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向西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上的科研工作者

2020-12-17 中華兒女報刊社

  選擇留下的一些人在艱難地支撐,留下是因為他們熱愛這片土地,並且愛的頗為深沉

  

  文/本刊記者 梁偉
  走進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大廳,映入眼帘的是這麼一段話:「忍處惡劣的條件,啃食低矮的青草,提供濃鬱的乳汁,充當高原的船舶,不畏艱苦,忍辱負重,不計報酬,但求貢獻,這種犛牛精神正是我們科技工作者的追求。」這是第三任所長夏武平生前的至理名言,也是西北高原所秉承的「犛牛精神」。
  2014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5周年。這些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不少經濟政策和人才政策,但擺在眼前的現實依舊,西部地區仍未擺脫「人才窪地」的困擾,這在科研院所顯得更為突出。項目不多、經費不足、待遇不高……一些人來了之後又選擇離開,因為氣候、因為環境、因為子女上學……而選擇留下的一些人則在艱難地支撐,留下是因為他們熱愛這片土地,並且愛的頗為深沉。
  王洪倫 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35歲的王洪倫是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也是這裡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出生於山東的王洪倫是團隊中不多的外省人,煙臺大學畢業後報考研究生的時候,青海顯然不是他的第一選擇,他是被調劑過來的。2001年4月第一次來到這裡參加研究生考試的面試,雖然只呆了短短的兩天,留在腦海中的卻都不是美麗的回憶,風沙大,城市很舊,海拔有些高,發展很落後。
  在北京讀完一年研究生後,第二年的7月,王洪倫正式走進了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幸運的是7月是青海最美麗的時節。「我剛來的第二天就安排我們開車去野外採樣,從西寧到貴德沿途100多公裡,翻了好幾座山,周圍的景色美極了,雪山、草原、羊群融為一體,就像一幅山水畫。中午我們去了當地的牧民家,他們非常熱情,宰羊喝酒把歌唱,這裡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不曾遇到過的,我一下子就改變了自己最初的看法。」王洪倫回憶說。而這一年,恰好是西北高原所建所40周年,王洪倫一邊準備著慶典活動,一邊把這些年來所裡的歷史好好「溫習」了一遍,這也讓他徹底融入到了這裡,他開始有了自己的目標和定位。
  王洪倫說:「當時我的課題就是做白刺。白刺的分布面積廣,生態學價值大,有固沙的作用,即使在鹽鹼地也能生長,並能起到改善土壤的作用,在青海的產量尤其大,當時我主要是做這個白刺籽油,還有提取籽油後的有效化學成分,以及活性的篩選,從碩士一直做到了博士畢業。」
  因為選擇了這個課題,王洪倫每年都要去一次野外,一呆就是半個月。開車繞柴達木盆地跑一圈,從南線到格爾木約800多公裡,再從北線趕回來,就是為了沿途採集樣本,這樣的生活在別人看來是相當乏味的,但是他卻感到頗為有趣。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他博士畢業。2006年,王洪倫拿到了「院長獎」,畢業的時候,擺在他面前的選擇很多,可以去大城市,也可以回老家的藥廠,顯然,這些地方的待遇比起西高所來說,好太多了。但是就在那個關鍵時刻,西高所要引進博士。
  「說實話,我喜歡搞科研,雖然當時待遇只有2000多,但是那樣的環境是我熟悉的,那樣的氛圍是我喜歡的,西高所是一個搞科研的地方,所以當時我沒有絲毫猶豫就選擇了留下。」王洪倫說。
  毫無疑問,這樣的選擇對於熱愛科研的王洪倫來說是正確的,第二年,他就拿到副高職稱,成為所裡最年輕的一位,2008年成為研究生導師。又過了一年,公派留學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國外學習的一年對他影響很大。他更加懂得了,科學是很嚴謹的,來不得半點虛假,任何科研成果是要經得起推敲的,科研工作者也需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要保證和學生的平等性,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嚴格的等級性,面對學生提出的質疑首先要思考,而不是否決……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哪些「自東向西」流動的河流?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總體地勢特徵為「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位於我國西部的青藏高原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區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是我國的第一級階梯,也是我國許多大江大河的源頭。
  • 第十五期UCAS—BHPB科技英語寫作培訓在西高所舉辦
    8月6日至9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辦,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辦的第十五期UCAS—BHPB科技英語寫作培訓班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舉辦。    6日上午,第十五期UCAS—BHPB科技英語寫作培訓開班儀式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王彥東代表西高所對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助理朱相彬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Margaret Cargill和Patrick O'Connor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二十餘名博、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培訓。
  •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16年推免生接收辦法   一、申請條件:  1.具有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有良好的科研潛力,道德品質良好,遵紀守法;  2.凡在教育部下達推薦免試生指標的高校獲得推薦免試資格的2016屆本科應屆畢業生均可申請免試攻讀我所
  • 解決我國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能否引黃河水向西灌溉沙漠?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地區,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使得我國成為了世界上季風氣候最為顯著的國家。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的,所以我國的年降水量由東南往西北遞減,我國的西北地區基本上屬於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特別是深居內陸的新疆地區,年降水量更是稀少,地表荒蕪,以溫帶荒漠自然帶為主。
  •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劉會濤博士到西北高原所交流
    11月18日,應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的邀請,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劉會濤博士來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開展學術交流。  劉會濤博士,2001年,2008年分別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得植物學碩士學位和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今,在堪薩斯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 省林業廳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籤訂
    1月31日,省林業廳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籤訂了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力求在生態系統治理與恢復、生態服務功能提升、生態系統管理技術、生態景觀可體驗技術等方面取得豐碩的科研合作成果。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 向西而歌 一路芳華
    交大內遷正是基於西北工業基地建設的要求和離開國防前線的考量下做出的決定。    「當時我們開了很多會,白天晚上不間斷。校黨委關於西遷的意見始終是一致的,即堅決貫徹中央關於交大西遷的精神。」    繼先遣部隊之後,1956年8月10日,千餘名西遷的交大師生員工和家屬背負行囊,匯集在上海徐家匯火車站,在鑼鼓喧天中,踏上了西去的專列。    當時,乘車的師生都持有一張粉色乘車證,正面印有一行字:「向科學進軍,支援大西北!」。    胡奈賽回憶,當年西遷的專列上,師生們情緒飽滿,嘴裡不時哼唱著歡快的歌。「那時大家都覺得,未來生活充滿陽光。」
  •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三代基因測序儀、流式細胞分選儀...
    東方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委託,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三代基因測序儀、流式細胞分選儀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OITC-G1702224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OITC-G17022249
  • 西北工業大學院長聘任儀式成功舉辦,4位院士受聘擔任西工大院長
    6月29日,西北工業大學舉行3個新建研究院和航天學院院長聘任儀式。聘任儀式上,西工大黨委書記張煒代表學校熱烈歡迎四位院士擔任西北工業大學相關研究院、學院院長,校長汪勁松為四位院士頒發聘任證書,黨委常委、副校長侯成義宣讀學校聘任文件。
  • 京華城路向西延長670米
    預計月底工程竣工後,京華城路現狀道路將向西拉長670米,從秋雨路一路西行可直抵西北繞城公路,附近新盛花苑小區居民的出行也更加方便。在建道路的中段,一條南北向道路與其相交,該道路為站南支路,向南延伸後與站南路相接,站南支路在經過新盛花苑東大門時,又與小區通往站南路的一條出行道路相交。京華城路西延工程今年6月開工建設,東起站南路,西至西北繞城公路東側道路。
  • 心理學的向西傳承與傳播——記時任國立西北師範學院教授程克敬先生
    在西北地區心理學科的發展歷史上,有一位學者與國立北平師範大學一起,從北平到西安,從西安到蘭州一路西遷,凝聚愛國精神,培養心理學的專業人才,為心理學在中國大地上的傳播和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就是程克敬先生。
  • 4位神秘大佬加盟西工大,全是世界頂流
    西北工業大學,最近總是上熱搜。一是因為被美國列為黑名單,被制裁。一是和華為共同打造華為鴻蒙班,培養國產手機系統的高端人才。而現在,更是有科研界的頂級大佬加盟西工大,出任4個科研領域的掌門人。西工大沒有清華北大的大名氣,為何會被美國制裁,為何會被華為選中,又為何科研大佬紛紛加入?這離不開西工大的輝煌歷史和創新求變!
  • 飛美國是向東還是向西?哪邊更快?機長:向北!
    原標題:飛美國是向東還是向西?哪邊更快?機長:向北!有人問了我兩個問題:飛機從地球的一端飛到另一端,兩邊距離一樣的情況下,該向東飛還是向西飛?由於地球自轉的存在,是不是其中一個方向飛會快點?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庫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既不是向東也不是向西,而是向北或者向南。
  • 從「0到1」,堅定的守望——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
    也正因如此,雖然有無數科研工作者嚮往原始創新,但真正走上這條道路的人卻少之又少。然而,在我國柔性電子學科領域,卻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始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在原始創新的「無人區」執著深耕。這就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科研「無人區」裡雖然暗藏風險,但也富含著科學寶藏。
  • 想不到,原來西工大培養了這麼多國之棟梁!
    日前,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相繼出爐,西工大四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建校七十九年來,西工大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培養了眾多傑出人才!我校的教師隊伍中,有6位本校培養的院士。
  • 菏澤:城市向西
    主城區按照雙向軸帶式拓展,向西以市高新區為主體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向東以市開發區為主體發展物流業和外向型產業。城區東部完善服務功能,推動產業升級,打造空港新區;西部著力發展生物醫藥、電子商務、科技研發等產業,打造未來科技城;南部重點發展商務物流、文化旅遊和生活居住等產業,打造高鐵新區;北部突出發展文化教育、現代服務、牡丹生態旅遊產業,打造產學研一體的生態宜居大學城。
  • "布拉萬"向西北偏北移動 "天秤"向臺南沿海靠近
    超強颱風「布拉萬」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今年第15號超強颱風「布拉萬」的中心27日05時位於浙江省象山縣東南方大約540公裡的東海東南部海面上,北緯27.9度、東經127.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35百帕。
  • 中國唯一向西而流的河,全年都禁止打撈,河內藏有眾多「寶藏」
    遊行途中,記得到哪美麗的額爾齊斯河當中看一看,這條河是中國僅有的一條向西流的河,河水裡魚蝦遍地,但卻禁止捕撈,主要還是因為盒內藏有大量寶藏。額爾齊斯河的神秘之處大江大河往往都有一種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感覺,中國所有的河水都自西向東,緩緩流入大海。一路奔波,一路停歇。
  • 無悔西行 電力鐵軍追夢雪域高原
    無悔西行 電力鐵軍追夢雪域高原 有一次,沈添福過泥路、攀巖石到現場勘查,不慎從半山腰跌落,摔出去十幾米遠,休養了一周多又繼續投入工作。 「踏足雪域使,青春能幾時?西藏,那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一直是他的心之所向。「能夠帶著使命來到雪域高原,我覺得特別幸運,特別感謝組織的信任。」2018年10月,沈添福被國網廈門供電公司選派為該公司第三批援藏幫扶人員,開啟了一段別樣的人生體驗。
  • 珠穆朗瑪峰 · 西行漫記
    大約從6500萬年前開始,由於印度板塊開始向亞洲板塊擠壓,喜馬拉雅山開始隆起,青藏高原開始形成。到了1300萬年前珠峰高度曾達到12000米左右,之後由於自身重量太大等多種原因,開始發生斷裂,在地殼運動之後逐漸平衡,最終形成這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