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界常年流傳一句話「調劑就是信息戰」,那我們收集到了這些信息後,如何選擇更能增大上岸的概率呢?
一、關注新開設專業(設置歷史較短的專業)
很多院校新開設的專業因為知名度較低,還不為人知,因此調劑名額可能多一些。遇到合適的果斷填報。
二、學「換」專
專碩名額一般多於學碩,導師會同時指導學碩和專碩,因此知識相差不大。調劑可以考慮沒招滿的專碩。
三、關注非熱門城市和B區院校
考研地區按照所報考的學校所在的地方分為A區和B區。
【A區】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重慶、四川、陝西等21省(市);
【B區】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區)。
B區國家線較低,分數過A區線不多的調劑考生可以考慮調劑去B區。
四、關注科研院所
一些科研院所的境遇和冷門專業近似,很多學生對科研院所的關注度明顯不如高等院校。在招生宣傳中,這類單位也很低調。考生可以多多關注。
五、關注校內調劑
很多學校會選擇只接受校內調劑。如2020年的延邊大學,只接受一志願報考了延大的人填報該校調劑。這個時候該校也會接受跨專業調劑,如一志願報考教育學調劑至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社科類專業。考生可關注類似情況,抓住機會。
六、調劑上岸加成小技巧
提前給老師發郵件大家都知道,但是怎麼發?發什麼?就不好把握。建議將本科成績單、所獲證書掃描件、以及一份個人簡歷打包放入郵件一起發送給老師,自薦信口說無憑,提供了支撐材料有助於增大錄取概率。
最後祝大家都能一志願成功上岸,不需要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