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讀書並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給的「任務」,而是為了這三點

2020-12-11 萌聲談教育

家長們最上火的事就是孩子們的學習,從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父母們就開始給孩子聽胎教。孩子出生之後,又給他們報名各種的補習班,為的就是讓孩子在學習上不落後其他人。

可是,不管父母怎麼用心,在孩子眼中,學習就是為了完成父母交給自己的「任務」,只有完成了父母給的任務他們才不會嘮叨自己,他們才會給自己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這樣的學習態度真的對嗎?往往抱有這種態度的學生,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變得討厭學習。

告訴孩子,學習並不是完成「任務」

在孩子的眼中,他們的生活應該是「吃、喝、完。樂」,但是為了完成父母教給自己的任務,他們才會去上學的。

孩子A:周周是一個特別聽父母話的孩子,她從來到這個世界起,就一在聽從父母的規劃。但是她卻一直都很不開心,因為她覺得,每天的生活都是自己父母為自己安排的,所以慢慢的就開始厭學,最後變得十分叛逆

孩子B:山山和周周是倆個性格的孩子,他從小就不喜歡聽父母的特別淘氣,爸媽讓他上學他也不愛去,他也覺得上學就是為了完成父母教給自己的任務,所以就不想去。

但是,有一天,山山的爸爸和他講了一下上學的重要性,並且說明了上學並不是為了父母上,而是為了他自己,經過爸爸的耐心教育,山山也懂得了學習的道理,開始發奮用功的去學習。

三個要點,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現在努力學習,是為了以後可以「放鬆」生活

龍應臺老師曾經給安德烈寫過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話是「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現在的現實生活也確實是這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如果你沒有超過別人的成績,那麼你就會被別人「退回」。

努力學習多讀書,就是為了讓是自己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性。不努力讀書,以後到了社會,將處於一個「被動」的位置。你想要做的工作,都不要你,要你的,你又不想去。

現在的努力學習,就是為了以後可以更「放鬆」的生活,現在的努力,是為了以後得輕鬆。

上學並不是完成「任務」,而是為了打好「基礎」

古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這個社會,不學習就會被淘汰。

告訴孩子,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職業」。現在他們的職業是學生,雖然不能像父母一樣掙錢,但是他們現在所學的知識就是他們的工資。

他們用現在的學習賺來的「工資」給以後生活打好基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是這個道理。

上學並不是完成「任務」,而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孩子從小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比如他們想長大後當個警察、飛行員或者是個大老闆。

而完成這些理想和目標的前提,就是去學習。

所以說上學,並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給的「任務」而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努力去奮鬥。

跟孩子,說清楚學習的作用,讓孩子看清學習是為了自己。這樣孩子就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他們就會自覺地開始學習。

相關焦點

  • 讀書是為了父母?這3點告訴孩子,辛苦學習到底為了什麼
    中國式教育,孩子是家長拿著鞭子催趕的「小毛驢」。機械的學習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他們沒有明確的目的,甚至會因此討厭學習。告訴孩子下面的3點,讓孩子知道辛苦學習到底為了什麼!二、辛苦——為了將來能有份滿意的工作龍應臺老師寫給安德烈的信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結婚的意義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出於心甘情願的一種選擇
    很多年輕人還尚不成熟,對愛情與婚姻都沒有清醒的認識,便在父母的一路安排下結婚了,一結婚問題就來了,價值觀不同,性格不和,脾氣不對,好吃懶做,自私自利……這都是父母急於要完成這項任務導致的,帶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逼迫,加速了結一個任務,也致使很多婚姻的禍根從一開始就埋下了。
  • 孩子,我要求你努力讀書不是為了攀比,而是為了你未來可以有選擇
    臺灣作家龍應臺在孩子教育上說過一句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 閱讀其實很簡單,記住這三點,讓孩子愛上讀書
    閱讀其實很簡單,記住這三點,讓孩子愛上讀書!閱讀是為了完成學校任務相信很多家長都是被迫的,老師已經布置好了作業,還有各種各樣的測試,重重壓力之下家長沒辦法不得去為孩子「輔導」作業,帶著孩子去讀書,希望自己孩子考試能有個好成績!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父母不要只告訴孩子,讀書是為了改變未來
    然而當父母越這樣說的時候,孩子對於讀書的興趣反而變得越淡,那麼父母究竟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孩子主動學習? 當父母又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時,孩子們的內心深處對於父母所談論的其實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因為長遠的利益與短期的快樂相比,依靠本能活著的孩子更加傾向於短期的快樂。從父母向孩子解釋讀書就是為了上大學找好工作開始,就已然註定孩子不愛讀書。
  • 如何不再為了完成任務去打卡 而是讓我們的孩子真正熱愛?
    最誇張的是西湖文化廣場的三家場館,門口的參觀隊伍排出巨大長龍。浙江省博物館為此專門發出緊急通知:人太多,要限流!請大家錯峰參觀。  「打卡勝地」西湖文化廣場被團團圍住  昨天早上,難得沒下雨。又趕上寒假裡的最後一個雙休日,不少家長帶著娃出來,抓住最後的寶貴機會「補作業」——完成假日小隊作業或第二課堂的刷卡任務。
  • 瑞思學科英語|龍應臺:「努力讀書不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選擇」
    據數據顯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中,100個家庭裡有90個家庭選擇給孩子報興趣班。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但是實際上,很多孩子都沒有按照父母希望的那樣發展,置身於人群中依然顯得有些「平庸」。那麼,面對孩子的「平庸」,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夠享受生活,而不是卑微地活著
    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沒錢,或者說沒有太多的錢,足夠自己可以隨意點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而不要考慮價格的問題。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著這樣的顧慮吧,其實我們不妨直白地告訴孩子,告訴孩子,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讀書的意義。
  • 孩子:我讓你用功讀書,不是為了比成績,而是讓你有選擇的權利
    為了探個究竟,在店主重新開業時,有幾個家裡有高中生的業主跑去店裡,邊吃早點,邊和店主嘮嗑,學習取經。店主用沾滿麵粉的手摸了吧額頭,笑著說,我們夫妻都是小學畢業,哪裡有什麼訣竅。如果非要說什麼訣竅,那就是讓孩子寒暑假來店裡幫忙,讓他知道父母的辛苦,生活的不易,逼著他珍惜學習的機會。
  • 讓孩子多上興趣班,不是為了攀比,而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
    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的家庭培養一名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甚至會超過百萬。因為這其中的教育投入還包括了為孩子報興趣培養班,報興趣班的好處有很多,並不是為了攀比。,於是我就問他:&34;孩子跟我說:&34;我說:&34;孩子說:&34;聽孩子的這些話之後我覺得很難過,原先我一直以為報興趣班是為了攀比。
  • 孩子,努力不是為了贏別人,而是為了不輸給自己
    ,內心都會有這些想法,作為父母必須要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確的輸贏觀。而我想對孩子說,「你真的沒必要為了一次的輸贏耿耿於懷,我們努力不是為了贏別人,而是不輸給自己。」努力奮鬥真正的意義,不是為了贏別人,也不是為了成為誰,而是為了離我們的目標更近一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 讀書為了什麼?給孩子看看這幾張圖片,就可以明白很多
    不妨給孩子看看這幾張圖片,小孩子也能看懂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有時候是矛盾的。,很難理解讀書的意義,面對父母苦口婆心勸導要好好讀書,往往是置若罔聞的,父母就會恨鐵不成鋼。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讓孩子明白讀書的意義,好好學習呢?不妨讓孩子看看不同學歷的人,不同的工作環境的這幾張圖片吧!
  • 《當孩子遇見書》父母做到這三點,是孩子愛上書的關鍵
    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及閱讀習慣越來越重視,這就形成了一波家長的焦慮情緒。孩子作業那麼多,怎麼才能有效的閱讀?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從小學階段開始,孩子也形成了閱讀習慣,沒有時間讀書怎麼辦?,三年級的學生又剛剛接觸了英語,我真怕孩子吃不消。
  • 孩子愛「吹牛、說大話」,父母的任務不是糾錯,而是幫助孩子成長
    其實鳳姐在父母眼裡也還是個孩子,就因為網絡上的誇張語言被廣大網友懟,不得已跑到美國定居,這也進一步說明語言的重要性,和網絡語言的暴力性。其實孩子吹牛的時候說明孩子逐漸建立意識的過程,父母的任務不是「糾錯」,而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 讀書不是為了成績有多高,而是能有更多選擇,家長孩子都該知道
    你什麼都沒有,為什麼要甘於平凡作為一個沒有家庭背景中的孩子來說,讀書是你改變自己的唯一出路。有多少寒門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在千萬個日夜苦讀中,每天沉浸在一頁又一頁的試題當中,最終在高考這場大戰中,一舉成名,考上211,985重點大學,實現了人生價值的變現。
  • 《孩子,為你自己讀書》:孩子,讀書是為了你自己
    孩子正在漸漸長大,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是非觀和價值觀。為了引導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就形成良好的是非觀和價值觀,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在這些方面給孩子挑選幾本好書,讓他們學習,幫助他們成長。為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最近我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主題閱讀。
  • 孩子頂嘴,並不是簡單的反抗父母,而是在告訴父母這些信息
    導讀:孩子頂嘴,並不是簡單的反抗父母,而是在告訴父母這些信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頂嘴,並不是簡單的反抗父母,而是在告訴父母這些信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要常說3句話,會讓他終身受益
    隨著各地具體開學時間的公布,孩子們也要結束網課去校園了,有些同學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開學準備,而有些孩子還沉浸在「超常寒假」中,各方面都沒有調整適應過來。老師們一直提醒,開學收心不到位,將可能影響孩子的新學期學習狀態與學習態度。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要常說3句話,會讓他終身受益!
  • 當你明白這句話,就該感謝老師:讀書是為了你自己,不是為別人
    文 / 原創 毛茸茸小爪子「書是給你自己讀的,不是給老師讀的。」當你有一天明白這個話,就該感謝老師。小時候的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讀書是為了誰。只覺得那是孩子們天生的任務,都要上學,都要讀書,我跟隨著大家,自然完成就好。那時只覺得學習是應該的,不然幹嘛呢?現在的孩子好像想法比較多。家長的想法也比較多,總要提醒孩子:你讀書不是為了我,是為了你自己。其實對孩子來說,這句「為了你自己」,還是太抽象,太不具體。
  • 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了擁有選擇的權利這是龍應臺對她的兒子安德烈說的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為了擁有敏銳的神經大人們覺得很奇怪,不過讀書而已,這麼就讓你們累死累活了。讀書能有多累呢?能有我一天到晚的應酬累嗎?能有勞動人民起早貪黑種地賣菜搬磚累嗎?就是給這幫孩子慣的!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讀書的累和工作勞動的累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