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想要孩子有出息,家長要記住「3不準」原則

2020-10-09 敏敏育兒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更有出息,但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不僅僅取決於孩子父母是怎樣的人,更取決父母們的教育方法。

因為孩子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行為習慣,都是父母灌輸給孩子的,如果孩子自身是一個小神童,父母卻給孩子灌輸不正確的知識,採用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最終孩子依然會泯然眾人。

相反,一個平平無奇的孩子在優秀的教育方法之下,也能夠成為一個天才,在清華教授看來,先讓孩子有出息,家長不僅要注重孩子性格、能力、習慣三方面的培養,更要牢記三不準原則。

無獨有偶,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中提過:「孩子在小時候有不好的習慣很容易管教,在3-6歲的時候是孩子品格塑造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若是對孩子使用三不準原則,孩子會更優秀。」

一、「不準」孩子懶惰

高爾基曾說過:「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予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懶惰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最大阻礙,而父母想要孩子更有出息,第1點就是要讓孩子改掉懶惰的壞習慣,人天生就有惰性,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有懶惰的一面,當我們發現孩子懶惰的一面,是任由孩子這樣下去,還是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變得勤奮起來,這將決定孩子今後有什麼樣的成就。

我一直記著這樣一句話:「勤能補拙」,就算是再笨的人,只要他肯勤奮,肯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都能夠將這件事兒做到最好。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務必要記住,不準孩子懶惰。或許在孩子小的時候,懶惰並不會有什麼太過明顯的危害,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你就會發現懶惰使原本聰明的孩子變得愚鈍,讓原本優秀的孩子變得平庸,希望,家長不要讓孩子變成一個懶惰的人。

不想孩子變成一個懶惰的人,就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想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舉止來影響孩子,讓孩子變成一個自律的娃。

二、「不準」不遵守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做人做事都需要遵守規矩,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往往都以自我為中心,做什麼事情都先為自己著想,不想他人的感受,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沒有半點章法,這樣的孩子在別人眼中往往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孩子遵守規矩,平時在家中以身作則的,為孩子做好榜樣,相信這樣下去,你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優秀。

三、「不準」沒有目標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就曾在一檔節目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要做成某件事,要學會分階段立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去實現,比如我先定個小目標,賺它一個億」

現在很多孩子學習和生活都是漫無目的,整天渾渾噩噩的,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父母對這樣的孩子都感到很頭疼,想怎樣才能給自己家孩子樹立起目標。

其實讓孩子樹立目標並不難,你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個小目標,比如一天學會3個單詞,漸漸地,孩子就能學會自己樹立目標了,當然父母們也可以從小給孩子樹立起一個遠大的目標,讓孩子知道清華大學。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文/小享(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大家對李玫瑾教授都是比較熟知的,她老人家在青少年犯罪教育領域是非常有建樹的,換句話說,對於寶娃未來的成長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有關注寶娃成長的教授不妨聽聽她說的這句話:想要寶娃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34;。
  • 清華教授金玉良言: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牢記「三個不」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會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更有出息,能夠自己獨當一面成為社會精英,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很非常重要的,孩子將來能養成什麼樣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都離不開家庭教育。
  • 清華教授指出: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說三個"不"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要常把「三不」掛嘴邊但其實清華教授曾經指出過,要想要孩子長大了以後更出彩,父母除了要起到以身作則的好榜樣之外,父母必須要學會對孩子說三個&34;。學會對孩子說&34;是每一個家長的必修課。這個必修課不僅修煉的是家長本身,修煉的更是孩子日後美好的未來。清華的教授在談到自己的教育經驗的時候也說,必須要對孩子說&34;,尤其是以下這三個,對孩子的成長環境非常的有益。
  • 清華教授直言: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庭教育要做到「三松兩嚴」
    這也成了絕大部分家長頭疼的問題,應該怎麼辦呢?清華教授曾表示:家庭教育需張弛有度,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們需牢記「三松」和「兩嚴」原則。 何謂「三松」?第一松:對「評價」放鬆。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除了在乎對自己的評價,也在乎對自己孩子的評價。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
    作者/媛媽編輯/媛媽家長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貫穿了孩子未來的走向,比方說孩子的人格育成和性格培養,家長的影響便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法則。
  • 清華教授: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三松兩嚴」原則,父母需謹記
    這也成了絕大部分家長頭疼的問題,應該怎麼辦呢?清華教授曾表示:家庭教育需張弛有度,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們需牢記「三松」和「兩嚴」原則。何謂「三松」?第一松:對「評價」放鬆。這不是愛孩子,而是給了孩子無限的壓力,經常壓得他喘不過氣,卻又不敢表達出來,怕自己辜負了父母的希望。我們都應該像《以家之名》裡李海潮對孩子全身心的付出,並不是要求他考得名牌大學、多麼有出息,只要孩子能生活得快樂就好了,因為一個人能夠一直快樂地活著才是真正的奢望。
  • 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清華教授提出:媽媽得先具備這幾種特質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這個世界上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秉著這樣的態度,家長們各出奇招,從小給孩子灌輸各種奮鬥理念、為孩子安排各種培訓班、對孩子威逼利誘來達成目的……其實,家長們做這麼多有時候是多餘的,培養孩子不只是單純的讓他學習好、才藝多,更重要的培養孩子內在的品質,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以後有出息
  • 清華教授:教育孩子有方法,做到「3嚴2松」,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清華教授:教育孩子有方法,家長做到「3嚴2松」,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比方說,我閨蜜的父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針對這一問題,有個清華教授就曾經談論過他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教育孩子是有方法的,家長必須要清楚什麼時候該管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孩子。如果說,家長能夠做到「3嚴2松」的話,那孩子將來會變得更有出息,更優秀。
  • 清華教授直言: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家長要做好「三松兩嚴」
    第一:三松策略:對失敗放鬆,對評價放鬆,對付出放鬆對於孩子的成長管理來說,如果家長把一切都看的太重,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難受和壓抑,不知道真正該抓住的是什麼,所以家長要有松有嚴,一些不該看的太重的東西,就要教會孩子輕鬆面對1、面對失敗,擁有放鬆的心態
  • 孩子想要有出息,家長從小培養四個原則,孩子才會容易達成目標
    尤其是孩子進入學堂,很多家長把重心全部放在學業上面。很多家長都是想要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家長就要有規律的培養,從小養育孩子一些好習慣、好的性格,這樣這些好的方面隨著孩子健康成長,孩子的一生都會受到影響。
  • 清華心理學教授:凡是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媽媽都有這3點特徵
    ,如果說媽媽想要孩子將來出息的話,首先自己就要有好的優良特徵,這樣才能讓孩子被潛移默化的更優秀。關於這個問題,清華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曾經說過:凡是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媽媽都有這3點特徵1)三觀正,有責任心孩子的三觀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父母的影響逐漸形成,在還沒有判斷能力之前和父母一模一樣。孩子從出生後,多半都是和媽媽相處長,而在這段過程中,孩子就會將媽媽的行為習慣,處事風格模仿個徹底。
  • 想要讓兒子出息,家長需要遵守這3點原則,不然家長只會遺憾終生
    如何教育孩子一直都是家長最為在意的問題,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長,希望孩子乖巧聽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實際上,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應該更下功夫,只有孩子孩子才能不斷進步,而前提就是家長必須要成為一個有原則的人。姚小姐是一個有些重男輕女思想的人,所以一直都希望可以生下一個男孩,也如她所想的那般,真的生下來一個男孩子。
  •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長大有出息的孩子,母親身上都有3個特徵
    家長們總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成為各方面優秀的人才,但是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卻遇到了種種困難,覺得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自家孩子總是最讓人頭疼的那個。事實上,好孩子也是父母一點一滴教育出來的,每個孩子是否能成長為優秀的人才,主要看爸媽會不會教。
  • 李玫瑾教授:家有男孩,堅持這5原則,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發現教育男孩應堅持這5個原則,這樣孩子才能夠平穩度過叛逆期,將來才會更有出息。家有男孩,堅持這5原則,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相信你的兒子將來會更有出息,想掌控情緒並沒有那麼容易,從孩子三歲有自己意識開始,家長就要不斷的去引導去培養,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如今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常常無法把握這個度。的確,很多家長雖然處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卻會陷入一個誤區,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鬆懈。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那麼家長就要記住,做到&34;
  • 李玫瑾建議:養育男孩,家長「捨得」3件事,將來孩子更有出息
    孩子是上帝給每個家庭最好的禮物,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尤其是家裡有男孩的家庭。都說養兒防老,但是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有本事還真的說不準,所以家長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李玫瑾教授還曾提出一個「脫敏」教育的概念,她說,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在以下這3件事上「捨得」。李玫瑾建議:養育男孩,家長「捨得」3件事,將來孩子更有出息1. 捨得適當的「放手」現在大多父母都是溺愛孩子的,什麼事情都想幫孩子辦好,也不捨得責罵孩子一句,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害了孩子。
  •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想要孩子有出息,媽媽就得具備這些特質
    相信所有的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人中龍鳳;希望他們要比自己更加優秀;希望他們學習上,生活中都要嚴於律己,成為人上人;希望孩子們懂事的時候不要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悔意。可是奈何,家長們的期許越大,但是現實結果就越不盡如人意。名校教授和許多著名專家,經過對優秀學生的解析,在他們篩選優秀孩子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家庭教育細節。
  • 清華心理教授直言:長大有出息的孩子,通常母親都有這兩個特徵
    經過20年的調查發現:一個和諧、穩定、幸福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而父母的行為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所以,父母想要培養有出息的孩子,首先就要做好家庭教育。曾經一位清華心理學教授對孩子說:「家庭背景決定了孩子學習環境、生活資源、格局和眼界。」一個優秀的母親往往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而長大有出息的孩子,通常母親都有這兩個特徵!
  • 北大教授:20年後孩子有沒有出息,小區遊樂場走一趟,一眼就看清
    在社會強壓的衝擊下,很多家長哪怕工作再苦再累,也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勢必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俗話說得好「孩子3歲看大7歲看老」,要想知道孩子二十年後是否有出息,在小區遊樂場走一圈就能看清楚!
  •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想要孩子長大有本事,父母要牢記「三個不」
    導語: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今後有出息,因此對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有很多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則是:今後你可以不優秀,但不能在家啃老。要想讓自己的孩子今後變得更加優秀,父母也需要對孩子的培養多用點心。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影響是特別大的,但每個家庭的教育模式都不一樣,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很嚴格,孩子可以去做他喜歡的事情。有一些家長就特別嚴格,他們覺得只有嚴格教育孩子,孩子今後才能去適應錯綜複雜的世界,這種教育方式在古時候就被實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