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學生在微信上跟我說,老師,我假期裡也當老師了,在一個輔導機構教五年級英語,雖然只是一個暑假,但我覺得以後我不會選擇當老師了,天天重複那些內容,一點創造性也沒有,太沒意思了。
我特別能理解這個學生的心情,也特別能明白那種重複的無奈。
在中小學,我們往往是一套教材多年不變,儘管每屆的學生不同了,但也不會有多少創新的地方。
可是,又有誰的工作不是重複的呢?又有哪項發明創造不是在很多次很多年的重複實驗中完成的?
重複的確很單調,也讓人覺得很無聊,誰都喜歡天天花樣翻新。可是,如果我們只為了不重複只為了新鮮就不斷地改行,不斷地跳槽,以為這樣就可以最大地發揮自己,卻不知,我們只有在重複中才會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
而在重複中,我們可以把它做得更好,更高效,更優美,也讓自己更快樂。
記得上學時,地理老師隨手就可以在黑板上畫出非常標準的地圖,那位滿頭白髮的歷史老師會把枯燥的歷史事件變成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那一幅幅地圖,那一個個故事,驚豔每一個年級的學生。事隔多年,不同屆的同學提起那兩位老師,都覺得他們講課時自信、從容的樣子,就是最美的樣子。
而這樣的美,就源於每日每年的重複。
生活,同樣也是重複,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又能有多少花樣呢?
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樣的日子太過平凡,甚至太過「苟且」,而是一心嚮往著風花雪月的浪漫和奇遇,可是,如果連眼前的工作都不能認真對待,連平凡的生活都不能熱愛,是不可能有詩和遠方的。
羅素曾經說過,所有的偉大著作都有枯燥的部分,一切偉大都孕育在平靜之中。
重複,就是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就是在不斷實踐中修正,進而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不是在重複的工作中沉澱自己,而是覺得工作無趣,隨便應付,最終就會變成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了。
其實,只有接受工作、生活的重複單調,才有可能愛上自己的工作、生活,否則,再好的工作也不會有作為,再好的生活也不會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