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

2020-12-15 歷史研習室

隨著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都非常的上心,都想要把孩子培養得很優秀,所以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會過度的擔心和煩惱。

可能最為突出的地方就是在怎麼管孩子上了吧,那些地方該管,哪些地方不該管。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那到底是哪兩不管三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

兩不管

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

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家長不要管,不要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像孩子穿衣服,吃飯這些小事情,孩子自己做的,就讓孩子自己來就可以了,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動手能力,對孩子的健康還有好處。

能承受的事情不要管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遇上一些挫折,但父母一定要分清楚這些挫折是否是孩子能夠承受的。我們中國教育一直都有讓孩子"吃苦"的說法,不可否認的是一定的"苦"確實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未來的路上必然是充滿了許多困難的,也難免也遇上許多的失敗與挫折,那麼如果父母不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那麼孩子未來必然會倒在失敗的陰影下。

三不慣

不懂禮貌

禮貌的行走社會的立身之本,孩子沒禮貌,對長輩惡言相向,和父母頂嘴,這樣的孩子太過自我,長大後做任何事事情都憑個人的喜好,在社會上會吃虧。

而且在生活和工作中,他們也不會受人尊重,逐漸成為"孤家寡人"。

觸碰原則

所謂原則,就是做人做事的底線。生而為人,我們都應當有自己的原則,當孩子觸及了原則問題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比如有的孩子小時候可能會偷東西,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地進行管教的話,那麼孩子未來可能會從小偷小摸變成偷一些更貴重的東西,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惰性不慣

惰性是人身上所具有的弱點,而這樣的弱點也是可以通過不斷地努力、自我積極地內化而改變,不應該作為凡事逃脫、推卸責任的理由。

而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說,身上的惰性自然會有。往往孩子很小,自身的能力、能量都很弱,更多時候需要作為成人的父母去提醒、督促。

雖然孩子是嚮往自由的個體,但是家長還是要個孩子一個適當的規範,孩子才不會"放肆"成長。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行為習慣繪本》就很不錯,不僅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會教給孩子如何提高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像力、創造力、情感發育等等,可以高效地提高孩子的情商

每冊都有不同的主人公,用小兔子、小狐狸、小熊等可愛的卡通人物能引發孩子閱讀的興趣,並且採用生活化的演繹讓孩子更能和繪本產生共鳴,進入到角色中,然後從繪本中獲得力量。

全書有多個主題,通過表達自己、相信自己、我能承擔責任、我可以獨立等主題的繪本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

書中不僅有如何合理管理情緒,情商啟蒙,還有語言表達的鍛鍊拓展內容,經典的手繪大圖和鮮豔的色彩搭配,可以將人物情感表達得更明顯,即便孩子不認字,看圖也能理解情節。

全套十冊,僅需69元,每本下來才要6.9元不到家長的兩杯奶茶錢,不到一包煙錢,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

喜歡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育兒界中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用人生四十載和上千例青少年罪案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李玫瑾教授也根據育兒方法這方面給出了這樣的建議,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三不慣是什麼?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文/小享(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大家對李玫瑾教授都是比較熟知的,她老人家在青少年犯罪教育領域是非常有建樹的,換句話說,對於寶娃未來的成長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有關注寶娃成長的教授不妨聽聽她說的這句話:想要寶娃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34;。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
    作者/媛媽編輯/媛媽家長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貫穿了孩子未來的走向,比方說孩子的人格育成和性格培養,家長的影響便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法則。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說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有的父母越是對孩子過分的寵愛,孩子越是學不好,甚至長大後沒有出息,這就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寫照。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說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有的父母越是對孩子過分的寵愛,孩子越是學不好,甚至長大後沒有出息,這就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寫照。
  • 想要孩子有出息,不要對他愛得太滿,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
    由於對孩子的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導致現在若是不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哭鬧打滾,長輩和父母看到孩子這樣有會心軟底線教育很重要,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無法無天」並非沒有原因,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毀掉孩子的「毒藥」!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曾說過:「孩子的胃口是餵出來的,孩子的脾氣是帶出來的,孩子的觀念是嘮叨來的,孩子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孩子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出來的。」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那麼家長就要記住,做到&34;
  • 「兩不管、三不慣」對娃成長幫助大,長大有出息,父母更省心
    "兩不管、三不慣"對娃成長幫助大,長大有出息,父母更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李玫瑾教授,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據說只要上李玫瑾教授的課,必定座無虛席。而在學校之外,她也經常開講座,參加一些訪談節目。之前在節目中說過一個觀點:「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李玫瑾: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長不妨試試「三不慣兩不管」,是關鍵
    ,同時她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李玫瑾建議: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三不慣」是指:1.因為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管孩子,哪怕他們逃避責任,推卸責任我們都視而不見的話,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成為一個經常逃避責任、推卸責任的人,也就很難有出息,會走不少彎路。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相信大家肯定也疑惑,犯罪心理學教授為什麼會和家長談育兒?其實我也曾抱有這樣的疑惑,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回答讓我出了一身冷汗:「犯罪心理問題很多都來源於早期,當你想要破解人心理問題時,你會發現,它和這個人的早年息息相關。」
  • 李玫瑾教授:家長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更出息
    小爽對此特別迷惑,明明自己是掏心掏肺的對孩子好,可孩子對自己怎麼就連一點尊重都沒有呢?無底線的溺愛是孩子成長的「枷鎖」其實,像小爽家的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有很多,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現,這類家長大多是對孩子太過溺愛,所以導致了孩子不知道尊重和底線。
  • 別再事無巨細的照顧孩子,李玫瑾:學會兩不管三不慣,孩子更優秀
    孩子帶著父母的祝福和期待來到這個世界上,作為父母來講,都想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但是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父母會掌握不好分寸。有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犯錯、受傷,就會承包孩子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但是往往越是這樣,孩子反而會變得更加挑剔甚至是叛逆,對於父母沒有感恩之心,做事也會只想著自己,但這與父母的目標恰好是相反的。
  • 李玫瑾:別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三不慣兩不管」將來才有出息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俗語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孩子從小苗長成大樹,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學校和家,很多家長覺得找好學校是關鍵。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好學校對孩子成長有一定幫助,但家庭教育對孩子才是受益終生的。
  • 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對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沒有底線的教育很重要,李玫瑾:學會怎麼教育很重要相信身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李玫瑾教授對此指出,孩子的這種表現正是父母過於無私的愛造成的,作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有時候你所謂的對他好,其實正是害他的「毒藥」。
  • 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
    父母都怕孩子長大之後會走歪路,所以從小嚴厲的管教孩子,但是有些家長管得就太寬了,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該管的時候管,不該管的時候就該放手。」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能少走很多彎路,那到底是哪2不管3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
  • 李玫瑾教授:別再無條件對孩子好,明智父母牢記「三不慣二不管」
    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三不慣,二不管」李玫瑾教授是我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研究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在兒童教育方面享有很高的聲譽。李玫瑾教授認為,父母對孩子的無條件的好,最終將導致「嚴重後果」,並毀掉孩子的一生。
  • 李玫瑾教授:家長學會「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未來能少走彎路
    父母對孩子越好,越寵溺孩子,孩子越叛逆,越沒有出息,父母要記住沒有底線的寵愛會將孩子毀個徹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有底線,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線在哪裡。>因此想要孩子孩子未來有出息,父母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
  • 李玫瑾教授: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長大肯定出息!
    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育兒專家李玫瑾也曾談論過這個問題,她說:「現在很多家長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使勁管。」其實,有的父母在教育上卻總是拎不清輕重,該管的不管,該放手的時候卻總是不依不饒,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好的。父母只要做好「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才能夠少走彎路,越來越有出息!
  • 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為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李玫瑾教授對此指出,孩子的這種表現其實正是父母無底線的愛釀成的惡果。父母越是掏心掏肺地愛孩子,孩子越容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等到父母想要去管教的時候已經晚了。聰明的孩子反而會利用這種愛來威脅父母。想要讓孩子在將來有出息,不走上彎路,家長一定要學會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易成才父母更省心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正是應該玩的時候,不著急教育。但是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樣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說過:有些父母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