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靜媽媽。專注分享育兒領域的內容。很榮幸您可以在眾多的文章中點擊進入我的話題。隨著優生優育的大力推廣,一個家庭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前期會做非常多的準備工作,從今天開始就給大家分享我在從備孕到寶寶成長的一些經驗和知識,希望通過的個人的經驗和營養以及醫學背景的專業知識,帶給大家更多關於育兒每個領域的內容,記得每天關注我的文章哦。
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吼罵孩子的情況,最終的效果會是怎麼樣呢?一種可能是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以後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可憐巴巴的望著你去解決,這種孩子以後會很沒有主見。還有一種後果就是出現耳邊風,就是父母說什麼都不管用了,再這樣下去可能對孩子的只能是打是罵了,因為好好說話是沒有辦法讓孩子聽話了。其實這兩種情況發展的後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會讓孩子性格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膽小。
如果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看的話,這樣在家裡父母們的吼叫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一,如果沒有做好溝通的話會讓孩子感到很恐慌,其實孩子不聽話,很多時候是父母的指令不清,或者對孩子要求太高了,讓他覺得和父母有了隔閡,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真實想法,但是父母卻沒有辦法了解孩子的這些想法,總是希望孩子是乖巧懂事的孩子,讓孩子變成自己想讓他成為的那個樣子。如果孩子被批評的多了,性格會變得膽小怕事,因為怕出錯,不管做什麼都需要得到父母的指令才敢做。此時的孩子就像一個木偶一樣被拉著前進。
既然父母這樣對孩子進行大吼大叫,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很內向,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辦法來改變現實呢?下面幾點建議希望可以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第一,對你的育兒觀念要進行反思,每一個人的觀念決定行為,如果在你的育兒觀念裡面沒有尊重孩子的觀點,而且經常打罵孩子,這樣的話後果就會讓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當孩子對待你的吼叫時就會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他們慢慢的就不敢說話了,不敢展示自己的能力。
第二,家長很有可能就成為了情緒的主動管理者。人的情緒是表現為兩種,一種是積極情緒,另外一種是消極情緒,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是發洩了自己的消極情緒,這種情緒是會影響自己的心情的,與其這樣不如用積極的情緒來面對情緒,當你經常對孩子微笑的時候,他會感覺到是對他的讚許和欣賞。如果你的眼神很嚴厲,他會從你的眼神中理解出你內心的感受,因此你不需要跟他大吼大叫,你的情緒從你的眼神中就表現出來了。
第三,對孩子的手勢動作很關鍵。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不能做的事情,如果我們可以用手勢動作向孩子們表明,那麼就會減少孩子被父母吼罵的可能,比如看到孩子做了我們覺得不應該做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不吼罵孩子,直接用手勢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要停止,家庭中就沒有了父母吼罵孩子的言語了。
第四,父母習慣用溫柔的話語和孩子聊天。如果我們可以蹲下來用平視的眼光對著孩子說話,那而且可以面帶微笑的說話,這個時候孩子內心會有安全感和舒適感的,你給他說什麼話可能都會接受,如果遇到叛逆期的孩子這樣的對話會讓孩子內心非常的容易接受。親子關係也會非常的融洽。
以上幾點建議,希望父母可以給孩子的童年帶來快樂與幸福感。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大家有好的想法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和我們一起交流。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點讚、轉發,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在下方打賞一下靜媽媽的辛苦付出,感恩大家!
我是靜媽媽,一位80後寶媽,國家高級營養師和育嬰師,一直從事保健醫生工作,孩子就像一顆種子,需要我們父母的呵護和培育,關於育兒的話題內容,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