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2020-08-01 育兒分享說

文/小享(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大家對李玫瑾教授都是比較熟知的,她老人家在青少年犯罪教育領域是非常有建樹的,換句話說,對於寶娃未來的成長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有關注寶娃成長的教授不妨聽聽她說的這句話:想要寶娃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34;。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那麼,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兩不管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大包大攬的家長並不少見,家長們總以為替孩子做好事情就是替他們好,因此這樣的觀念在不少家長心裏面可謂根深蒂固,一直替孩子做好事情,然而卻因此讓寶娃失去了自己成長的事情。

當然,一開始可能會因為孩子還小無法獨立完成,但是隨著成長,以前完成不了的事情也能自己解決,比如從換衣服到自己吃飯,這些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家長自己也要知道孩子正在長大,不要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

否則孩子反而會因為自己的過度插手而失去建立起獨立自主的行為習慣,從而導致凡事都要依賴父母,甚至可能因此而成為&34;。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第二:自己可以承受的小挫折不管

寶娃還小,可能一丁點肉體或者精神上的傷害都能對寶娃造成不小的傷害,當然,這是因為他們沒怎麼跌倒過,如果有過經驗的話他們以後即使受到挫折了也不會再表現出沮喪的心態。

但是,如果家長過度介入寶娃的情緒調整的話,那麼寶娃一旦受到挫折,首先想到的就是家長怎麼幫助和撫平他們的傷口,從而導致他們變得極為依靠父母,就像上面所說的,凡事都會想依賴父母變成巨嬰,可謂讓寶娃的成長戛然而止。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由此可見,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兩不管確實是對的,那麼,李玫瑾教授所說的三不慣又是什麼東西?家長們可以了解一下。

三不慣指的是這些:

一不慣:沒有原則,沒有底線

我們做人一定是要有原則和底線的,這可以說是做人的立世之本,然而如果寶娃因為沒有原則而想要用取巧的方式去違法者犯罪,或者只是去做些敗德的事情的話,那麼會對他的心態起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這樣長期以來,會讓寶娃整個人的傾嚮往壞的方向發展,甚至因此而誤入歧途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二不慣:不懂得尊重

有些寶娃因為家長教育缺失的關係變得不懂得尊重別人,然而一開始可能還會以為是寶娃不跟他計較,等長大以後,這樣不尊重人的習慣會深入骨髓,導致寶娃的情商在外表現得很低,讓寶娃在社交當中經常因為不會說話而不受歡迎。

更不用說職場和其他方面的關係交往了,畢竟任何人際關係的基礎就是尊重,不尊重人的人終會被別人鄙夷甚至埋汰。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三不慣:毫無責任感

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可以培養一個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是選擇迎面還是逃避,如果從小沒有培養好寶娃的責任感,那麼寶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則會表現出消極且迴避的態度。

這樣的話,不利於寶娃獨立人格的成長,甚至因此而成為寶娃成長的絆腳石,讓寶娃變得唯唯諾諾毫無一點主見的人,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結語:

現如今教育方式可謂千奇百樣,然而最基本的東西卻是每個家長都要記住乃至遵守的,比方說李玫瑾教授所說的這五件事,一定是要特別注意的,因為無論是哪一樣,都會對寶娃的未來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為了寶娃的未來著想,家長不妨試試這五個辦法。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育兒界中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用人生四十載和上千例青少年罪案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李玫瑾教授也根據育兒方法這方面給出了這樣的建議,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三不慣是什麼?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如今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常常無法把握這個度。的確,很多家長雖然處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卻會陷入一個誤區,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鬆懈。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那麼家長就要記住,做到&34;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
    隨著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都非常的上心,都想要把孩子培養得很優秀,所以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會過度的擔心和煩惱。可能最為突出的地方就是在怎麼管孩子上了吧,那些地方該管,哪些地方不該管。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那到底是哪兩不管三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
    作者/媛媽編輯/媛媽家長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貫穿了孩子未來的走向,比方說孩子的人格育成和性格培養,家長的影響便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法則。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說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有的父母越是對孩子過分的寵愛,孩子越是學不好,甚至長大後沒有出息,這就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寫照。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說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有的父母越是對孩子過分的寵愛,孩子越是學不好,甚至長大後沒有出息,這就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寫照。
  • 想要孩子有出息,不要對他愛得太滿,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都是家長希望看到的,並且父母也都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都使出了全力,不僅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大把的花錢,對孩子生活上的要求也都是儘可能的滿足,就是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有所出息。底線教育很重要,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無法無天」並非沒有原因,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毀掉孩子的「毒藥」!
  • 李玫瑾:記住「三不慣兩不管」讓你的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以前還沒結婚的時候就會想:如果有一天我做了父母,我一定會從我的身上吸取經驗教育孩子,可是這種想法雖然好,但是真到了那一天,就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李玫瑾教授雖然是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專家,但她也是一位母親啊,在教育這方面,李教授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李教授:想讓孩子有出息,要記住三不慣兩不管,你的孩子會感謝你的!
  • 「兩不管、三不慣」對娃成長幫助大,長大有出息,父母更省心
    "兩不管、三不慣"對娃成長幫助大,長大有出息,父母更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李玫瑾教授,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據說只要上李玫瑾教授的課,必定座無虛席。而在學校之外,她也經常開講座,參加一些訪談節目。之前在節目中說過一個觀點:「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相信大家肯定也疑惑,犯罪心理學教授為什麼會和家長談育兒?其實我也曾抱有這樣的疑惑,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回答讓我出了一身冷汗:「犯罪心理問題很多都來源於早期,當你想要破解人心理問題時,你會發現,它和這個人的早年息息相關。」
  • 李玫瑾教授:家長學會「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未來能少走彎路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想要教育出優秀孩子,父母首先要認清自己的位置,絕不僅僅還是一個「飼養員」而已,要給孩子傳遞良好的教育。父母對孩子越好,越寵溺孩子,孩子越叛逆,越沒有出息,父母要記住沒有底線的寵愛會將孩子毀個徹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有底線,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線在哪裡。
  • 李玫瑾: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長不妨試試「三不慣兩不管」,是關鍵
    ,同時她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李玫瑾建議: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三不慣」是指:1.因為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管孩子,哪怕他們逃避責任,推卸責任我們都視而不見的話,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成為一個經常逃避責任、推卸責任的人,也就很難有出息,會走不少彎路。
  • 李玫瑾教授:家長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更出息
    管得過多過嚴,怕孩子長大後膽小怕事,可放任孩子成長,又怕他們因不懂規矩長大後遇事吃虧。、凡事都慣,家長最好對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其中的「兩不管」具體指什麼?孩子自己有能力處理的事情不管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往往越自立的孩子越能體會父母的辛苦,也越發懂事。作為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年齡小,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對。
  • 李玫瑾教授: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長大肯定出息!
    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育兒專家李玫瑾也曾談論過這個問題,她說:「現在很多家長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使勁管。」其實,有的父母在教育上卻總是拎不清輕重,該管的不管,該放手的時候卻總是不依不饒,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好的。父母只要做好「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才能夠少走彎路,越來越有出息!
  •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易成才父母更省心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說過:有些父母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了起來。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但是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提出了「兩不管,三不慣」這一定論,父母可以學習借鑑,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人才,爸媽也會很省心。
  • 李玫瑾:要想孩子成大器,只需做到「兩不管三不慣」,父母很省心
    那麼在教育中,什麼事情家長應該管,而什麼事情不管呢?教授是給出了「兩不管三不慣」,這樣教導下,能培養出應該優秀的孩子,到底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李玫瑾:要想孩子成大器,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一,對孩子有兩個不管1、能自己獨立做的事情不管家長都希望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愛,所以平常生活中都是各種的呵護。
  •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更容易成才,父母省心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說過:有些父母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了起來。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但是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提出了「兩不管,三不慣」這一定論,父母可以學習借鑑,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人才,爸媽也會很省心。
  • 別再事無巨細的照顧孩子,李玫瑾:學會兩不管三不慣,孩子更優秀
    李玫瑾:學會兩不管三不管,孩子將來才會更優秀其實很多孩子都會和瑤瑤犯同樣的錯誤,不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事無巨細的安排,只會讓孩子認為是理所當然。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們懂得如何利用父母對他們的愛去威脅父母;所以父母要學會把對孩子的愛收回一半,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會更加優秀。
  • 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為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這其實正是對以父母主導的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想要讓孩子獲得更好地教育和發展,父母教育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定不能忽略。那麼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就成為大多數父母都在面臨的難題。李玫瑾:學會怎麼教育很重要孩子的這些「無法無天」的行為並不是沒有原因,恰恰相反,作為和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失職教育」很有可能是害子毒藥。
  • 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對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沒有底線的教育很重要,李玫瑾:學會怎麼教育很重要相信身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李玫瑾教授對此指出,孩子的這種表現正是父母過於無私的愛造成的,作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有時候你所謂的對他好,其實正是害他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