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別不顧一切的對孩子好,「三不管兩不管」才讓孩子有進步

2020-10-03 月月媽媽育兒記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

孩子是父母的手中的寶,所以會有不少父母不管不顧的愛自己的孩子。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愛孩子會有很多種方法,也會有很多的形式,不是什麼都聽孩子的就是愛孩子,真正的愛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讓孩子有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案例:

子怡的女兒今年剛上小學3年級,因為是婚後3年才有的孩子,所以子怡格外的心疼,從小就將女兒捧在手心,也不會讓女兒吃一點苦頭,女兒說什麼就是什麼,就連媽媽穿衣服都要聽從女兒的安排,平時的嬌慣導致孩子說話沒大沒小,子怡也就習慣了。

但是最近的一件事卻改變了子怡的看法,最近一次子怡帶著女兒去超市買東西,遇見了老熟人鄰居劉奶奶,劉奶奶很熱情的與子怡母女打招呼,而且特意跟女兒說話:「小乖乖,吃飯了沒有?奶奶這有好吃的。」一心想要去超市的子怡女兒,竟然沒有回答劉奶奶的問題,甚至白了一眼劉奶奶,就拉著媽媽往超市裡走。

這個舉動讓劉奶奶與子怡很是尷尬,寒暄了幾句就帶著孩子離開了,這件事讓子怡心裏面很不舒服,為什麼父母都是比較有禮貌的人,到了孩子這就這麼的沒大沒小,甚至總是平時對自己的父母都吆五喝六的。

造成孩子這樣的行為,「兇手」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能夠很好的培養孩子尊重他人,還有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就是父母犯得最大的錯誤,所以父母應該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行為。

李玫瑾:要給孩子立「三不管兩不管」的規矩,才讓孩子以後有出息

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說:「不要不顧一切嬌慣孩子,要及時給孩子養成三不慣兩不管的規矩,這樣孩子才會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更加的有進步。」

三不慣

1. 不知禮貌不能慣

不少家長由於從小就給孩子養成了嬌生慣養和囂張跋扈的性格,沒有及時的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在與長輩交流或者回答父母的問話時,總是沒有禮貌,甚至連尊稱都沒有,這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這樣的孩子絕對不能再慣著,要及時的改正。

2. 怕擔責任不能慣

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總是不敢面對,也不敢承擔,這樣的孩子也不能慣著,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讓孩子從心裏面改正自己的錯誤,教會孩子承擔自己犯下的錯誤。

3. 沒有底線不能慣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凡事都要有個度,不能在做事的時候越過底線,那麼以後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很容易就會越走越偏,所以做事情沒有底線的孩子,千萬不能在繼續寵著慣著,應該及時的給孩子糾正。

兩不管

1. 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不管

溺愛孩子的家長會給孩子包辦好一切,不管孩子能不能做得到,都要幫助孩子,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孩子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家長儘量少插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這樣會有利於孩子獨立自主的養成。

2. 孩子能應對的小困難不管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中,孩子會遇見很多的挫折與苦難,一旦遇見,父母不必緊張,這都是孩子成長要必經的過程,如果現在的小挫折孩子都應對不了,以後的大風大浪,孩子還能怎麼去應對,所以父母應該適當的放開手,讓孩子慢慢的去面對這些小的困難。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別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三不慣兩不管」將來才有出息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俗語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孩子從小苗長成大樹,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學校和家,很多家長覺得找好學校是關鍵。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好學校對孩子成長有一定幫助,但家庭教育對孩子才是受益終生的。
  • 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為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想要讓孩子獲得更好地教育和發展,父母教育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定不能忽略。那麼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就成為大多數父母都在面臨的難題。其中一些選擇掏心掏肺地對孩子好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對孩子越是掏心掏肺,對孩子越好,孩子反而會越叛逆,效果反而並不讓人滿意。
  • 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對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所以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成為了現在家長們普遍遇到的難題,畢竟都是人生第一次當父母,很多家長發現自己掏心掏肺對孩子好,孩子非但不聽話,反而越來越叛逆,很是令人頭大。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底線教育是關鍵同事王麗的孩子今年3歲了,同事平時和她老公挺寵愛孩子的,有什麼要求都儘量滿足,對他是掏心掏肺的好,沒想到孩子變得越來越無法無天。
  • 李玫瑾教授:別再無條件對孩子好,明智父母牢記「三不慣二不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父母對孩子的寵愛日益加劇,他們會無條件地答應孩子的所有要求,對孩子千依百順。但是父母的這種做法並非是對孩子「好」,而是在「毒害」他們。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三不慣,二不管」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未來才少走彎路
    很多時候家長雖然都是出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可總是陷入一個誤區,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見過許多走到彎路上的人,所以她的理念,能夠反映大部分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問題。
  • 別再事無巨細的照顧孩子,李玫瑾:學會兩不管三不慣,孩子更優秀
    一問之下才知道,瑤瑤的兒子因為瑤瑤沒有給他買心儀的玩具,就對瑤瑤說:「我不要你了,我要換更好的媽媽。」這句話對瑤瑤刺激很大,平時她對兒子的大小事照顧的無微不至,最終換來的卻是兒子的嫌棄。後來孩子的姥爺才說,瑤瑤平時對孩子太過驕縱,總是為他承擔責任,孩子連基本的是非觀念都不懂,怎麼能奢求孩子懂得感恩
  • 想要孩子有出息,不要對他愛得太滿,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
    底線教育很重要,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無法無天」並非沒有原因,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毀掉孩子的「毒藥」!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指出:孩子的多種不好表現,都是家長無底線的溺愛導致的,父母對孩子越是愛得太滿,越容易讓孩子養成養尊處優的性格,尤其是有一些愛耍小聰明的孩子,還會利用這種愛來威脅父母。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那到底是哪兩不管三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兩不管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家長不要管,不要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像孩子穿衣服,吃飯這些小事情,孩子自己做的,就讓孩子自己來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和動手能力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育兒界中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用人生四十載和上千例青少年罪案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李玫瑾教授也根據育兒方法這方面給出了這樣的建議,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三不慣是什麼?
  • 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能少走很多彎路,那到底是哪2不管3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兩不管一、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讓孩子自己做,千萬別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包辦了,如果能力達到像吃飯
  • 李玫瑾: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長不妨試試「三不慣兩不管」,是關鍵
    家長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因此有時候家長的一言一語就能影響到孩子。很多的家長開始向自己反映自己家的孩子一點也不上進,反觀朋友家的,同事家的每一次的成績都會比自己的好,看看自己家的就像是爛泥扶不上牆的一樣。其實這不能全怪孩子,有時候孩子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都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 李玫瑾:養孩子要懂「三不慣兩不管」,立好規矩,孩子更容易成才
    隨著思想的進步,當代父母已經不再將成績作為孩子的唯一標準了,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將來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而李玫瑾教授是我國頂尖的犯罪心理學專家,她從多年的工作經歷中得出,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有問題,那多半是由父母造成的。
  •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家長管教孩子的弊端:「有些家長總是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該管的時候反而不管了。」其實家長只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導,就能改正孩子身上的壞習慣。父母用「三不慣兩不管」這個方法管孩子,就能少操很多心!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李玫瑾教授分享過一個案例:曾經有一個孩子剛滿12歲就「自殺」了,其原因竟然是被母親責罵教育了幾句。小小年紀就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讓人既難過又深感不解。看看李玫瑾教育的方法。一、三不慣①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不能慣有的父母對孩子是有求必應,讓孩子不懂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有的甚至對父母長輩大呼小叫,缺乏起碼的尊重和教養。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今後有出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李玫瑾教授分享過一個案例:曾經有一個孩子剛滿12歲就「自殺」了,其原因竟然是被母親責罵教育了幾句。 小小年紀就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讓人既難過又深感不解。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
    作者/媛媽編輯/媛媽家長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貫穿了孩子未來的走向,比方說孩子的人格育成和性格培養,家長的影響便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法則。
  • 李玫瑾坦言:要想孩子未來成大器,記住「三不慣兩不管」的教育法
    每一對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所以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在孩子的教育上。從古至今,教育都是一個大命題,很多人在寶寶還沒降生的時候,開始研讀各類育兒書籍,拜讀各種育兒聖經。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那麼家長就要記住,做到&34;2、「不尊重人」不慣很多老人覺得孩子還小只是鬧著玩,久而久之就助長了孩子暴躁的脾氣。如果老人或父母過於寵溺孩子,有什麼好吃的好玩兒的都給給孩子,長期下去孩子便會養成驕縱的壞性格,一旦有稍加不順心的事情,便會向身邊的人是來自於父母大打出手,作出不尊重大人的行為。
  •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更容易成才,父母省心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說過:有些父母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了起來。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但是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提出了「兩不管,三不慣」這一定論,父母可以學習借鑑,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人才,爸媽也會很省心。
  • 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3不慣2不管」
    可家長對孩子的這種「好」並不是好,這是在「毒害」孩子。通常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都很難有出息,不僅會變得格外叛逆,還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