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五年,但一個好的家長,足以改變孩子的人生。
不要以為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老師的問題,家長首先教好孩子,老師就能夠錦上添花。
無論多好的老師,多好的學校,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位置無人能夠替代。
《人民日報》曾刊文,告訴各位家長: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家長的事業是什麼?
家長都有自己的事業,都有自己不可或缺的一份責任。工作中,感覺我們很重要,這事那事都需要我們去做,我們一天忙的腳不沾地;但是有時我們覺得我們並不重要,你離開了,這個工作照樣有人做,也許他還比你做得更好,更加突出。所以,在工作上,不管哪件事情,少了我們都行,我們不要把自己在單位的地位想的太重要,我們不是缺一不可的人。
在你的事業中,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業?
但是,有一件事,少了你就是絕對不行,那就是你們作為爸爸、媽媽教育孩子這項事業。孩子只有在小學、初中階段待在我們的身邊的時間最長,當他上高中、上大學了、工作了,一年到頭,我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是屈指可數的。當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教育好孩子,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當孩子很多思想、習慣都基本養成後才送到我們學校來學習文化知識。眨眼間,你發現孩子們長大了,已經不再是天天圍在你身邊要吃的、要跟你玩的小朋友了,他們的性格已經基本形成,一旦你錯過孩子幼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的培養,你想再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那就太難了。我們不能錯過孩子該教育的黃金時期,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們作為父母無法逃避的責任,也是我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更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業。
教育孩子和賺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有父母說:不工作,不掙錢,拿什麼養孩子?拿什麼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等孩子長大了,他會理解我的。可是,孩子的教育有個特點,就是時效性強,他有自己成長的時間表,不會停下來不變等你有空了再長,真是過了「這村沒這個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都知道掙錢的時間耽誤不起,那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教育更耽誤不起,耽誤孩子的教育了就是耽誤孩子的一生。
如果你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了拼命掙錢,等孩子大了,你辛苦賺了一輩子的錢,說不定還不夠他敗家一年!如果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用心陪伴和管教,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賺到的錢,說不定孩子一年就賺到了!這就是現實,你辛辛苦苦為孩子掙下大筆家業,孩子卻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變得叛逆、不求上進,未來一片迷茫。於是錢掙到了,孩子卻毀掉了,值得嗎?
把握好教育孩子的黃金時間段。
我們常說: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教育孩子最好的黃金時間是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只有十年的機會。這十年裡,父母在孩子眼裡的最了不起的人,這個會幹,那個會幹,什麼事情都懂,爸爸媽媽就是孩子心中的榜樣。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越來越討厭來自父母的束縛,他們只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教育的黃金時期,也許只有十年。但是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不能重來。這個期間我們可以和孩子培養親密感,可以把孩子教育得更優秀,可以給孩子鋪就一條更順暢的人生之路。
教育孩子千萬別怕麻煩,更不能偷懶。
北大教育專家提醒,若父母長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終將會變成悲劇。教育最忌諱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太麻煩、偷懶。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讓你悔恨不已,卻無力挽回。
有研究發現:父母越守時,孩子越會遵守紀律;父母越嚴格,孩子成績越優秀;父母一直陪伴,孩子幸福感就越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好教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圖省事,更不能怕麻煩。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從出生那一刻就被拉開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許多人之間的差距,其實還是自己父輩和其他人父輩的差距,思想上的差距,決定了當下的情況,自己的父親母親眼光就比較狹隘,那麼還能有誰去拓寬你自己的視野呢?
父母是唯一不能被替代的職業。
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世間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就是親子關係。別讓陪伴缺失,別讓孩子受傷,別到了年老之後,才後悔這一生最沒做好的角色是父母。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給予孩子多少金錢和資源,而是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這兩者缺一不可。孩子是一顆小樹苗,需要耐心的陪伴、溫柔的呵護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你多一點關注,多一點細心,多一點溫暖,孩子統統都能體會到。
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斷進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投資自己,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