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孫凌Reborn,ID:sunoli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
以前我晚去機場,更多是出差、學習,而這次晚前往機場,則變成了歸家之旅。
一個人伴隨著成長,一步步成熟,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境遇不同,心態自然也不同。
如何協調好工作與家庭,或許又是一個新的難題。
我看到一篇文章,講的主要是生活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人,大多都沒有自己的個人生活,還記得此前我有個在四線城市事業單位工作的表弟,來北京旅遊,約著一起吃了頓飯,當他問起我上下班時間的時候,極為吃驚。
早已習慣上班制度的網際網路人,面對那些第一次聽說每周工作6天,從早9點到晚9點的人,或許總難以表達出,其實自己覺得這種工作方式也還好,可接受。
我所在的公司,遵循一切節假日安排,一天8小時的要求工作時長,但對於我個人而言,每天12個以上小時的工作,或許早已習慣,變成了常態,並不覺得有多麼的辛勞。
關於北上廣深的年輕人有沒有生活,其實更主要的在於,我們對生活的定義是什麼?
睡覺、玩遊戲、看綜藝,或是看書、運動等等,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生活的定義。
(2)
我常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比如我從事的工作,就恰恰是我自己想要做的,比如開展一些對於大學生的課程培訓,或許即使我不在這個崗位上,自己也會去做。
生活和工作,有的時候界線並沒有那麼明顯,也難以準確切割,即使周末休假,職場人也難以做到不關注公司的任何信息,對突發事件視而不見。
當然,如果我們從事一份自己極為討厭的工作,那將是可悲的,因為我們想要逃離,既無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還消磨時光,影響自己對於生活的心態。
其實就如我上一段所寫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生活的定義,對我個人而言,工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入職一家公司,把時間賣給公司,換取了金錢,但這個時間仍然還是我的,我不會放棄對時間的掌控,而更希望做到把時間利用兩遍,一遍是給公司,另一邊則是給我自己。
(3)
有人說,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讓以後生活變得更好,我不太認同。
這句話似乎把工作比喻成了洪水猛獸,我咬牙堅持,只為了以後生活得更好。
在我的場景裡,工作上面對困難,極為常見,而這些困難,其實在一點點地讓我們變得更好,提升了我們某一個維度的能力。
其實不是工作的目的讓以後的生活變得更好,而是工作的過程,讓我們自身變得更好了,因此我們整體的生活變得更好。
對於我而言,當然也有許多地方需要改正,比如該多放下手機,陪陪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