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部堪稱0-5歲「娃說明書」的紀錄片告訴你答案

2020-12-22 什麼值得買

孩子,就是個讓人腦殼疼的黑匣子。

他們是出生時無產品說明書、無出廠設置、無質量保證的「三無產品」。

最讓我們無力的是,每個孩子都是全球獨家限量款,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下個月、下一年迎接你的是暖心小棉襖,還是扎心小惡魔。

就在前兩周,11月13日,Apple TV+推出了一部——《Becoming You》。

這部紀錄片由奧斯卡影后Olivia Colman娓娓道來,探討了人的前2000天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

從日本到美國,從尼泊爾到英國,從婆羅洲到基蘭,這部紀錄片在全世界範圍內跟蹤拍攝了100多個孩子,記錄了這些孩子們0到5歲的生活。

透過全球100多名孩子的視角,這部紀錄片直觀呈現了孩子們是如何學會說話、運動、思考、學會愛並塑造自我的身份的。

就像上帝視角一般,我們在紀錄片中見證了許多孩子從出生到5歲這2000天的時間裡,是如何從一個個一無所知、無助的新生兒,成長成為地球上最有能力的高等級生物。

剛才提到,我覺得這類嬰兒成長解密的紀錄片就是一份普適性的「產品說明書」,雖然未必完全100%適用自家娃,但掌握了大部分的規律後,可以緩解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02、Terrible 2是孩子自我認知的過程 忍忍也就過去了

2歲到3歲,真是貓狗都嫌的年齡。

在這個時期,我們的心無時無刻不掛在嗓子眼,戰戰兢兢地伺候著小主子。生怕一不小心走路走在了TA前面,開了那扇不該我開的門,按了那個該死的電梯按鈕,砰...莫名其妙的炸彈就點燃了。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那還好說,大不了回到原點,給娃一次嶄新的機會,讓TA自己來開門、按電梯。

但,有些事情真的沒法重來,比如已經吃進肚子裡的食物總不能吐出來重新吃...

當你面對著T2(Terrible 2,恐怖的2歲)的娃,心灰意冷、萬念俱灰時,看看《Becoming You》紀錄片這個片段你就會心理平衡了——全世界的2歲娃,真的都一樣討人嫌!!!

不管TA說的是日語、英語,還是印度語...在2歲的時候,你都別想TA能好好說話,隨時甩給你的都是尖叫+NO,NO,NO,NO,NO...

其實,我覺得最應該看這個紀錄片的,不是正在用生命感受T2酸爽的父母,而是以下2類人:

1、覺得當父母的管不住娃就沒有資格把娃帶出來的路人。在他們眼裡,只要娃無理取鬧,就是家裡沒家教。

2、喜歡分享「戰2」經驗的七大姑八大姨們。在她們眼裡,娃不收拾不成器。

這兩類人最後殊途同歸,都是認為:你不好好收拾娃,就是你欠收拾!

之前,這種委屈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裡吞。

下次,你就可以把這篇文章和紀錄片甩到指指點點的人的臉上,讓他知道:這個看起來有點熊的2歲娃,正在探索你一輩子都沒搞清楚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

當娃看著鏡子能夠認出自己時,就邁出了塑造自我身份的第一步。這之後不久,TA開始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沉迷,進入自我發現的階段。

我來,我要,這是我的,我,我,我...

一切不以他為中心的事情,都是偏離他認知的,是不對的。

所以才有了這麼貓狗都嫌的恐怖2歲。

03情緒過山車如何實現軟著陸?

語言是情緒表達的出口

在這貓狗都嫌的T2時期,除了自我為中心,還有一個因素讓孩子們頻繁地在崩潰邊緣將我們按在地上摩擦——情緒控制力。

2、3歲的孩子處在情感混亂的高峰期,他們基本無法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在興奮的高峰和絕望的低谷之間穿梭,有時候一天要來上好幾次。

比如,高高興興地搭著積木,下一秒積木塌了,一瞬間TA的玻璃心就碎了,緊接著而來的就是長時間的嚎啕大哭、撒潑打諢。

Dora在2歲多的時候就是這樣。看了紀錄片,了解全世界孩子們都是這樣的規律,也就根本不必急著去鍛鍊什麼抗挫力。

這根本不是抗挫力的事,而是孩子們自我情緒認知、感受和逐步控制的過程。

這個情緒過山車的階段,如果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跟著情緒過山車,跟著崩潰的娃一起咆哮,那只能說,娃沒長大,你也沒長大呀!情緒得控制住呀。

依靠多擁抱,多陪伴讓孩子平復下來,等到孩子學會用語言來表達情緒的時候,他們就能夠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不是原地一躺,撒潑打滾。

紀錄片裡還有一個特別的角度我想提一提——怎樣去記錄孩子的成長!

把相機或手機,每天都擺在桌子的同一個角落,隔幾天就拍攝一個視頻,記錄孩子等著開餐或者遊戲時的喃喃自語,加上點字幕,就能做出紀錄片的效果。

無形的成長被記錄下來,可以見證孩子們詞彙量暴增的奇蹟。在短短幾個月裡,TA的詞彙量可以從幾個增長到幾百個,甚至幾千個。

04恐慌!男孩痴迷於扮演公主怎麼辦?

穿上公主裙,安能辨TA是雌雄!

大多時候,我們的焦慮來自標籤。

比如,男孩就該愛恐龍,玩奧特曼...女孩就該過家家,玩化妝遊戲。

如果哪天顛倒過來,男孩愛上了閃閃亮的公主裙,不顧一切地高歌Let it go...Let it go...

怕是很少家長能像視頻裡的那個媽媽一樣,看著兒子身穿帶亮片的黃裙子滿屋奔跑,還能露出欣慰的蜜汁微笑。

大多數不淡定的我們,可能會在僵硬微笑的同時,默默打開手機,點開微信群,在育兒群裡打下這麼一段話:

兒子不愛恐龍,不愛奧特曼,就愛公主怎麼辦?!今天他居然還找出了姐姐的裙子,穿著滿大街跑,這以後要是個娘炮可怎麼辦呀!急!在線等!!!

其實,對於3歲的娃,他們處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在這個階段,整體來說他們對自己已經比較了解了,但有一樣自我認知卻是孩子們無法清晰確定的——性別。

在這個年齡,性別對於他們來說,就像身上穿的一件衣服,是隨時可以換來換去的。

當你了解了孩子的這些發展階段規律,也就不會焦慮異常,非得尋找旁門偏方急著下藥了。

其實,不管你焦慮或不焦慮,大部分孩子到了4歲,就開始理解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員,應當如何去表現了。

男孩們開始扎堆玩追逐打鬧的遊戲。女孩們開始玩過家家,並且排斥男孩們的加入。

3歲那個奇怪的個人主義為中心、性別區分不明的階段結束了,但隨著而來4歲的拉小圈子,分性別組隊玩的行為其實也不那麼讓人省心。

這種看起來拉幫結派的行為,在我們大人看來實在不太友好。但紀錄片的觀察發現,世界各地的遊樂場上,十次有八次都是這樣的情形,男孩只和男孩玩,女孩只和女孩玩。

05《Becoming you》中,大多數孩子們有著相似的發展規律,但也有些比較特別的點可以當做消遣了解了解。

比如日本的寶寶大哭相撲比賽。在相撲賽上,相撲想盡辦法把寶寶嚇哭,讓他們感受恐懼的情緒,據傳寶寶將因此獲得祝福。

比如,原始部落裡的孩子,很小就要開始人生的第一次打獵,學習掌握打獵所需的技能。

再比如,巴瑤的孩子們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們遊泳,但一個3歲的孩子就敢獨自往海裡跳,摸蝦捕魚。

想想Dora每周差不多300一節的親子遊泳課,真是燒錢之餘學了個寂寞。

好啦,《Becoming You》紀錄片就介紹到這裡。我打算用剛才文章裡介紹的這個紀錄片的一些拍攝手法,紀錄一下Dora的成長,應該挺有意思的。

關注蒸汽爸爸的STEAM科學實驗室公眾號(ID:steamdadlab),後臺回復「BY」,即可獲取紀錄片觀看地址。

相關焦點

  • 0-1歲寶寶養育細節有哪些?這部BBC紀錄片詮釋得太詳細
    文|全文共1841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最近重看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感觸頗多。除了被紀錄片中的小寶貝萌到之外,我認為,這部紀錄片,還是新手媽媽了解新生命的寶貴資料。整部紀錄片用嬰兒的視角展開,揭示在生命最初的幾年,我們的寶寶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在觀看中我發現,之前很多粉絲私信的熱點問題,都能在這部紀錄片中找到答案,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育兒寶典。
  • 這部教育紀錄片給你答案
    也許這部教育紀錄片能給我們想要的答案。一位五歲男孩大鬧課堂的傳奇故事。▷ 第13集他們是過家家遊戲裡的爸爸和媽媽,這位年輕人也想加入。但他沒有成功。機會終於來了,什麼原因讓他的肚子疼個不停?大樂樂能否贏得毛毛?大樂樂突然生病。大樂樂究竟疼在肚裡還是疼在心上?闖入者突然現身,大樂樂心急如焚。▷ 第14集大樂樂和毛毛親密無間,大葆葆突然歸來,毛毛將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 新媽媽育兒指南:一部神奇的紀錄片,帶你了解1歲寶寶的世界
    在觀看中我發現,之前很多粉絲私信的熱點問題,都能在這部紀錄片中找到答案,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育兒寶典。 0-3歲是大腦發育關鍵期 在片中的故事中,三個月的男孩託馬斯被診斷患有癲癇病,父母備受折磨,最終醫生建議父母選擇腦部切除手術
  • 這部紀錄片裡有答案
    例如它就向觀眾介紹了一位看起來很普通但卻很厲害的妹子,克裡斯·黑格頓,而她有著一個大多數人都不太能理解的習慣,那就是挖鼻你可能覺得不以為然,誰小時候還沒年少輕狂過,但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妹子從2歲初次嘗過鼻屎的味道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吃到了22歲.... 吃。
  • 看了這部紀錄片才知道,我們對野生動物了解得太少
    某些動物因為會傳播某種病毒,就應該讓它們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嗎?不光是我們的孩子會問,我們自己也應該認真地考慮這些問題。很多時候,害怕或者厭惡的情緒,都來源於不了解。最近,我看了一部豆瓣評分9.9分的神作,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有了答案
    看完這部紀錄片,大家就會明白,所謂的成績優異,不僅僅只是智商的問題。這對陶德的打擊非常大,他覺得努力也不會有回報,加上在學校受到的各種暴力,他高中沒讀完就選擇了輟學,19歲就結婚生子。最後,她選擇去了發明專利的高中讀書,讓自己感到痛苦的學習也變得有趣起來。他和父親的交流也多了,她會和爸爸聊自己的學習,傾訴自己的煩惱,家人,也成了自己的力量來源。
  • 當代爸媽的教育焦慮良藥,這部豆瓣9.2分教育紀錄片,值得一看
    為人父母的責任、選擇的彷徨、未來的不確定性,都讓她不知道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所以這部「旅行紀錄片」誕生了,周軼君走訪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國這五個國家,最後回到中國,踏上一趟關於教育哲學的思考之旅。
  • 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這部BBC教學片是最好的選擇!
    娃每次演講都很有條理,一環套一環的;而給他講數學,有時候碰到邏輯比較複雜的情況時,我還擔心他聽不懂,但結果發現,竟然一遍就講通了。每每這個時候,我都不放心地跟憨憨確認一下,「你真的懂了嗎?」,娃每次都很認真地點點頭,而且題目也都做對了。
  • 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你想要怎樣的人生?這部電影幫你找到答案
    再之後,我們終於也老了,心中有滿足也有遺憾,那麼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你會想要怎樣的人生呢?也許這部電影《重返二十歲》可以帶給你答案。說起《重返二十歲》,其實光從電影名字就可以大概了解到這是怎樣的一個故事了。歸亞蕾飾演的沈麗君是一個脾氣古怪性格暴躁的老太太,由於喜歡直言直語,所以經常得罪人。在家裡也經常和兒媳婦吵架,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鬧到不可開交。
  • 答案都在這部紀錄片裡了
    有句話說得好:女人的臉,都是會呼吸的人民幣。洗髮水、護髮素、發膜、面霜、精華、眼霜、粉底液、睫毛膏、口紅……但其實,在現在,不光是女生,全人類都格外注重自己的臉,只要能抗衰老、減少皺紋,不惜砸下重金。但英國BBC一部名為《美容的真相》的紀錄片,卻用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這些錢,很有可能白花了。
  • 這部紀錄片道出了猶太教育的秘訣
    教育大於生存的民族  都知道猶太人重視教育,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才知道,這個古早的淵源。  100多人的猶太家庭教我的事  很多猶太家庭,會生多個子女。  紀錄片裡,一位84歲仍然風姿綽約的猶太女性Gloria給我印象最深。
  • 這部BBC紀錄片顛覆你的認知
    寶寶就像一臺不帶說明書的最複雜、最精密、最神秘的儀器,而這部紀錄片,在一定程度來講,就是送給千千萬萬新手父母的「使用說明」和「傻瓜教程」。了解了這個驚人的發現以後,你還會用大量的「聲光電玩具」去替代你出現在寶寶面前嗎?不到1歲的寶寶就能知「好歹」?小寶寶選擇玩伴會有偏好嗎?
  • 2019年的這些「神級」紀錄片,一定給娃看起來!
    攝像師採用了跟拍的方法,「直播」那些難得一見的動物們的"平凡生活",比如藏狐超生家庭(有4個娃)的故事、野外熊貓單親訓練成長記、雪豹訓兒記、猞猁捕食記......這部紀錄片一共5集,每集時長44分鐘,B站與美國地理雜誌聯合出品,值得一看。
  • 這部紀錄片告訴你,親子關係是如何走向敵對的
    作者:小確幸來一打(富書籤約作者)01暴躁憤怒的孩子,迷茫痛苦的家長,面對鏡頭的控訴,一聲聲像動物般的嚎叫……這部紀錄片的開頭,就是這樣的觸目驚心。這部紀錄片的導演盧釗凱說:《鏡子》雖然講述了關於家庭情感教育的話題,但在其背後,卻融入了我們創作者對於人性的理解、對於愛和欲望的思考。我們從哪裡來?我們今天在什麼地方?將來要去哪裡?這些問題的思考結果,全部貫穿於電影始終。
  • 看了這部紀錄片,才知道自己對娃的誤解有多深
    接下來,我要給大家推薦一部BBC最新的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BBC邀請了世界各個領域頂尖的科學家和200多名1-3歲的嬰幼兒,來到他們的實驗室,一起完成了一些實驗,探索了嬰兒的各種行為,包括發脾氣、大笑、共情和學習。這是一項對生命最初,進行的最深遠和最全面的研究。
  • 這部BBC經典動畫片,用來給0基礎的娃啟蒙英語,至少能省兩三萬
    0-6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敏感期,孩子的英語學習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重視,不惜花巨資報班。不少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被送進了英語培訓班,各種類型的線上英語課也很受歡迎。對於低齡小朋友來說,寓教於樂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比如最近很流行的看動畫學英語,就能讓娃在沉浸中練習英語發音和聽力。
  • 730分高考狀元告訴你,從小愛看紀錄片的孩子贏在哪裡?(附資源)
    某位紀錄片愛好者曾這樣評論: 當你身處困難的時候,你會想到……世界是如此廣大,你怎樣都可以生活下去,並且懷揣希望地生活下去。 3. 紀錄片還可以幫助孩子學英語。
  • 5歲才開始英文啟蒙的孩子,遇到這部動畫片突然「開竅」了
    之前雖然陸續給他看過一些英文動畫片,但他還是更喜歡中文的動畫片,而這部片最近成功躍居他心中的NO.1,對於已經5歲英文幾乎0啟蒙的他來說,這部片可以算是他英語啟蒙之路的敲門磚了。這部動畫片名叫《super why》(中文譯名好奇超人或超級為什麼),是美國公共電視網PBS Kids頻道播出的一部針對3歲-6歲兒童的啟蒙動畫片,同時也很適合國內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小朋友,每集時長24-30分鐘,目前總共出了3季,總共103集。在陪伴小柚子觀看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這部片的3個比較大的優點,分別介紹一下。
  • 這部紀錄片太扎心
    看完,當然照例把精髓給你們寫下來,米粉們快來抄作業教育大於生存的民族,太彪悍了都知道猶太人重視教育,看了這部紀錄片,米粒媽才知道,這個古早的淵源。公元70年那時候(這可是將近2000年前!100多人的猶太家庭教我的事很多猶太家庭,會生多個子女。紀錄片裡,一位84歲仍然風姿綽約的猶太女性Gloria給米粒媽印象最深。她有5個孩子,38個孫輩,以及60+曾孫輩。
  • 5歲才開始英文啟蒙的孩子,遇到這部動畫片突然「開竅」了
    之前雖然陸續給他看過一些英文動畫片,但他還是更喜歡中文的動畫片,而這部片最近成功躍居他心中的NO.1,對於已經5歲英文幾乎0啟蒙的他來說,這部片可以算是他英語啟蒙之路的敲門磚了。這部動畫片名叫《super why》(中文譯名好奇超人或超級為什麼),是美國公共電視網PBS Kids頻道播出的一部針對3歲-6歲兒童的啟蒙動畫片,同時也很適合國內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小朋友,每集時長24-30分鐘,目前總共出了3季,總共10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