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降生那一天起,你就擔起老師的責任,而這個責任是任何一個父母都推不了的,無論你是否願意,只要你給了孩子一條命,你就必須擔培養孩子的責任。
但是現在許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認為自己出了錢,把孩子扔到學校,交給老師,自己供孩子吃,供孩子穿,給孩子零花錢就完成了培養孩子的任務;還有部分家長以工作忙,文化低等藉口敷衍推責。認為教育成與敗,孩子的好與壞,全是老師的問題。
其是非常錯誤的,這種行為是很容易把孩子誤了的。
無論學校有多好,老師有多優秀,和學生的關係有多親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是任何人都永遠無法替代的,親情與血緣的紐帶始終是無法撕斷的。
教育好孩子,不只是老師的事,更是廣大家長一生重要的事業,無論你的事業有成功,如果孩子沒有教育好,始終都是心中的痛,無論你掙再多的錢,孩子不成器,一夜之間都可以給你敗光,如果孩子教育成功了,你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到事業上。
老師可以傳授知識,但不能保證孩子一定能成人
一個人無論能力高與低,成績好與壞,品德都最關鍵,能力高,成績好無法掩蓋性格與品德的缺陷,而好的品行和性格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
龍養龍,鳳養鳳,耗子養兒會打洞,這句俗話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家長,就會帶出什麼的孩子,孩子的品德多半與家風家教有著密切的關係。
老師只能傳道受業解惑,而家長才是孩子一生的領路人。
孩子是否成功完全取決於家長為孩子營造的成長空間。
老師可以給知識,但是卻無法給孩子好習慣
老師們有一句口頭禪,辛辛苦苦大半年,放假回來又如前,有一些家長上了麻將桌,就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顧了,孩子要吃飯給錢,要輔導作業給錢,一句話你別煩我。
在電視機前,麻將桌旁長大的孩子,他們會認真學習吸取知識嗎?你想一下,你在哪裡看電視,打麻將而要求子女做作業,看書,他會聽你的?
而家長愛學習,孩子也會模仿,在無形就教育了孩子,愛學習的孩子,在教育上家長會省很多心。
這就叫做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當你指揮不動孩子的時候,不要光在孩子身上找原因,最好是做一下自我檢查。
不讀書的家長,怎麼能帶出愛讀書的孩子
很多家長埋怨孩子不讀書,卻不知道原因在自己身上,自己在家中不讀書,卻要求讀書真的是有點荒誕,也不想一想,自己家中除了孩子的課本,還有其它書嗎?他們認為,讀書就是讀課本,其是這非常錯誤的。
孩子不應該在入學才開始讀書,其是讀書的興趣,應該在2——3歲時就應該開始培養了。孩子閱讀的廣度與深度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寫作表現出,對孩子的一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老師培養不了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緊張的毅力,老師也給不了孩子長久的幸福感,一個好老師,可以影響孩子三五年七八年,但是一個好的家長,卻能給孩子一生的幸福感,一個壞的家長,則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那麼一個家長要完成培養孩子的偉業,該怎麼辦呢?其是很簡單,只需做到這三點:
一、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不是控制和幹涉,是心與心交流,是有界限感的,是讓孩子有獨立思考和行動的空間,又能在自己的視野裡。陪孩子時要認真享受天倫之樂,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點,不要總想一下子改變什麼,我們要耐心等待,要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變化,我們要有靜待花開的耐心。
高質量的陪伴孩子與父母都應當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要放鬆心情,要有良好互動。
父母要做良好的示範,不應該有補償或焦慮的心理。
二、高效的親子閱讀
良好的親子閱讀,是教育孩子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良好的親子閱讀可以讓家長與孩子在讀書增進感情,相互交流,共同成長。在這種氣氛中形成的是良師益友的親子,而非家長式,這種關係非常利於溝通與交流。
三、良好習慣的培養
1、指導孩子養成獨立思考,提高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陪孩子完成作業更重要。知識重要,學習習慣,思維方法,獲取知識的方法更重要。
2、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
學霸與普通孩子的區別不是因為智力,而是因為效率,成績差的孩子輸就輸時間的使用效率上,結果是累死也趕不上學霸,如果能糾正孩子的使用時間的習慣,那麼逆襲成功又有何難。
有一些孩子所以輸在學習上,實際是輸生活態度上,對生活沒有良好的心態,思想負擔,沒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他不輸才怪呢?
總之在教育孩子的路,家長和老師都是不可缺少,如果只望老師把全部的教育責任都擔起來,那老師真的只有趴下了,那樣真的是要誤了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