或疏的聯結。因此,人際關係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這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上出現了問題。他們發現自己不擅長人際交往,每當不得不與人交往時,內心會感到一種牴觸甚至排斥,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社交焦慮的人不僅在現實情境中體驗焦慮情緒,而且在離開使他焦慮得社會情境後,還在頭腦中不斷分析和「回放」焦慮情境,使這種焦慮的情緒得到強化。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感到社交焦慮?

 

內向的人

 

心理學家榮格說:「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自的思考得到能量。」 內向的人喜歡安靜的思考事情,喜歡探知內心的世界,而與人打交道會干擾他們的思考,因而是一件消耗精力的事情。

 

因為交往的意願不強,因而在不得不參與的社交活動中,他們常常會感到不適應。而人際交往技巧的不足,也很容易讓自己處於一種尷尬和不舒服的狀態,這會增加他們的焦慮感。

 

內向的人在參加人際交往的活動後,常常會覺得很疲憊,需要通過獨處來恢復精力。「為免受被拒絕和忽視的傷害,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先遠離。我還是不擅長與人交往的,最終最能慰藉靈魂的還是書籍和音樂。

 

害羞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害羞和內向劃等號,認為這兩種情況是一回事,其實,害羞和內向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簡單的來說,內向的人是不願意與人交往,而害羞的人是想和別人接觸、交流,但又擔心別人會對自己做出負面的評價。

 

在心理學家林恩·亨德森看來,害羞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內心經常會被一種恐懼感所充斥。他們擔心自己表現的不好,害怕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一方面會影響他們在社交中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會讓他們為自己的這種不足感到自責甚至羞恥。

 

於是,害羞的人很容易掉進這樣一種惡性循環:因擔心害怕而表現不當,於是自責並感到羞恥,然後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更加的擔心和害怕。這樣的循環產生的疊加效應,不僅會讓他們感到社交焦慮,嚴重的還會形成社交恐懼症。

 

社交技能不足的人

 

社交技能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個體,就像剛踏上異鄉土地的旅人。他們不懂當地的語言,無法融入當地的生活。

 

除了性格等剛才提到的因素,人們的社交焦慮往往還來自社交尷尬和與人交往時技能的不足。他們不知道在一些情境中如何行事和表現,不知道該說什麼樣的話,也不清楚該用什麼樣的非語言行為才是合適的。

 

當一個人總是在做一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感覺到焦慮就不可避免了。

 

 

社交焦慮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人們為了迴避導致社交焦慮的情境,通常會簡單的選擇迴避,減少與人交往的機會,選擇一種「孤獨」的生活方式。但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沒有人可以是孤獨,不管我們願意或不願意,與人交往都是無法迴避的事情。

 

那麼,對於不擅長與人交往的人來說,該怎樣來處理這個問題呢?

 

 

     

試著去觀察別人

 

人之所以不想與別人交往,往往是對別人的看法出現了偏差,把別人當成了一個個無法理解的障礙,然後封閉自己的心,在自己的思維框架和情緒感受裡矛盾和糾結。

所以不妨試著去觀察周圍的人,看看他們在做些什麼,有什麼樣的追求和煩惱,他們的性格和特點又是什麼樣的。

只有當我們對他人產生興趣的時候,才會觸發想去了解和交往的動力,有動力了不管是提升自我也好,還是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也好,才會變的可能。

 

 

給自己設定一些「較外向但又不帶來太大壓力」的目標

 

例如,要求自己開會時發言,或一個月主動參加一次公共活動等等。這些目標最好是具體並且可衡量的,以督促自己執行。人有時會怕丟面子所以放不開,或者有太重的防備心理,這就需要多練習,每天做一件想做但是又有一點不敢做的事情,讓改變緩慢的發生,效果會更好一些。

 

      

建立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假如你不是一個擅長與人交往的人,那就不要給自己設定太高的社交標準。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焦慮,並為自己的表現而自責,往往是習慣性的把自己的表現和那些擅長交際的人做比較,認為只有像他們那樣,和什麼樣的人都能夠談笑風生才算合格。

 

其實,真正的社交達人也只是少數,與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但也只是眾多能力中的一種而已。我們需要的,是在自己真正擅長的地方做到最好,讓別人知道你的能力和價值,而在不擅長的地方,做到不失禮即可。

 

假如你不擅長語言表達,可以允許自己說的不好,但與此同時也可以向別人展現你真誠的特質。即便你在人際處理上可能有許多缺點,但只要人們發現你是真誠的,是值得信賴的,他們同樣會給予你真誠的回報。


想了解更多關於人際交往和溝通的的方法,請掃描下面二位碼學習更多




相關焦點

  • 不擅長社交的人,如何與人交往?丨社交焦慮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這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上出現了問題。他們發現自己不擅長人際交往,每當不得不與人交往時,內心會感到一種牴觸甚至排斥,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
  • 孩子的說明書丨孩子不擅長與人交往?家長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父母不要理所當然地覺得,社交能力不行孩子就會不幸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安全邊界,安全邊界不被破壞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才會發展得更好。 所以並不是孩子不善於與人交往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家長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行為,甚至孩子整個人。
  • 不擅長社交的人有哪些特徵?
    當今社會少不了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社交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擅長社交,現在我們就來說說不擅長社交的人的一些特徵1、看我這無處安放的手 欲言又止的嘴巴 飄忽不定的眼睛小編:一隻手捂住嘴巴
  • 內向的人如何打破社交恐懼,讓自己輕鬆面對社交
    分析社交恐懼是基於什麼原因不敢與人打交道一、並不是害怕人,而是害怕社交失敗,害怕別人不喜歡和不接納。那為什麼怕社交失敗呢?1、完美主義,對自己要求非常苛刻,導致失敗概率非常高,達不到自己的社交期待,因而有了多次失敗的體驗就害怕失敗了。
  • 怎樣結交比自己厲害的人?提升社交圈,如何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
    你的學歷,能力,財富,地位等等各項因素往往決定了你的社交圈子。在中國,我們談婚論嫁的時候,可能會提到一個概念就是:門當戶對。實際上,交朋友也是一樣,跨級交友會非常累,不過也不是沒有方法。本期的話題,唐歌就帶你來聊一聊:怎樣結交比自己厲害的人?
  • 八字看你是否擅長人際交往?
    一個不善於社會交往的人,恐怕連立足都成問題,何談成功。那麼從八字上來說,哪些人擅長社會交往,並且從社交中獲得利益?其社會交往特徵有哪些?具體說來如下:    1、八字中食傷為主星的人;    八字中食傷,主一個人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展示和表演能力;所以八字中食傷旺的人,大多能說會道,喜歡結交朋友;無論喜忌,八字中食傷越旺,越愛社會交往。
  • 《認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慮》:害怕人群的人,只是對人不感興趣
    這是一本社恐青年看到封面就想馬上翻開來看的書,真正的書名是《認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慮》。書名中所謂「認生的人」,指的是尚未達到社交恐懼症診斷標準的人。按照美國精神醫學會的DSM-5診斷標準,社交恐懼症的判定需要達到下述標準:對人際關係感到持續性焦慮,且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類似狀態每天發生且持續6個月以上。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不需要與人交往
    智商越高的人,認知水平也相應更高,他們的邏輯能力特別強。在與人交往中,若雙方認知水平不一,對於彼此來講,都是一種不愉快的交往。雖然,融入群體會使個體產生巨大的歸屬感與滿足感,但事物都有雙面性,群體亦不例外。社會心理學在群體研究後得出:個體的個性特質很容易被泯滅,進而產生一系列的從眾行為。
  • 心理學家:越是智商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在很多人看來,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智商很高,與常人相比,世界在他們眼中完全是另一幅模樣,因此與普通人相處,他們很難找到共同話題,那麼,是否可以認為,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需要與人交往呢?對於這個論述,我們要辯證地看待。
  • 體形心理學:人的體形分三種。第一種擅長社交,第二種擅長當領袖
    某種體形的孩子聰明,某種體形的孩子是天生的領袖,更容易取得成就,某種體形的孩子擅長社交,某種體形的孩子不善於社交,某種體形的孩子吃飯睡覺都很難,某種體形的孩子吃得香睡得香……>體形心理學中,把人的身體形態分為三種:通常情況下,一個人不可能完全只屬於其中的一種,而是兼具這三種體形的綜合體,但往往由其中的某一種佔有相對主導的地位。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對待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可用系統脫敏法
    事實上,孩子怕生不敢見人並不是少數孩子才有的問題,很多孩子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態,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可能出現短暫的"社交恐懼症",相對於其他孩子來說,他們在和別人交往過程中會比較小心、拘謹,但這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家長不應該簡單地給孩子貼上標籤或逼迫孩子去與他人交往,這樣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大大的傷害。
  • 不擅長於人際溝通的人,應該適合幹哪個行業的生意呢?
    他們就像是天生的江湖社交小能手一樣。他們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是人群的焦點。總是可以聽到他們談論所有事情,而且通常從他坐下那一刻開始,他開始與大家沒有陌生感像是老朋友一樣聊了起來。這種人經常像魚池中的泥鰍一樣。一旦他進入環境中,整個氣氛就充滿了活力。同樣的,他還可以時刻照顧每個人的情緒,使每個人都感到尊重和平等。他還可以激發每個人的活力,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並獲得更好的體驗。
  • 如何和不同性格的人交往
    我們人總是各種各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生活習慣也各有所不相同,和自己情趣相同的只佔少數部分。如果我們只和情趣相同的人結交,然而拒絕與自己情趣不相同的人來往,這樣一來,反而會使自己的朋友圈越來越小,就等於限制了自己的美好展,束縛了自己的社交活動範圍。
  • 為什麼學霸普遍不擅長人際溝通?原因讓人好奇
    學霸就是這樣,沒時間社交,就可能表現出來不愛和人進行交往,他們是真的很忙,忙著習題和試卷。>學霸,是思維邏輯清晰、邏輯嚴謹的動物,無論是對於知識還是生活,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自成一套系統,不用別的表現去表現給別人來看,也就是通俗意義上說的不用「裝」去表現自己朋友多,去和無聊、沒能力的人去郊遊,浪費自己的時間2課外興趣多,沒有無聊和孤單的時候,他的能量來源不是和人交往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四大困境之: 壓力大 內向者性格含蓄,不懂說「不」,因此被委派更多任務,超負荷工作; 在公眾場合過度緊張,事後想起來又尷尬沮喪,容易導致身體不適; 有時候不得不應付社交,出去「嗨」一下午,得緩一個星期,讓人身心俱疲。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我們從日常最明顯的個人社交生活來說一說。從本質上來講,人的社會交往是一種主動性行為,是基於自身動機和目的,主動展開的一系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溝通。只不過,相對於外向型性格,內向型性格的人更容易遭受誤解而被定義為不合群,平白遭受很多委屈,一些內向性格的人會被貼上「內向者不擅長社會交際」的標籤。為了擺脫這一標籤,一些性格內向者就逼迫自己嘗試著參與社交,想改變自己在人群中的印象。
  • 很難成為朋友的5大星座,生性冷漠,不擅長與人交往
    導語:很難成為朋友的5大星座,生性冷漠,不擅長與人交往 第一個,雙魚座,在生活上跟別人相處的時候可以看出他們的耐心,儘量做到不跟人吵架,在平時雙魚座也是很容易相處,在感情上也不會得罪戀人,喜歡給戀人驚喜,在朋友面前就會互相尊重,能夠開玩笑
  • 這種人比內向者更不擅長交際,他們怎樣才能擁有人緣,發揮特長?
    他們也許很渴望與人友好相處,卻時常領會錯別人的意思,儘管他們很努力,卻還是在不經意間就得罪了人,很難融入群體之中,他們才是真正不善交往的人。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四種「不善社交」的人,唯有最後一類人,才是真正不善社交《進擊的心智》一書中,將不善社交的人分成了四種類型,他們看上去都喜歡獨自一人呆著,卻偏偏唯有最後一類人,才是真正不擅長社交。
  • 孩子也需要社交,優秀的家長,要懂得從小告訴孩子如何與人交往
    小孩子其實也需要社交,長時間的把它關在房間裡可能並不會讓他學習變好,有可能會讓他厭倦學習,而且當今社會並不是只要學習好就夠了,同時也要社交能力出眾才可以,所以優秀的家長就要懂得從小告訴孩子如何和別人社交。
  • 情商越高的人,與人交往越不會犯3個「錯」,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自古以來,社會交往一直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無論你從事的工作是什麼,住在哪裡,都會有很多的社交,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正是從社交中所拉開的。你會發現,那些升職加薪快,賺錢多,人脈廣,家庭和睦的人,往往都是擅長與人交往的人,而那些不善於社交的人往往在各方面都過得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