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吐只需要熬過前三個月就好了?
或許對很多孕媽來說,確實在三個月後便得到了緩解。但很不幸,我的好朋友妮妮,自懷孕的那一刻起,吐到進產房把孩子生下來才算結束。
最嚴重是她大多數時候都無法進食,只能依靠營養液維持胎兒的生長發育。
她以為自己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就萬事大吉了。
然而現實的真相卻是她經歷了「慘無人道」的開奶哺乳階段,起先只是簡單的乳頭起泡,後發展成乳頭炎,6天內堵了4次,經歷無數次通乳。
她本身奶水不多,吸奶器和孩子都無法改善乳汁變多的情況,且因為回到職場的緣故,奶水本身就不多的她堅持背奶,持續到孩子一歲多,現在仍然再持續背奶中……
但我覺得這不是最辛苦的,因為背奶媽媽可以用吸奶器快速吸完,但她每次都是用手擠然後收集在奶瓶裡。
日復一日……
說實話,我無法確定自己能不能做到她這份上,正因為無法確定才覺得偉大。
再說說另一位朋友璐,比我早生幾年孩子,目前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
很多媽媽們都說,孩子上幼兒園後就輕鬆了很多。
但她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她從頭到尾都很輕鬆,輕鬆到讓我感受的只剩羨慕了。
十月懷胎因臀位剖宮產後,孩子出生後她幾乎沒有餵過母乳。
家裡早早的定下了月嫂,從月子裡開始,孩子都是月嫂照顧,餵奶粉,換尿不溼,洗澡撫觸都是交給其他人來做,
而她因為沒有開奶,也不讓孩子吸吮,所以早早地斷了奶,每天晚上睡到自然醒。
月嫂在她家待了4個月後,婆婆來幫忙,順便請了育兒嫂兩個人一起幫忙帶孩子,而她回職場上班後每天應酬喝酒到很晚才回來。
她回來的時候,孩子早就已經睡了……
當她知道我生了兒子之後,每次與我聊天都會提及一個話題——生兒子不好,跟媽媽不親。
但我想告訴她,如果你沒有親自參與撫養,不論生男生女,跟母親都會不親。
孩子間親密,陪伴與尊重才是唯一途徑。
說來甚感羞愧,我十分享受與糰子互動的過程,包括但不限於餵奶、擁抱、遊戲、讀繪本……
只要是與他有共情關注點,一切的行為模式都讓我感受到了驚奇。
我覺得自己在參與一件偉大的事情,在見證一個男子從嗷嗷待哺到將來的勇猛果敢男子漢。
這與他嬰兒期只有屎尿屁的撫育下不同,從嬰兒時期成長至幼兒時期,這時候的他慢慢有了自己的思維,我不再是單獨的在演獨角戲,而我給予他的時效互動都會得到回應。
比如說,面前是我買的某過家家洗碗玩具,我裝入純淨水後,打開水龍頭開關,拿著玩具小刷子教他洗碗。
他就一次次關掉水龍頭,然後對著我鼓掌,仿佛在告訴我:「不可以浪費水資源哦。」
讀繪本的時候也是,無論是飢餓的毛毛蟲,還是樂器的發聲書。
每一次按到發聲鍵,獲取的是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就會為自己鼓掌。毛毛蟲變成了漂亮的蝴蝶也會給自己鼓掌。
這一點一滴見證孩子每天不同變化的過程,無疑是令人喜悅的。
我不禁感慨生命的奇妙之處,孩子的探索從0到1,到10,到100這些過程,或許幼兒時期的我也曾這樣,但重新參與的感受是不同的。
所以,生育、撫育真的是一個值得去分享去體驗快樂的過程,雖然這其中肯定會有一些小遺憾。為人母,無法十全十美,這麼想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我們常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所以這一千個人當中也有不同類型的母親。無論是妮妮那樣無私奉獻的母親也好,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璐也好。
大家活著的目的都不同,所要面對的結果自然也不同。
我也並不反對璐的這種行為方式,但即想要與孩子親密,又不想自己撫育,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好的事情。
撫育的過程有多辛苦我相信親力親為的媽媽們都深有感觸,什麼「凌晨四年的洛杉磯」,母乳餵養的媽媽們見過凌晨1點、2點、4點自家的窗外的景色。
發燒時整宿整宿的無法入睡,床頭擱著退燒藥、退熱貼,體溫計,時不時驚醒趕緊再測一下,甚至不停地擦拭孩子手心腳心。
但是這些辛苦都沒有關係,只要孩子健康,平安,所有的事兒都不叫事兒。
你沒有經歷那些陪伴與責任,孩子自然無法與你親密。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雖然我一直提倡不要用哭聲免疫法,不要與孩子分離超過24小時。
但我發現每個家庭撫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同。
所以對此我也不發表任何評論,只是在我看來,或許暫時的美好表面看起來是美好的,一個孩子的生長過程不是用短短的這幾天、這幾個月、這一年來衡量。
為什麼幼兒時期的陰影會影響人一輩子,因為幼兒時期遭遇恐懼會延續到老。從本質上來看,0-3歲奠定了孩子性格的基礎。
不要跟我提現在孩子多好,抱歉,人類的壽命是70年、80年,甚至如果保養的話可以延續更久,那麼那些背後對一個人60年的人生追蹤告訴你,真相到底在哪裡。
冷漠的訓練孩子,的確能得到一個不哭不鬧的孩子,甚至可以自主入睡,但是那並不是孩子變乖了,而是嬰兒在絕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靜,不再對外發出信號。
我無法接受這樣的方法,也不會提倡任何人使用。
但如果你要用,我也管不著,略略略……
今天只是碎碎念一篇啦~
想起當初我懷孕的時候信誓旦旦跟團爸保證要成為一枚辣媽。
然而糰子一歲多了,我仍然處於不修邊幅中……
所以辣媽都是騙人的,除非你不親自帶娃。
我雖然很羨慕朋友璐,自由、愜意、放縱,但我永遠也做不到。大概是因為我享受與孩子互動的過程,因為我知道他最終有一天會斷奶,會不再需要我的懷抱,會離開我的床獨自睡自己的房間。
這些時間都很短暫,甚至有時候當我看到他扶著沙發向前走的背影時,總是感覺下一秒他會給我帶回一個女朋友……
分離,是父母伴隨孩子成長的永恆主題,孩子漸漸會長大,但那些愛與信任的記憶會持續一生。
- END -
撰文/糰子Mama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