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更有出息,但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不僅僅取決於孩子父母是怎樣的人,更取決父母們的教育方法。
因為孩子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行為習慣,都是父母灌輸給孩子的,如果孩子自身是一個小神童,父母卻給孩子灌輸不正確的知識,採用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最終孩子依然會泯然眾人。
相反,一個平平無奇的孩子在優秀的教育方法之下,也能夠成為一個天才,在清華教授看來,先讓孩子有出息,家長不僅要注重孩子性格、能力、習慣三方面的培養,更要牢記三不準原則。
無獨有偶,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中提過:「孩子在小時候有不好的習慣很容易管教,在3-6歲的時候是孩子品格塑造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若是對孩子使用三不準原則,孩子會更優秀。」
高爾基曾說過:「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予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懶惰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最大阻礙,而父母想要孩子更有出息,第1點就是要讓孩子改掉懶惰的壞習慣,人天生就有惰性,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有懶惰的一面,當我們發現孩子懶惰的一面,是任由孩子這樣下去,還是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變得勤奮起來,這將決定孩子今後有什麼樣的成就。
我一直記著這樣一句話:「勤能補拙」,就算是再笨的人,只要他肯勤奮,肯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都能夠將這件事兒做到最好。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務必要記住,不準孩子懶惰。或許在孩子小的時候,懶惰並不會有什麼太過明顯的危害,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你就會發現懶惰使原本聰明的孩子變得愚鈍,讓原本優秀的孩子變得平庸,希望,家長不要讓孩子變成一個懶惰的人。
不想孩子變成一個懶惰的人,就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想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舉止來影響孩子,讓孩子變成一個自律的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做人做事都需要遵守規矩,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往往都以自我為中心,做什麼事情都先為自己著想,不想他人的感受,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沒有半點章法,這樣的孩子在別人眼中往往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孩子遵守規矩,平時在家中以身作則的,為孩子做好榜樣,相信這樣下去,你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優秀。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就曾在一檔節目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要做成某件事,要學會分階段立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去實現,比如我先定個小目標,賺它一個億」
現在很多孩子學習和生活都是漫無目的,整天渾渾噩噩的,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父母對這樣的孩子都感到很頭疼,想怎樣才能給自己家孩子樹立起目標。
其實讓孩子樹立目標並不難,你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個小目標,比如一天學會3個單詞,漸漸地,孩子就能學會自己樹立目標了,當然父母們也可以從小給孩子樹立起一個遠大的目標,讓孩子知道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