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所佔據的比例是75%,而學校和社會教育僅為25%。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在孩子的發展道路上,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各方面的影響是很大的,比如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對待問題的處理態度以及性格特徵。
所以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成為了現在家長們普遍遇到的難題,畢竟都是人生第一次當父母,很多家長發現自己掏心掏肺對孩子好,孩子非但不聽話,反而越來越叛逆,很是令人頭大。
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底線教育是關鍵
同事王麗的孩子今年3歲了,同事平時和她老公挺寵愛孩子的,有什麼要求都儘量滿足,對他是掏心掏肺的好,沒想到孩子變得越來越無法無天。
最近更是不知道從哪裡學來了髒話,有一天吃飯的時候因為飯菜不滿意甚至對著王麗說滾,這一切讓王麗很是頭疼,她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其實這個就是典型的案例,因為家長的這份過度寵溺,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驕縱、叛逆,本該是乖巧可愛的年紀,卻這樣不懂得尊重人,可見,家長平時的底線教育是關鍵。
沒有底線的教育很重要,李玫瑾:學會怎麼教育很重要
相信身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李玫瑾教授對此指出,孩子的這種表現正是父母過於無私的愛造成的,作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有時候你所謂的對他好,其實正是害他的「毒藥」。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想讓孩子未來更健康的成長,將來更有出息,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教育方法。
李玫瑾:正確教育孩子,學會「三不慣兩不管」,孩子少走彎路
【何為三不慣?】
一不慣:不懂得尊重不能慣
現在家裡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加上經濟條件變好,孩子很容易被嬌寵,被慣的不尊重他人,對待長輩也是沒大沒小。
這其實是很不好的行為,孩子長大後不尊重人,在社會上也很容易受到他人歡迎,所以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可千萬不能慣著 ,一定要及時管教,否則等到孩子叛逆期更加管不住,到時候孩子走上彎路一切就都來不及了。
二不慣:沒有責任感不能慣
擁有責任感是現在一個人值得信任的基礎,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樣的孩子一般能成大事,特別是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及時認錯,認真改正,而不是像老母雞一樣護著他們,這樣孩子長大後會不敢承擔事情,變得沒有責任感。
三不慣:沒有底線的行為不能慣
正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從小給孩子立一些規矩,其實仔細分析那些走彎路的孩子可以發現,他們心中大都沒有底線意識,什麼事情都是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為所欲為。
所以家長要及時對孩子立一些規矩,讓孩子的心中有一桿稱,這樣在他們做事時,能更好的判斷事情的合理性,避免誤入歧途。
【何為兩不管?】
一不管:能獨立完成的事不管
現在很多孩子缺乏獨立性也是一大問題,因為他們從小打大都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事無巨細,因此一碰到困難的事情很容易放棄。
所以當遇到孩子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時,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性,有利於他們生活能力的提升。
二不管:能自己承受的小挫折不管
「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怎麼辦?」
「孩子這道題目不會做怎麼辦?」
「孩子要是上學不適應學校生活怎麼辦?」
「孩子跟校園小朋友相處不好,鬧矛盾怎麼辦?」
在孩子做什麼事情之前,家長往往有一大堆擔心,就想把孩子捧在手心裡,生怕遭遇一點挫折,可是很多事情是孩子長大以後必須學會面對的,生活中很多能承受的小挫折父母不要過於擔心,這些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的,等他們進入社會能更好的適應。
所以可見,家長們對於孩子進行合適的早期教育很重要。
除了在日常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可以給他們多看一些教育類的動畫片、繪本書籍之類 ,培養他們的意識,如果你家孩子太小,可以看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孩子0-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進行合適的早教很重要。
像我家娃從幼兒園就開始看這套書,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同學誇讚,各方面表現優異與這些都是分不開關係的。
這套書分為十個主題: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每個故事都是以小動物的形象講述,形象有趣,十分受到小朋友們的喜愛。
這套書還是中英文雙語,在孩子看故事學習的同時,還可以進行英語啟蒙,一舉兩得。孩子的未來之路還很遠,早期為孩子打好基礎,後期就會事半功倍。
一套十冊不過69.9元,一本不到7元,可能就一頓早餐錢,但對孩子來說受益無窮,很是值得!
每一位優秀的孩子背後不少了一位有遠見的家長,為了孩子更美好的未來,動手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