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到老家,去縣城中學看了看。
我讀高中的時候,在鄉鎮中學讀的,離縣城中學很遠。那個時候縣中就是我們心中的求學殿堂,但只有尖子生才能進入縣中學習。我中考成績不理想,因此留在了鄉鎮高中讀書,幸運的是那個年代,我們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堅持不放棄,我從鄉鎮中學考入了全國重點大學。
那一年是1991年。至今非常懷念那段艱苦的、充滿激情的鄉鎮中學高考衝刺歲月,那才是真正的青春。
那個年代,縣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那些年中,經常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高考結束後,縣城幾條主要大街都掛滿了報喜的橫幅,喜報也貼到我們鄉鎮中學的門口,激勵著我們。
到縣城中學讀高中,在我們讀書那個年代,是一件驕傲的事情。縣城有兩所「高等學府」,一所是縣師範學校,另一所就是縣一中。
求學之路。
時間過去二三十年了,高考依舊在繼續,縣中的情況怎麼樣呢?
來到縣中的門口,又看到了縣城中學的喜報,還是熟悉的顏色,還是熟悉的措辭,但內容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和近段時間眾多星光熠熠的高考喜報相比,縣中的這份高考喜報真的顯得有點星光黯淡。
文科最高分593分,縣文科狀元,全縣前四名均在縣中。理科最高分668分。一本上線354人,二本上線1180人,600分以上56人。
縣中的喜報。
或許這是一份很平凡的高考喜報,但對於高考,平凡的背後依舊有無數老師和學生拼搏的身影,真的非常不容易。
在現在這個年代,超級中學越來越厲害,它們匯聚了大量的優質頂尖生源,當然也匯聚了眾多高水平的教師,因此你現在看一看,清華北大的生源,絕大部分來自於全國超級中學。
而很多縣城中學已經退出超級中學的陣營,學生想考上清華北大,難度越來越大。當然,以鄲城第一高級中學為首的縣級中學,還在捍衛著縣級中學的榮譽。
教育都在做貢獻。
但相當一部分縣級中學衰落了,這是事實。衰落的原因,我總結為「兩個流失」。
一是優質生源的流失。多年以前,縣城的優質生源被鄰近一些地級市甚至省城的中學挖走,這些學校提供的優厚條件的確很誘人,縣城中學對此也無可奈何
二是骨幹教師的流失。在我們讀書那個年代,很多教學很牛的老師從鄉鎮調到縣城。後來,一些教學名師從縣城調到了地市,調到了省城。
這也是很多縣城中學的窘境。
所以當我們欣賞高考喜報的時候,當我們看到一些超級中學的高考喜報星光熠熠的時候,別忘了,有很多普通中學在做貢獻。沒有綠葉就沒有紅花,沒有平淡就沒有星光熠熠,所有老師都在為高考做貢獻,而且這種貢獻沒有什麼區別,無論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還是無緣重點大學,老師們都在付出,我們都應當為老師和學生送上一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