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最上火的事就是孩子們的學習,從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父母們就開始給孩子聽胎教。孩子出生之後,又給他們報名各種的補習班,為的就是讓孩子在學習上不落後其他人。
可是,不管父母怎麼用心,在孩子眼中,學習就是為了完成父母交給自己的「任務」,只有完成了父母給的任務他們才不會嘮叨自己,他們才會給自己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這樣的學習態度真的對嗎?往往抱有這種態度的學生,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變得討厭學習。
告訴孩子,學習並不是完成「任務」
在孩子的眼中,他們的生活應該是「吃、喝、完。樂」,但是為了完成父母教給自己的任務,他們才會去上學的。
孩子A:周周是一個特別聽父母話的孩子,她從來到這個世界起,就一在聽從父母的規劃。但是她卻一直都很不開心,因為她覺得,每天的生活都是自己父母為自己安排的,所以慢慢的就開始厭學,最後變得十分叛逆
孩子B:山山和周周是倆個性格的孩子,他從小就不喜歡聽父母的特別淘氣,爸媽讓他上學他也不愛去,他也覺得上學就是為了完成父母教給自己的任務,所以就不想去。
但是,有一天,山山的爸爸和他講了一下上學的重要性,並且說明了上學並不是為了父母上,而是為了他自己,經過爸爸的耐心教育,山山也懂得了學習的道理,開始發奮用功的去學習。
三個要點,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現在努力學習,是為了以後可以「放鬆」生活
龍應臺老師曾經給安德烈寫過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話是「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現在的現實生活也確實是這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如果你沒有超過別人的成績,那麼你就會被別人「退回」。
努力學習多讀書,就是為了讓是自己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性。不努力讀書,以後到了社會,將處於一個「被動」的位置。你想要做的工作,都不要你,要你的,你又不想去。
現在的努力學習,就是為了以後可以更「放鬆」的生活,現在的努力,是為了以後得輕鬆。
上學並不是完成「任務」,而是為了打好「基礎」
古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這個社會,不學習就會被淘汰。
告訴孩子,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職業」。現在他們的職業是學生,雖然不能像父母一樣掙錢,但是他們現在所學的知識就是他們的工資。
他們用現在的學習賺來的「工資」給以後生活打好基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是這個道理。
上學並不是完成「任務」,而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孩子從小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比如他們想長大後當個警察、飛行員或者是個大老闆。
而完成這些理想和目標的前提,就是去學習。
所以說上學,並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給的「任務」而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努力去奮鬥。
跟孩子,說清楚學習的作用,讓孩子看清學習是為了自己。這樣孩子就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他們就會自覺地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