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三松兩嚴」原則,父母需謹記

2020-09-07 教育新前沿

我記得讀小學那會,課本上都將孩子比喻成祖國的花朵,老師比喻成辛勤的園丁。那會的我們,以為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父母只負責生養就好。自從當家長後,才知道,原來教育孩子不僅是老師的職責,也是父母的責任。

最忙80後:從小忙到大

都說80後是最累的一代,小時候我們自己起床做早餐、自己上學放學、自己寫作業背書、自己大掃除,甚至下雨天的時候也是自己想辦法回家。

好不容易熬到了家長的年齡,以為只要專心賺錢就好了,結果我們開始了每天早早準備早餐、催孩子起床睡覺、接送孩子、輔導作業、陪孩子背誦朗讀,還要急匆匆趕著上班下班。

我們也想當甩手掌柜,但是我們卻不能,因為我們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句話,也就是說家長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

孩子的教育是一大難題:不嚴格,孩子嬉皮笑臉,教不下來;太嚴格,又會導致孩子叛逆與你對著幹。這也成了絕大部分家長頭疼的問題,應該怎麼辦呢?清華教授曾表示:家庭教育需張弛有度,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們需牢記「三松」和「兩嚴」原則。

何謂「三松」?

第一松:對「評價」放鬆。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除了在乎對自己的評價,也在乎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很多父母都期待著別人可以表揚自己的孩子,因為讚賞孩子的同時也等同於認可了自己。

也因此,一個個父母都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了對比,你以為這種「比較」是在激勵孩子,事實上卻相反,這是在無形中束縛了孩子。我們都應該用自己發光的眼睛去挖掘孩子的優點,在不是看著「別人家孩子」的時候眼睛裡發著光。

第二松:對「失敗」放鬆。很多家長都會因為孩子「失敗」而著急不已,並且責怪孩子、抓住孩子的失敗不肯放手,不斷批評他、打擊他、責怪他。

每個人都會經歷無數的失敗,不論偉人還是平凡的人,而事實上名人摔的跟頭比平常人多的多,只有無數次的失敗才可能換來最後的成功。與其說是失敗不如說是試錯,父母在孩子受挫的時候應該給予正確的開導與鼓勵,讓孩子明白失敗並不可怕,失敗了爬不起來才可怕。

第三松:對「付出」放鬆。很多父母有非常強烈的「付出感」,覺得自己為孩子犧牲了一切,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斷地灌輸孩子這樣的思想:我為了你,才會這麼辛苦。然後一旦孩子沒有根據他設想的路行走,就會出現失望、悲傷的情緒,甚至道德綁架孩子: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卻不聽我的話,太沒良心了。

這不是愛孩子,而是給了孩子無限的壓力,經常壓得他喘不過氣,卻又不敢表達出來,怕自己辜負了父母的希望。我們都應該像《以家之名》裡李海潮對孩子全身心的付出,並不是要求他考得名牌大學、多麼有出息,只要孩子能生活得快樂就好了,因為一個人能夠一直快樂地活著才是真正的奢望。

「兩嚴」又指的是什麼呢?

最近火爆的劇《以家之名》裡面齊明月為了跟平日裡嚴格又專制的媽媽置氣,而在高考的時候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與平日的模擬考試相差了五六十分,最終與名牌大學失之交臂,最終後悔不已。其實這就是父母對孩子過分的嚴格,最後導致孩子想盡辦法離開你,不惜犧牲自己的前途。

然而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不可能進行完全的放鬆散養,必要的嚴格還是需要的,只是父母在嚴格這個問題上好把握好分寸。

第一嚴:對「目標」嚴格。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標,也就失去了方向,所以父母在孩子慢慢長大有明確自我意識後有意無意地培養孩子的目標性,可以以一個小階段一個小目標來培養。

比如上幼兒園了,你的目標就是在幼兒園好好玩,好好吃飯,不能隨意欺負其他小朋友;上學了,你的目標就是好好學習、不遲到不早退、按時完成作業。

家長可以這樣一步步引導孩子在哪個年齡段應該有什麼目標,在你的影響下孩子自然就會養成制定目標的習慣,比如他喜歡運動,他就會在學校興趣小組裡選擇:籃球、桌球、輪滑等;他喜歡文藝範的,他就會選擇畫畫、書法等。

第二嚴:對「態度」嚴格。一般孩子在小的時候做事情都非常隨意,但是從小學做事情就不能隨心所欲了,所以至少從小學開始家長就要嚴格培養孩子做事情的態度了。

比如讓家長最頭疼的寫作業的事情,很多孩子一回家就放飛自我了:跟小朋友玩一會、玩會玩具、看會電視等,這樣會養成孩子拖沓的做事態度。要讓孩子知道只有完成作業,才能娛樂,所以他必須放學回家第一時間先做作業,而且做作業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千萬不要開著電視、旁邊放個玩具、開點音樂、家長時不時送點吃的,這些都是在幹擾孩子的專注力。

清華教授說得對,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不能一味地只知道嚴格,有松有馳才是正確的教育理念,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一定要謹記這「三松兩嚴」才行。

轉載自哎呀當媽腦瓜疼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直言: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庭教育要做到「三松兩嚴」
    清華教授曾表示:家庭教育需張弛有度,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們需牢記「三松」和「兩嚴」原則。 何謂「三松」?第一松:對「評價」放鬆。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除了在乎對自己的評價,也在乎對自己孩子的評價。
  • 清華教授:教育孩子有方法,做到「3嚴2松」,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清華教授:教育孩子有方法,家長做到「3嚴2松」,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比方說,我閨蜜的父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針對這一問題,有個清華教授就曾經談論過他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教育孩子是有方法的,家長必須要清楚什麼時候該管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孩子。如果說,家長能夠做到「3嚴2松」的話,那孩子將來會變得更有出息,更優秀。
  • 清華教授直言:要讓孩子未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三嚴兩松」
    文/樂仔(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教育子女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為在小朋友身上總會出現很多意外,家長要操心的地方有很多。鄰居家的孩子從小就非常調皮,因為他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再加上父親是幾代單傳,因此不管是小孩父母還是爺爺奶奶,對他都格外寵溺,不管小朋友做出什麼錯事都會包庇,沒有底線的維護。
  • 清華教授直言: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家長要做好「三松兩嚴」
    第一:三松策略:對失敗放鬆,對評價放鬆,對付出放鬆對於孩子的成長管理來說,如果家長把一切都看的太重,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難受和壓抑,不知道真正該抓住的是什麼,所以家長要有松有嚴,一些不該看的太重的東西,就要教會孩子輕鬆面對1、面對失敗,擁有放鬆的心態
  • 清華教授:想要孩子有出息,家長要記住「3不準」原則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更有出息,但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不僅僅取決於孩子父母是怎樣的人,更取決父母們的教育方法。清華教授看來,先讓孩子有出息,家長不僅要注重孩子性格、能力、習慣三方面的培養,更要牢記三不準原則。
  • 好物分享|清華教授直言:能成大器的孩子,家長平時會牢記「3松」、「2嚴」
    清華教授直言:能成才的孩子,家長平時會牢記「2嚴」、「3松」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一定要講究方法,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不科學的家庭教育甚至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要想讓孩子有出息,父母平時要牢記「3松」、「3嚴」。
  • 清華教授金玉良言: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牢記「三個不」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會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更有出息,能夠自己獨當一面成為社會精英,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很非常重要的,孩子將來能養成什麼樣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都離不開家庭教育。
  • 清華教授指出: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說三個"不"
    清華教授一針見血: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要常把「三不」掛嘴邊但其實清華教授曾經指出過,要想要孩子長大了以後更出彩,父母除了要起到以身作則的好榜樣之外,父母必須要學會對孩子說三個&34;。這個必修課不僅修煉的是家長本身,修煉的更是孩子日後美好的未來。清華的教授在談到自己的教育經驗的時候也說,必須要對孩子說&34;,尤其是以下這三個,對孩子的成長環境非常的有益。
  • 想要孩子少走彎路,父母教育孩子要謹記「3嚴2松」,育兒更省心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要鬆弛有度,不能時刻讓孩子處於緊繃狀態,給孩子太多的壓迫感,但是也不能一直無底線寬恕孩子的過錯。想要孩子日後少走彎路,父母一定要謹記這個「4字方針」—3嚴2松。貫徹這個方針後,教育孩子也會更省心,育兒不發愁。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
    作者/媛媽編輯/媛媽家長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貫穿了孩子未來的走向,比方說孩子的人格育成和性格培養,家長的影響便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法則。
  • 清華教授坦言:要想子女長大成大器,父母儘量從小就學會"3松2嚴"
    清華教授坦言:要想子女長大成大器,儘量從小學會就&34;父母教育孩子的初衷大多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將來有一個美好的生活和滿意的工作。而父母也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孩子長大好,父母先要講究方式方法,不科學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是造成傷害。
  • 清華教授直言:能成材有出息的孩子,父母教育要做到"三嚴兩松"
    今天結合清華教授的觀點,給大家分享一下清華學者對孩子的教育,他們有什麼看法。這裡我們或許可以學到一些什麼,這樣我們在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上也可以更進一步。俗話說得好,&34;所以清華教授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要做到鬆弛有度。那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下面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清華學者所說的&34;到底指的是什麼?
  • 清華教授指出:助力孩子未來成功重要因素,是父母的「三嚴兩松」
    太嚴打擊自信心,孩子還打心底不服氣;太松管不住,沒有威懾力。收放自如張弛有度的教育說起來容易,卻讓多數父母犯了難:道理我都懂,到底該啥時候嚴格啥時候松?針對這個難題,清華教授給出答案:助力孩子成功,父母要做到「三嚴兩松」。哪三嚴?
  • 李玫瑾教授:家有男孩,堅持這5原則,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但是現在有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面缺乏經驗,孩子總是要經歷青春叛逆期的,尤其是男孩子在叛逆期,很可能做出一些極端的舉動,多數父母面對叛逆期的孩子,都是束手無策,一味的忍讓和溺愛行不通,嚴厲的批評態度嚴厲也不行,父母們為了教育好孩子可謂是絞盡腦汁。
  • 清華大學教授指出,家長做到「三松二嚴」,孩子會很優秀
    清華大學教授指出,家長做到「三松二嚴」,孩子會很優秀。培養孩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相信不少家長都希望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比其他孩子優秀!為此,不少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學習教育和生活耗費心力。對於此清華教授曾經給家長們提了這樣一個建議: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大器,那麼就需要儘量遵守三松二嚴的教育原則。那麼到底什麼是三松二嚴的教育原則呢?這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 李玫瑾:養育男孩有「三原則」,父母做對了,孩子才越來越有出息
    男孩和女孩性格不同,做事方式不同,所以家長教育的方式也要及時調整。男孩子大多數頑皮搗蛋,而且性格更加活潑,但是他們的內心也需要家長呵護和理解,家長應該及時給孩子一些關懷和照顧,讓孩子的身心共同發展。曉雯說,有一個6歲的兒子,從小對兒子都採取「窮養」的教育方式,雖然我們家庭條件還不錯,但是我依然希望兒子能懂事節約,將來有所作為。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說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有的父母越是對孩子過分的寵愛,孩子越是學不好,甚至長大後沒有出息,這就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寫照。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如果希望孩子今後有出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採取哪些辦法呢?看看李玫瑾教育的方法。 沒有原則和底線的行為不能慣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 在進行家庭教育時,要讓孩子明白做任何事都需要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這是不可觸犯的底線。一旦孩子觸及底線必須進行教育,不能置之不理。
  • 清華心理學教授:凡是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媽媽都有這3點特徵
    ,如果說媽媽想要孩子將來出息的話,首先自己就要有好的優良特徵,這樣才能讓孩子被潛移默化的更優秀。關於這個問題,清華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曾經說過:凡是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媽媽都有這3點特徵1)三觀正,有責任心孩子的三觀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父母的影響逐漸形成,在還沒有判斷能力之前和父母一模一樣。孩子從出生後,多半都是和媽媽相處長,而在這段過程中,孩子就會將媽媽的行為習慣,處事風格模仿個徹底。
  • 家長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要捨得「三管」,越狠心越好
    導讀:家長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要捨得「三管」,越狠心越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要捨得「三管」,越狠心越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