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對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2020-12-25 居家學一學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所佔據的比例是75%,而學校和社會教育僅為25%。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在孩子的發展道路上,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各方面的影響是很大的,比如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對待問題的處理態度以及性格特徵。

所以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成為了現在家長們普遍遇到的難題,畢竟都是人生第一次當父母,很多家長發現自己掏心掏肺對孩子好,孩子非但不聽話,反而越來越叛逆,很是令人頭大。

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底線教育是關鍵

同事王麗的孩子今年3歲了,同事平時和她老公挺寵愛孩子的,有什麼要求都儘量滿足,對他是掏心掏肺的好,沒想到孩子變得越來越無法無天。

最近更是不知道從哪裡學來了髒話,有一天吃飯的時候因為飯菜不滿意甚至對著王麗說滾,這一切讓王麗很是頭疼,她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其實這個就是典型的案例,因為家長的這份過度寵溺,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驕縱、叛逆,本該是乖巧可愛的年紀,卻這樣不懂得尊重人,可見,家長平時的底線教育是關鍵。

沒有底線的教育很重要,李玫瑾:學會怎麼教育很重要

相信身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李玫瑾教授對此指出,孩子的這種表現正是父母過於無私的愛造成的,作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有時候你所謂的對他好,其實正是害他的「毒藥」。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想讓孩子未來更健康的成長,將來更有出息,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教育方法。

李玫瑾:正確教育孩子,學會「三不慣兩不管」,孩子少走彎路

【何為三不慣?】

一不慣:不懂得尊重不能慣

現在家裡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加上經濟條件變好,孩子很容易被嬌寵,被慣的不尊重他人,對待長輩也是沒大沒小。

這其實是很不好的行為,孩子長大後不尊重人,在社會上也很容易受到他人歡迎,所以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可千萬不能慣著 ,一定要及時管教,否則等到孩子叛逆期更加管不住,到時候孩子走上彎路一切就都來不及了。

二不慣:沒有責任感不能慣

擁有責任感是現在一個人值得信任的基礎,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樣的孩子一般能成大事,特別是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及時認錯,認真改正,而不是像老母雞一樣護著他們,這樣孩子長大後會不敢承擔事情,變得沒有責任感。

三不慣:沒有底線的行為不能慣

正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從小給孩子立一些規矩,其實仔細分析那些走彎路的孩子可以發現,他們心中大都沒有底線意識,什麼事情都是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為所欲為。

所以家長要及時對孩子立一些規矩,讓孩子的心中有一桿稱,這樣在他們做事時,能更好的判斷事情的合理性,避免誤入歧途。

【何為兩不管?】

一不管:能獨立完成的事不管

現在很多孩子缺乏獨立性也是一大問題,因為他們從小打大都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事無巨細,因此一碰到困難的事情很容易放棄。

所以當遇到孩子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時,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性,有利於他們生活能力的提升。

二不管:能自己承受的小挫折不管

「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怎麼辦?」

「孩子這道題目不會做怎麼辦?」

「孩子要是上學不適應學校生活怎麼辦?」

「孩子跟校園小朋友相處不好,鬧矛盾怎麼辦?」

在孩子做什麼事情之前,家長往往有一大堆擔心,就想把孩子捧在手心裡,生怕遭遇一點挫折,可是很多事情是孩子長大以後必須學會面對的,生活中很多能承受的小挫折父母不要過於擔心,這些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的,等他們進入社會能更好的適應。

所以可見,家長們對於孩子進行合適的早期教育很重要。

除了在日常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可以給他們多看一些教育類的動畫片、繪本書籍之類 ,培養他們的意識,如果你家孩子太小,可以看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孩子0-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進行合適的早教很重要。

像我家娃從幼兒園就開始看這套書,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同學誇讚,各方面表現優異與這些都是分不開關係的。

這套書分為十個主題: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每個故事都是以小動物的形象講述,形象有趣,十分受到小朋友們的喜愛。

這套書還是中英文雙語,在孩子看故事學習的同時,還可以進行英語啟蒙,一舉兩得。孩子的未來之路還很遠,早期為孩子打好基礎,後期就會事半功倍。

一套十冊不過69.9元,一本不到7元,可能就一頓早餐錢,但對孩子來說受益無窮,很是值得!

每一位優秀的孩子背後不少了一位有遠見的家長,為了孩子更美好的未來,動手購買吧!

相關焦點

  • 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為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其中一些選擇掏心掏肺地對孩子好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對孩子越是掏心掏肺,對孩子越好,孩子反而會越叛逆,效果反而並不讓人滿意。琳琳感到很委屈,明明自己和老公兩個人對寶寶是掏心掏肺一樣的對待李玫瑾教授對此指出,孩子的這種表現其實正是父母無底線的愛釀成的惡果。父母越是掏心掏肺地愛孩子,孩子越容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等到父母想要去管教的時候已經晚了。聰明的孩子反而會利用這種愛來威脅父母。
  • 李玫瑾:別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三不慣兩不管」將來才有出息
    孩子從小苗長成大樹,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學校和家,很多家長覺得找好學校是關鍵。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好學校對孩子成長有一定幫助,但家庭教育對孩子才是受益終生的。:想孩子成大器,別只知掏心掏肺李玫瑾教授主研青少年犯罪心理,她發現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多數都源於早期家庭教育不當。
  • 李玫瑾教授:別再無條件對孩子好,明智父母牢記「三不慣二不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父母對孩子的寵愛日益加劇,他們會無條件地答應孩子的所有要求,對孩子千依百順。但是父母的這種做法並非是對孩子「好」,而是在「毒害」他們。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三不慣,二不管」
  • 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能少走很多彎路,那到底是哪2不管3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兩不管一、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讓孩子自己做,千萬別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包辦了,如果能力達到像吃飯
  • 想要孩子有出息,不要對他愛得太滿,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
    現在小凌一心情不好就會對父母破口大罵,小凌的父母也都十分委屈,明明夫妻二人都已經掏心掏肺的對他好了,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底線教育很重要,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無法無天」並非沒有原因,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毀掉孩子的「毒藥」!
  • 李玫瑾教授:家長學會「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未來能少走彎路
    父母教育孩子其實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掏心掏肺的對孩子好,孩子說什麼父母對孩子越好,越寵溺孩子,孩子越叛逆,越沒有出息,父母要記住沒有底線的寵愛會將孩子毀個徹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有底線,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線在哪裡。
  • 李玫瑾教授:家長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更出息
    不過家長之所以會覺得為難,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父母很多時候無法掌握好這個「度」。管得過多過嚴,怕孩子長大後膽小怕事,可放任孩子成長,又怕他們因不懂規矩長大後遇事吃虧。小爽對此特別迷惑,明明自己是掏心掏肺的對孩子好,可孩子對自己怎麼就連一點尊重都沒有呢?無底線的溺愛是孩子成長的「枷鎖」其實,像小爽家的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有很多,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現,這類家長大多是對孩子太過溺愛,所以導致了孩子不知道尊重和底線。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那到底是哪兩不管三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兩不管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家長不要管,不要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像孩子穿衣服,吃飯這些小事情,孩子自己做的,就讓孩子自己來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和動手能力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那麼家長就要記住,做到&34;3、「沒有原則」不慣如果對孩子觸碰原則的問題視而不見,會導致他今後犯的錯越來越大。犯錯了也不知道悔改,更嚴重的甚至會觸及法律,到時候我們再想改變孩子的想法,也早已無濟於事。因此我們自己首先就要做到榜樣作用,然後再讓子女去遵守規則。
  • 掏心掏肺疼孩子反被記恨,李玫瑾:3件事不能慣著,長大才知感恩
    父母不想吞下&34;的娃這顆苦果,一定要抓好家庭教育,不要對孩子掏心掏肺,不然孩子很容易恃寵而驕想當初掏心掏肺,如今被掏心掏肺,感覺半輩子都白過了。你當這孩子得了好,至少有點愧疚?不會的,反而她還會記恨你,為什麼?你的存款不夠啊,怎麼不是幾億?看到這樣的事,是不是對養孩子充滿恐懼?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未來才少走彎路
    很多時候家長雖然都是出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可總是陷入一個誤區,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見過許多走到彎路上的人,所以她的理念,能夠反映大部分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問題。
  •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家長管教孩子的弊端:「有些家長總是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該管的時候反而不管了。」其實家長只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導,就能改正孩子身上的壞習慣。父母用「三不慣兩不管」這個方法管孩子,就能少操很多心!
  • 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更容易成大器,父母也會很省心
    我國著名犯罪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曾在一次節目上,說過一句話,而這句話的觀點也很相似:有些家長,他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他開始管。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若是能夠抓住這個時期對孩子
  • 別再事無巨細的照顧孩子,李玫瑾:學會兩不管三不慣,孩子更優秀
    李玫瑾:學會兩不管三不管,孩子將來才會更優秀其實很多孩子都會和瑤瑤犯同樣的錯誤,不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事無巨細的安排,只會讓孩子認為是理所當然。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們懂得如何利用父母對他們的愛去威脅父母;所以父母要學會把對孩子的愛收回一半,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會更加優秀。
  • 李玫瑾:別不顧一切的對孩子好,「三不管兩不管」才讓孩子有進步
    李玫瑾:要給孩子立「三不管兩不管」的規矩,才讓孩子以後有出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說:「不要不顧一切嬌慣孩子,要及時給孩子養成三不慣兩不管的規矩,這樣孩子才會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更加的有進步。」不知禮貌不能慣不少家長由於從小就給孩子養成了嬌生慣養和囂張跋扈的性格,沒有及時的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在與長輩交流或者回答父母的問話時,總是沒有禮貌,甚至連尊稱都沒有,這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這樣的孩子絕對不能再慣著,要及時的改正。
  • 李玫瑾:養孩子要懂「三不慣兩不管」,立好規矩,孩子更容易成才
    李玫瑾:父母要懂「三不慣兩不管」,才能讓孩子不走「彎路」>1)「三不慣」都包含哪些?如果父母對孩子「好吃懶做」的行為不加以制止和糾正,那將來走向社會,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甚至難以照顧自己,這會給他帶來很多麻煩。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兩不管三不慣」
    文/小享(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大家對李玫瑾教授都是比較熟知的,她老人家在青少年犯罪教育領域是非常有建樹的,換句話說,對於寶娃未來的成長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有關注寶娃成長的教授不妨聽聽她說的這句話:想要寶娃長大後有出息,父母要記住&34;。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李玫瑾教授分享過一個案例:曾經有一個孩子剛滿12歲就「自殺」了,其原因竟然是被母親責罵教育了幾句。小小年紀就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讓人既難過又深感不解。如果希望孩子今後有出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採取哪些辦法呢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如果希望孩子今後有出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採取哪些辦法呢?看看李玫瑾教育的方法。 一、三不慣 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不能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是有求必應,讓孩子不懂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有的甚至對父母長輩大呼小叫,缺乏起碼的尊重和教養。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
    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法則。那麼,李玫瑾教授所說兩不管和三不慣是什麼?兩不管指的是:第一:自己能承受的挫折不管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捨不得孩子受到傷害,畢竟孩子的身體和心靈都非常脆弱,經不起一點外界的影響,然而這樣的想法卻被有些家長"延續"到孩子青少年時期,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成了對孩子的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