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金玉良言: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牢記「三個不」

2020-09-03 倩倩母嬰好物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會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更有出息,能夠自己獨當一面成為社會精英,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很非常重要的,孩子將來能養成什麼樣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都離不開家庭教育。

孩子出生後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還沒有認知能力,所以,平常孩子只會模仿,而父母就是孩子最佳的模仿對象,正所謂「你是什麼樣的父母,就會養成什麼樣的孩子」,清華教授認為,家長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那麼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要常把3個「不」掛嘴邊,孩子將來才會走得更遠。

1、不能放縱孩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寵溺孩子,恨不得將他們未來的路全部都鋪好,長期下去,孩子就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做什麼事情都依賴別人,就連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會。而且這種孩子被寵溺慣了,一旦父母不滿足自己的需求,孩子就會大哭大鬧,甚至做出打父母的情況。

孩子總會有長大的那一天,如果孩子不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未來也很難取得成就,而這都取決於父母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鍛鍊孩子的過程,家長不要代替他們都做完,只有給孩子獨立的成長機會,將來才能適應社會的生活。

2、不能「窮」養孩子

古代人常說「窮養兒,富養女」其實這是不對的,一個被窮養長大的孩子有很多的缺陷,他們不敢作出選擇,性子也比較自卑,因為窮養的緣故,所有的決定權都源自於父母,而自己只是一個附屬品。

窮養存在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沒錢,而是孩子缺乏關愛與自由,這才是所有父母經常犯的問題。所以,為人父母,家長永遠不要去窮養孩子,因為他們會給你留下匱乏感,更會留給孩子一生的自卑心,而這一切全部都需要一輩子的時間來治癒。

最後,小編想要表達的是窮養不是沒錢教育,而是隨意的評判孩子,打擊他們不該有的想法,更限制了他們的選擇,其實,這些都不需要錢財的,家長應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與關懷。

3、不能對孩子動怒

家長們如果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亂發脾氣甚至摔東西的話,這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由於孩子的年齡比較小,不知道爸媽為什麼會生氣,他會單純的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好,逐漸產生「我不是一個好孩子」,「我好笨」之類的自卑心理。

所以,家長們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的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你將負面情緒傳給孩子,是不利於心理發展的,你可以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讓孩子對你的情緒負責。

很多家長給我推薦了這套《家庭教育寶典》,我覺得非常不錯,今天也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全套分別是: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這是一套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套書後,在往後教育孩子的路上,可以避免踏入很多雷區和彎路,這是一本值得反覆研讀的育兒好書,建議你們有時間都好好讀一下,也希望你們能從書中學得智慧。

感興趣的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想要孩子長大有本事,父母要牢記「三個不」
    導語: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今後有出息,因此對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有很多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則是:今後你可以不優秀,但不能在家啃老。要想讓自己的孩子今後變得更加優秀,父母也需要對孩子的培養多用點心。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影響是特別大的,但每個家庭的教育模式都不一樣,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很嚴格,孩子可以去做他喜歡的事情。有一些家長就特別嚴格,他們覺得只有嚴格教育孩子,孩子今後才能去適應錯綜複雜的世界,這種教育方式在古時候就被實行了。
  • 清華教授:想要孩子有出息,家長要記住「3不準」原則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更有出息,但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不僅僅取決於孩子父母是怎樣的人,更取決父母們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自身是一個小神童,父母卻給孩子灌輸不正確的知識,採用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最終孩子依然會泯然眾人。
  • 清華教授: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三松兩嚴」原則,父母需謹記
    清華教授曾表示:家庭教育需張弛有度,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們需牢記「三松」和「兩嚴」原則。何謂「三松」?第一松:對「評價」放鬆。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除了在乎對自己的評價,也在乎對自己孩子的評價。
  • 清華教授指出: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說三個"不"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要常把「三不」掛嘴邊但其實清華教授曾經指出過,要想要孩子長大了以後更出彩,父母除了要起到以身作則的好榜樣之外,父母必須要學會對孩子說三個&34;。這個必修課不僅修煉的是家長本身,修煉的更是孩子日後美好的未來。清華的教授在談到自己的教育經驗的時候也說,必須要對孩子說&34;,尤其是以下這三個,對孩子的成長環境非常的有益。
  • 清華教授直言: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庭教育要做到「三松兩嚴」
    清華教授曾表示:家庭教育需張弛有度,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們需牢記「三松」和「兩嚴」原則。 何謂「三松」?第一松:對「評價」放鬆。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除了在乎對自己的評價,也在乎對自己孩子的評價。
  • 清華教授直言: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家長要做好「三松兩嚴」
    第一:三松策略:對失敗放鬆,對評價放鬆,對付出放鬆對於孩子的成長管理來說,如果家長把一切都看的太重,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難受和壓抑,不知道真正該抓住的是什麼,所以家長要有松有嚴,一些不該看的太重的東西,就要教會孩子輕鬆面對1、面對失敗,擁有放鬆的心態
  • 清華教授:教育孩子有方法,做到「3嚴2松」,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清華教授:教育孩子有方法,家長做到「3嚴2松」,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比方說,我閨蜜的父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針對這一問題,有個清華教授就曾經談論過他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教育孩子是有方法的,家長必須要清楚什麼時候該管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孩子。如果說,家長能夠做到「3嚴2松」的話,那孩子將來會變得更有出息,更優秀。
  • 清華校長金玉良言: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
    清華教授曾說過:個人的天賦有所差異,但是通向成功的特質卻有共同點,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幫助孩子塑造正確的三觀,以及培養成功必備的能力,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也更有出息。清華校長金玉良言: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好像是一張白紙,慢慢的白紙開始變得色彩斑斕。而在上面畫上第一筆的就是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小時候,他們所有的學習都是源自模仿,模仿家長的行為,父母的語言。
  • 清華心理學教授:凡是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媽媽都有這3點特徵
    ,如果說媽媽想要孩子將來出息的話,首先自己就要有好的優良特徵,這樣才能讓孩子被潛移默化的更優秀。關於這個問題,清華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曾經說過:凡是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媽媽都有這3點特徵1)三觀正,有責任心孩子的三觀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父母的影響逐漸形成,在還沒有判斷能力之前和父母一模一樣。孩子從出生後,多半都是和媽媽相處長,而在這段過程中,孩子就會將媽媽的行為習慣,處事風格模仿個徹底。
  • 清華教授:娃將來能否有出息,不在於貧富,在於母親身上的特徵
    不管你覺得誰說的更有道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都覺得家庭條件和孩子能否有出息掛鈎。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可以成才。,所以富裕的家庭更容易出有出息的孩子;有的人覺得,家庭條件不好,孩子懂事較早,更容易有出息。
  •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若想孩子長大有本事,父母要記住「三個不」
    每一個父母也都很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在今後非常有出息,因此對孩子的期望值都變得很高,有非常多的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就是今後你可以不優秀,但是不能在家裡看了,想讓孩子今後變得更加的優秀,我們父母也需要對孩子的培養多去用一點心。
  • 想要孩子有出息,不要對他愛得太滿,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
    由於對孩子的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導致現在若是不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哭鬧打滾,長輩和父母看到孩子這樣有會心軟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指出:孩子的多種不好表現,都是家長無底線的溺愛導致的,父母對孩子越是愛得太滿,越容易讓孩子養成養尊處優的性格,尤其是有一些愛耍小聰明的孩子,還會利用這種愛來威脅父母。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小的時候其實就能看出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幾乎都會有這3個特徵,若你家孩子有其中一個,也要好好培養。
  • 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清華教授提出:媽媽得先具備這幾種特質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這個世界上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秉著這樣的態度,家長們各出奇招,從小給孩子灌輸各種奮鬥理念、為孩子安排各種培訓班、對孩子威逼利誘來達成目的……其實,家長們做這麼多有時候是多餘的,培養孩子不只是單純的讓他學習好、才藝多,更重要的培養孩子內在的品質,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以後有出息
  • 李玫瑾:教育子女,牢記「2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三歲看老,脾氣不改,以後必是禍害」的,還有人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關鍵——「家長咋教的」?對青少年心理學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就像視頻中的這個孩子,在幼兒園「吃飯不老實」,說明在家時家長就沒有教孩子飯桌規矩,能因為老師批評幾句就動手扔凳子,說明在家的時候就是「小皇帝」,沒被家長好好教過規矩。
  • 李玫瑾:想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要牢記「3不慣2不管」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李女士的兒子一直都非常任性,平時在家總是一副非常傲慢的樣子,喜歡對父母頤指氣使。可李女士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只是傻傻地以為自己對孩子這樣付出,孩子將來會好好報答自己,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 什麼樣的孩子將來最有出息
    曾經,有很多家長對將孩子送出國留學趨之若鶩。以為孩子出國留學了,就是鍍了一層金,將來肯定「有出息」。 可是隨著最近許多留學生千方百計歸國,大潮湧動之下,很多留學生、尤其是年紀尚輕的留學生,卻在潮落之後的沙灘上顯現出最真實的姿態。
  •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凡是將來有出息的孩子,母親都有這些特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相對於父親而言,母親又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因此,對孩子而言,母親的地位、影響至關重要。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要成為那樣的人。
  • 清華教授直言:要讓孩子未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三嚴兩松」
    文/樂仔(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教育子女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為在小朋友身上總會出現很多意外,家長要操心的地方有很多。鄰居家的孩子從小就非常調皮,因為他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再加上父親是幾代單傳,因此不管是小孩父母還是爺爺奶奶,對他都格外寵溺,不管小朋友做出什麼錯事都會包庇,沒有底線的維護。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將來多半會有出息
    不過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這都是要十幾、二十幾年之後才知道的事情,現在誰也不清楚,但是根據哈佛大學調查發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其實從小就具備一些明顯的特徵。北大教授也曾表示過:智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並且將來多半會更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