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淪為「定製天才」,家長做好3點,娃將來的成就或許更高

2020-09-19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最近迷上了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邀請了很多科學家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和揭秘天才的世界,那些參賽的選手們也將組成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迎戰世界其他國家的戰隊。

節目收視率一直很高,這是一檔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競技的欄目,受到了不少家長朋友們的歡迎,以至於線下各種衍生品也紛來踏至。

近年來,「神童熱」備受追捧,國內外也有不少針對神童的科研項目,比如美國心理學家特曼曾推出的天才計劃,有1200名智商高於140分的孩子們被他挑選出來,可惜的是這些「天才兒童」中卻沒有產生一個科學家,更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

我國古代就有很多天才兒童的最終命運都讓人大跌眼鏡:比如7歲就會作詩的駱賓王,卻因耿直的性格導致自己鋃鐺入獄;方仲永5歲就能作詩,卻因為父親貪圖錢財,沒有讓孩子繼續學習,最終淪為平民百姓;李賀雖然成為了著名的詩人,可最終27歲就因抑鬱感傷而英年早逝。

唯有司馬光的父親得法地培養他,最終成就了《資治通鑑》這本通史巨作,至今廣為流傳。

可見,即使孩子有過人的天賦,家長的培育方法也關係到了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別讓孩子成為那種訓練出來的「定製的天才」,這樣反而會讓孩子長大後達不到想要的人生高度。

別讓孩子淪為「定製天才」,家長做好3點,娃的天賦能充分被開發,將來的成就也更高:

①順應自然規律

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是舉世公認的神童,他從小就表現出非常高的數學天賦,當父母意外發現陶哲軒2歲多時就可以教6歲的孩子學數學時,他們就知道這個孩子有著不一般的數學天賦。

一開始他們也陷入了「神童熱」的誤區,3歲半就把孩子送到了小學。可是這孩子還會不受控制地尿褲子,父母於是決定順應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又把孩子送入了幼兒園。

在今後的學習中,陶哲軒的爸爸都會要求校長在孩子正常學習了各科目之後,才選擇高階甚至跳級的課程,一切都徵求孩子自己的意見。

曾有位天才研究教授認為,陶哲軒有能力在12歲之前就讀完大學課程,可父母在徵求了孩子的意見後拒絕了這個建議。

順應孩子自然發展規律的父母,極好地保護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支持著陶哲軒拿到了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②培養孩子的情商

父母都希望孩子取得事業上的成就,這是一個功利卻有很自然的想法。可是孩子未來僅僅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就,但並不一定能獲得生活的美滿和幸福。

傑出的政治學家、軍事家、發明家諸葛亮的教子書中寫道「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可見培養孩子的教養和情商,才是未來立身處世的標準。

陶哲軒的父母也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和情商培養,大多數人眼裡,那些天才的人物大多性情古怪或者脾氣還不小,而陶哲軒則是個例外。

他不但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也善於向別人解釋自己的看法,他與人合作的同時還能激發別人的潛能。

陶哲軒父母認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重視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情商,培養出了有健全人格的天才,這才是最讓陶哲軒的父母所驕傲的。

③不可錯過關鍵期

奧地利著名生物學家洛茲博士提出了關鍵期理論,人類的某種行為或者技能僅在某個特殊時期最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發展最快。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錯過關鍵期。

我們小學時都學過《傷仲永》的課文,方仲永雖有過人的天賦,可是其父親過於功利,讓孩子到集市上作詩賣錢,最終錯過了孩子學習的最佳時間,以至於孩子最終淪為普通兒童。

如今是一個功利的時代,父母很容易急於獲得豐收的成果,如今又是一個擁抱變化的時代,父母要想孩子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引導孩子不斷學習

而完全依靠天賦的孩子,最終只會停滯不前,再好的天賦也將錯過最佳的開發時機。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都希望將孩子的天賦發揮到最佳,但很多家長都是是普通人,自己不懂得如何科學地訓練孩子發揮自己的天賦。

筆者給大家推薦一套名為《日本腦發育訓練雙語遊戲書》,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們把握孩子們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開發孩子的潛能。

(1)作者團隊強大

由日本腦發育專家和紙藝巨匠編著,內容嚴謹、科學、專業,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邏輯。

(2)內容豐富有趣

書中的塗色、貼紙、摺紙、剪紙遊戲,都是孩子最喜歡的動手遊戲,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3)中英對照學習
書中的每個遊戲都有一段中英雙語描述,這些遊戲能讓孩子的四肢和肌肉更加靈活,越來越擅長精細化的動作。

而雙語描述又順帶進行了英語啟蒙,了解動物、植物、物理、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4)全面周到
書中包含英語啟蒙、數學啟蒙、專注力、動手能力、空間想像力、色彩啟蒙等,可全面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5)保證訓練的連續性
根據孩子年齡和基礎能力,本書分為兩個階段的套裝,保證了訓練的連續性。
這兩個套裝有詳細的使用攻略,會告知家長跟孩子做手工要注意哪些事情,在很多小細節上都處理得非常貼心。

這套書目前活動售價僅98.8元,其中包含了216個雙語場景,滿足孩子2-6歲的需求,性價比非常之高哦!


讓學前教育的啟蒙滲透在日常生活裡、舉手投足間和家長與孩子有質量的親子互動中,寶爸寶媽們,心動了嗎?趕緊加入我們,開啟正確的孩子潛能開發之旅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被「神童項目」衝昏了頭腦,想孩子將來更有出息,家長得做好3件事
    我國古代就有很多天才兒童的最終命運都讓人大跌眼鏡:比如7歲就會作詩的駱賓王,卻因耿直的性格導致自己鋃鐺入獄;方仲永5歲就能作詩,卻因為父親貪圖錢財,沒有讓孩子繼續學習,最終淪為平民百姓
  • 揭秘「神童熱」:別讓孩子淪為「定製的天才」
    從「1歲徒步暴走,5歲開飛機繞行北京野生動物園,11歲南京大學畢業」的男孩小何,到「研究『抗癌項目』榮獲全國大獎」的小學生小陳,再到「3個品牌創始人,一天能寫詞300首、詩2000首、小說15000字」的16歲少女小岑……這些遠超同齡人,甚至秒殺大部分成年人的驚人「成就」在引發圍觀的同時,也讓質疑聲相伴而來。
  • 過來人經驗:周末興趣班等娃,家長的不同表現,反映孩子將來成就
    運動類的興趣班,家長面前是透明玻璃牆,可以直觀地看到裡面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時候,家長們的表現就很耐人尋味了。以我這個陪娃上了幾年興趣班的過來人經驗看,周末興趣班等娃,家長的不同表現,很能反映孩子將來成就。|為什麼家長等待表現反映孩子將來成就?
  • 哈佛教授坦言:孩子有這3個特徵,或許是一個天才,家長要多關注
    天才兒童從小具備哪些特徵呢?是天賦異稟,又或是異於常人呢?其實,每一個孩子來到人世間,都像是一張白紙版的存在,慢慢學會自己吃飯,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要說與家長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沒有任何關係,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哈佛教授坦言:天才孩子大多有這3個特徵,中一個家長就偷著樂吧!
  • 李玫瑾:家長在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娃將來獨立,且情商更高
    李玫瑾:家長在這3方面&34;孩子,娃將來獨立且情商更高面對這種愛發脾氣的孩子,我們一定要對嚴加管教,不能對其置之不理或是乖乖就範滿足孩子的欲望,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冷靜下來,與其進行溝通,找出發脾氣的原因,慢慢進行開導,並告知孩子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要學會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在此之前家長一定要為其做好榜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對其更好的教育。
  • 想要娃生病少,養娃別太精細,家長要做好這3點,別再入坑
    每次降溫的時候,家長們都特別擔心,怕孩子受涼生病,有的時候明明穿得很厚,但還是中招了,孩子生病,家長特別憂心。,養娃別太精細,家長要做好這3點,別再入坑!到底怎麼做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呢?看看這3點。飲食要營養全面有些家長只片面的覺得給孩子吃好點就行,但什麼樣才叫好,天天吃大魚大肉?
  • 「你家娃可能是天才」,孩子有這3點「神童特徵」,家長就偷樂吧
    說到神童,部分爸爸媽媽可能會有這樣的感慨——為什麼我家孩子不是神童呢?其實要分辨自家孩子是否具有超常的聰明才智,可以根據以下標準進行判斷。法國心理學家有過一項關於孩子智力開發的研究,並在研究結束後得出以下結論:"如果孩子好奇心重、共情能力強,而且專注力高,那麼孩子可能是一個天才。"
  • 智力開發「關鍵期」很重要,家長要做好這3點,別讓娃輸在起跑
    ,那麼家長也會認為孩子是天生反應就比較慢,所以無一例外,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黃金髮展期都被家長忽略和錯過了。寶寶的智力開發其實是有3個黃金的時間段的,分別為2-3歲、3-4歲、5-6歲,在這3個時間段裡面,孩子頭腦裡的與智力有關聯的神經元會處於一種非常活躍的狀態,能夠不斷地與其他神經元進行連接和碰撞,這時候只要家長能夠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引導,那麼就能夠比其他時候起到的智力開發的效果都更好。
  • 兒科醫生:「你家娃可能是天才」,孩子有這3點「神童特徵」
    法國心理學家有過一項關於孩子智力開發的研究,並在研究結束後得出以下結論:"如果孩子好奇心重、共情能力強,而且專注力高,那麼孩子可能是一個天才。"好奇心重的孩子善於鑽研,及時他們偶爾會鑽牛角尖,但是他們喜歡抽絲剝繭,有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執著,這對學業很有幫助。如果是共情能力強的孩子,能輕易感知他人的喜怒哀樂,可以及時幫助同學排憂解難,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
  • 家長覺得孩子矮就真的矮?想讓娃「多長5cm」,不妨注意這3點
    家長們每天看著自己的娃,都在琢磨著孩子什麼時候能長起來,可看看牆上身高表標記著的冰冷數字,似乎娃也沒啥變化。類似的還有「斷骨增高」法,也是一種治療手段,並不適用普通人長個增高,家長千萬別因小失大,為了幾釐米最後導致孩子落下終身頑疾,得不償失。
  • 家長覺得孩子矮就真的矮?想讓娃「多長5cm」,不妨注意這3點
    家長們每天看著自己的娃,都在琢磨著孩子什麼時候能長起來,可看看牆上身高表標記著的冰冷數字,似乎娃也沒啥變化。還有些家長不光擔心娃長得不高,還覺得孩子長得慢,擔心是不是存在發育遲緩的問題。甚至疑惑需不需要去看看大夫。
  • 北大校長直言:將來沒出息的孩子,都有3個共同點,家長別瞎得意
    文|小不點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無論什麼時候,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身上都是優點,和別的孩子比起來,自家的孩子總是最優秀的,有時候就算是一些小聰明,父母也會覺得孩子長大有出息。其實孩子長大能否有出息,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不僅包括孩子的學識和見識,也包括孩子的性格與品行,並不是只要學習好就行的,對此北大校長也曾直言:將來沒出息的孩子,基本上都有這些共同點,家長不要瞎高興了。
  • 3歲前孩子怎麼做啟蒙教育?做好4點,孩子將來學習更聰明
    從前就有「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說法,現如今孩子的教育更是成為家長們最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學齡前的教育。孩子入學之前的啟蒙教育,對孩子將來的學習影響非常大。研究表明,0-3歲這是年齡段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就是啟蒙教育的最佳時期。父母抓住這個最佳時期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孩子的智力發展會更出色。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聰明,或許是啟蒙教育做得好。
  • 清華教授:想要孩子有出息,家長要記住「3不準」原則
    ,在3-6歲的時候是孩子品格塑造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若是對孩子使用三不準原則,孩子會更優秀。」懶惰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最大阻礙,而父母想要孩子更有出息,第1點就是要讓孩子改掉懶惰的壞習慣,人天生就有惰性,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有懶惰的一面,當我們發現孩子懶惰的一面,是任由孩子這樣下去,還是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變得勤奮起來,這將決定孩子今後有什麼樣的成就。
  • 兒童心理學:以下特徵的孩子大多是高智商天才,家長注意引導
    這句話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在大眾的印象中,孩子的成就很難超越父母,寒門貴子是萬中無一的概率,比起後天努力,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孩子的上限。這並非是家長自暴自棄,而是階級固化帶來的無奈,很多家長認為家庭條件和父母能力能帶給孩子的光環,遠超孩子本人的聰明才智。
  • 兒童心理學:以下特徵的孩子大多是高智商天才,家長注意引導
    這句話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在大眾的印象中,孩子的成就很難超越父母,寒門貴子是萬中無一的概率,比起後天努力,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孩子的上限。這並非是家長自暴自棄,而是階級固化帶來的無奈,很多家長認為家庭條件和父母能力能帶給孩子的光環,遠超孩子本人的聰明才智。
  • 李玫瑾教授:孩子調皮愛頂嘴?家長多說這3句話,娃將來會更優秀
    案例一:「我家娃頂嘴,已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每當家長提起自家娃的時候,要麼是誇讚自己孩子有多優秀,又或是對著自己做了哪些暖心窩的事情,要麼就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難管教了,總是動不動的喜歡頂嘴,喜歡跟著自己唱反調。
  • 李玫瑾:娃出生「頭3年」是關鍵,父母做好3方面,孩子智商會更高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就會聽見一句話,在老人口中掛著,那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但這句話卻讓很多家長懷疑,有部分家長會覺得這句話的可信度並沒有那麼高。經過哈佛教授研究,所表明在孩子生長過程當中,作為父母,定要抓緊這個關鍵的時期,或許這樣能給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找出他的潛能,使他活潑開朗的成長。
  • 聰明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家長千萬別耽誤了「天才」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可以是一個天才,因為天才就意味著智商要高於同齡人,以後在學習得領域中不會太吃力,可以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但是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天才,這是一個難題。,我們會發現歷史上很多有成就的天才們,往往他們的童年都很不受歡迎,總是做出各種各樣讓人不理解並且不想接近的奇怪舉動。
  • 3-6歲是孩子管理情緒關鍵期,家長學會這3個方法,娃將來會感激你
    或許這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吧。」奶奶的寵溺,讓孩子養成了驕縱的壞習慣,孩子壓根不能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最終苦果也只能親人自己承擔下來。6歲是孩子管理情緒關鍵期,家長學會這3個方法,娃將來會感激你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孩子孩子的性格、情緒和家長都脫不了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