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2020-12-15 張媽育兒經

文\張媽

編輯\張媽

每個家長教育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變成一個優秀的人。但是養孩子並不是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有書讀,只有為人父母后才能知道教育好孩子是多難的一件事情。

關於教育孩子這方面,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往往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的觀點常常能夠戳中家長們的教育誤區,值得大家傾聽。

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育兒界中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用人生四十載和上千例青少年罪案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學。

李玫瑾教授認為,很多家長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因為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雖然說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教育問題,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方法是正確的,反而,如果用錯了教育方法更可能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李玫瑾教授也根據育兒方法這方面給出了這樣的建議,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三不慣是什麼?

不懂感恩不能慣在我國,有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而這些孩子從小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父母更是「捧手怕摔,含嘴怕化」,這也就導致了許多孩子習慣了所有人圍著自己轉的狀態,也就變得極其自私不懂感恩,甚至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

父母們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了不懂感恩或者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就應當要提高重視及時管教了。如果不管不問任由孩子發展的話,孩子長大後便很容易變為自私自利的人,也很容易因此而喪失社交圈,被孤立。

破壞原則不能慣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在家長制定的規矩中形成的,孩子若是犯點小錯,家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教育下孩子就好了,但是如果遇上了原則問題,家長們一定要嚴懲不貸。

否則家長在孩子的心中便失去了權威性,導致孩子心中原則的天平傾斜,成為一個沒有做事原則的人,一味的坐視不管只會讓孩子養成諸多壞習慣而無法改正。

沒有擔當不能慣人無完人,就算再聽話的孩子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缺乏擔當,不敢承擔自己犯錯的後果,有的孩子在鐵證面前還要抵賴推卸責任,家長們應該嚴肅教育。

如果想要孩子將來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獲得更多人的尊重,在社交中有著更多的優勢便應當培養孩子的擔當。

兩不管又是什麼?

不管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每個人的各種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從生活中的細節培養出來的,但現如今許多家長生怕孩子受到挫折便選擇大包大攬,為孩子包辦一切。然而,這樣過度的溺愛孩子,過度的保護孩子只會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

所以在生活中,家長們不管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讓他們嘗試著獨立完成事情,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培養他的獨立性。

不管在孩子心理承受範圍內的事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遇上一些大風大浪時會遭受不了打擊而留下心理創傷。殊不知,孩子缺乏抗打擊能力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慣出來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大包大攬而喪失了許多鍛鍊抗挫折的能力,他們在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可能仍然會產生心理陰影。

要想避免孩子「玻璃心」的產生,家長們一定不要管孩子心理承受範圍內的事情,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直面挫折與挑戰,給孩子多一些空間。

三不慣,兩不管有什麼好處呢?

李玫瑾教授從上千例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總結出了這麼幾點:

孩子長大後的心理問題和他從小接受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原生家庭所給予孩子怎樣的教育,孩子長大後便是怎樣的人。許多青少年罪犯雖然發生在成年後,但是他們的問題存在於成年以前。孩子犯錯誤,家長一味縱容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養成諸多壞習慣。

所以說,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做到「三不慣,兩不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張媽有話說

沒有長不大的孩子,只有長不大的父母。面對孩子教育時應該學會適當放手,該重點教育孩子的時候絕不輕饒,該讓孩子接受鍛鍊的時候絕不心軟,這一點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真的是很難做到,但是為了孩子以後能夠更加優秀,還是請家長們學會放手。

我是張媽,家長們如果遇上育兒方面的問題,不妨在評論區發表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或者私聊我和我一起探討如何孩子的教育問題,歡迎大家幫忙轉發點讚哦,謝謝!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想要孩子有出息,不要對他愛得太滿,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
    底線教育很重要,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無法無天」並非沒有原因,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毀掉孩子的「毒藥」!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指出:孩子的多種不好表現,都是家長無底線的溺愛導致的,父母對孩子越是愛得太滿,越容易讓孩子養成養尊處優的性格,尤其是有一些愛耍小聰明的孩子,還會利用這種愛來威脅父母。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文/小享(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大家對李玫瑾教授都是比較熟知的,她老人家在青少年犯罪教育領域是非常有建樹的,換句話說,對於寶娃未來的成長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有關注寶娃成長的教授不妨聽聽她說的這句話:想要寶娃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34;。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那到底是哪兩不管三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兩不管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家長不要管,不要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像孩子穿衣服,吃飯這些小事情,孩子自己做的,就讓孩子自己來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和動手能力
  • 「兩不管、三不慣」對娃成長幫助大,長大有出息,父母更省心
    "兩不管、三不慣"對娃成長幫助大,長大有出息,父母更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李玫瑾教授的話反映了大部分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現狀存在一個問題,在發現孩子有一些小錯誤的時候沒有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許多壞毛病,長大後父母后悔莫及,可是已經遲了。但是什麼都管也不行,可能限制孩子的成長。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
    作者/媛媽編輯/媛媽家長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貫穿了孩子未來的走向,比方說孩子的人格育成和性格培養,家長的影響便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法則。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如今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常常無法把握這個度。的確,很多家長雖然處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卻會陷入一個誤區,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鬆懈。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那麼家長就要記住,做到&34;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養孩子要做到&34;,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說父母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不走彎路,小時候的教育就至關重要了。
  • 李玫瑾: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長不妨試試「三不慣兩不管」,是關鍵
    ,同時她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李玫瑾建議: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三不慣」是指:1.因為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管孩子,哪怕他們逃避責任,推卸責任我們都視而不見的話,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成為一個經常逃避責任、推卸責任的人,也就很難有出息,會走不少彎路。
  • 李玫瑾教授: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長大肯定出息!
    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育兒專家李玫瑾也曾談論過這個問題,她說:「現在很多家長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使勁管。」其實,有的父母在教育上卻總是拎不清輕重,該管的不管,該放手的時候卻總是不依不饒,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好的。父母只要做好「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才能夠少走彎路,越來越有出息!
  • 李玫瑾:記住「三不慣兩不管」讓你的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以前還沒結婚的時候就會想:如果有一天我做了父母,我一定會從我的身上吸取經驗教育孩子,可是這種想法雖然好,但是真到了那一天,就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李玫瑾教授雖然是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專家,但她也是一位母親啊,在教育這方面,李教授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李教授:想讓孩子有出息,要記住三不慣兩不管,你的孩子會感謝你的!
  • 李玫瑾教授:家長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更出息
    管得過多過嚴,怕孩子長大後膽小怕事,可放任孩子成長,又怕他們因不懂規矩長大後遇事吃虧。現在問題來了,既然溺愛在教育中是不可取的,那家長怎麼做,孩子才能在日後少走彎路更出息呢?、凡事都慣,家長最好對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說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有的父母越是對孩子過分的寵愛,孩子越是學不好,甚至長大後沒有出息,這就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寫照。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說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有的父母越是對孩子過分的寵愛,孩子越是學不好,甚至長大後沒有出息,這就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寫照。
  • 李玫瑾教授:家長學會「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未來能少走彎路
    父母對孩子越好,越寵溺孩子,孩子越叛逆,越沒有出息,父母要記住沒有底線的寵愛會將孩子毀個徹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有底線,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線在哪裡。>因此想要孩子孩子未來有出息,父母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
  • 別再事無巨細的照顧孩子,李玫瑾:學會兩不管三不慣,孩子更優秀
    李玫瑾:學會兩不管三不管,孩子將來才會更優秀其實很多孩子都會和瑤瑤犯同樣的錯誤,不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事無巨細的安排,只會讓孩子認為是理所當然。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們懂得如何利用父母對他們的愛去威脅父母;所以父母要學會把對孩子的愛收回一半,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會更加優秀。
  • 李玫瑾教授:別再無條件對孩子好,明智父母牢記「三不慣二不管」
    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三不慣,二不管」針對這一問題,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應對方法。她認為,如果要教育孩子,則要牢記「三不慣,二不管」。「三不慣,二不管」是指什麼?孩子任性蠻橫不能慣也有一些孩子被父母寵壞了,非常任性和自大,不尊重家庭成員或外人。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後不及時幫孩子糾正過來,那麼孩子長大後會變得越來越過分,很容易成為「不孝子」。
  • 李玫瑾:別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三不慣兩不管」將來才有出息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俗語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孩子從小苗長成大樹,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學校和家,很多家長覺得找好學校是關鍵。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好學校對孩子成長有一定幫助,但家庭教育對孩子才是受益終生的。
  • 李玫瑾:想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要牢記「3不慣2不管」
    :想要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需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育兒界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研究了很多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說,李玫瑾教授對孩子的心理十分了解,自然就很會教育孩子。如果用了錯誤的方法,反而還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李玫瑾教授也根據這一點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建議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的話,就要牢記「3不慣2不管」。
  • 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對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想讓孩子未來更健康的成長,將來更有出息,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教育方法。李玫瑾:正確教育孩子,學會「三不慣兩不管」,孩子少走彎路【何為三不慣?】這其實是很不好的行為,孩子長大後不尊重人,在社會上也很容易受到他人歡迎,所以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可千萬不能慣著 ,一定要及時管教,否則等到孩子叛逆期更加管不住,到時候孩子走上彎路一切就都來不及了。
  •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家長管教孩子的弊端:「有些家長總是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該管的時候反而不管了。」其實家長只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導,就能改正孩子身上的壞習慣。父母用「三不慣兩不管」這個方法管孩子,就能少操很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