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讀:眾所周知,人有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但殊不知,人類通過身體各個器官所展現出來的情緒,都帶有細微的主觀意識。就拿「哀」來說,一般表現為哭泣,不過哭泣也可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古人對此頗有研究,比如我們熟知的包拯,就根據哭聲判斷了一起謀殺親夫案。
根據宋朝小說話本《合同文字記》的記載,包拯在端州擔任知府的時候喜歡體察民情,經常帶著下屬在大街上行走,聽取百姓的意見,以便於更好的服務百姓。
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樣行走在大街上,忽然聽到一個女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包拯一行人感覺有事發生,就跟隨哭聲前行。
但他們走的越近,這哭聲就越讓人心驚,雖然是大白天,卻聽的人毛骨悚然,汗毛直立,有種極恐懼的感覺。
包拯馬上對下屬說:「想必這位婦人有親人要去世了,你們快去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然而當下屬進入女子家中的時候,只發現屋子的中央躺著一具男屍。從狀態來看,應該死了有段時間了。
下屬馬上詢問了女子。
女子說死者是他的丈夫,因為突發疾病倒地氣絕,到現在已經死了一個多時辰了(一個時辰等於現在2個小時)。
下屬馬上安撫女子,讓她不要悲傷,還是讓其丈夫早些入土,好讓逝者早些安息。
隨後下屬返回大門外向包拯匯報。
包拯一聽有些不信的問道:「女子的丈夫果真死了一個時辰?」
下屬再次給出了確切的回答:「是的,確實已死一個時辰。」
包拯臉色一沉說道:「哭聲不對,你馬上去把仵作找來,其夫很可能不是突發疾病而死。」
雖然下屬不知包拯為何如此斷定,但大人發話也就照做去了。
一盞茶的功夫後,下屬領著仵作就來到了婦人的門口。
當包拯領著眾人再次進入婦人家中時,可以明顯看出婦人驚慌失措的表情。
包拯看到如此情景也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果然,經過仵作的查驗,男子並非什麼突發疾病倒地而亡,而是中毒身亡。
包拯馬上下令,讓下屬四處搜查。下屬不僅在廚房發現一大罐糖水,又從婦人身上搜出還沒用完的毒藥。
婦人一看如此情況,只能如實講述了謀害親夫的一切過程。
原來此女從小有個青梅竹馬的對象,只是男子的家境貧寒,女子父母一直不同意這門親事。
為了能和女子長相廝守,男子決定外出學藝,並承諾3年之內帶著重禮前來提親。
然而男子前腳剛走,女子的父母就將其許配給了鎮上一個書香門第的公子。至於為何要找個書香門第,是因為讀書人在宋朝的地位頗高。
就這樣,女子在喧天的鑼鼓聲中嫁了人。因為丈夫父母去世的早,因此女子過門之後,丈夫對她猶如親人一般。可惜的是,女子心心念念的還是自己心中的情郎。
3年之後,男子果然如約而至。只是心愛的女子已經嫁為人婦,這讓二人相見之後不由得抱頭痛哭起來。
突然,女子突發奇想,如果丈夫死了,那麼他們不就又可以在一起了嗎?恰巧男子學的就是醫術,可以配置毒藥。
二人一拍即合,便開始行動起來。
男子負責做毒藥,而女子就負責找機會給丈夫吃下去。接下來就是我們最初看到的一幕了。
案件雖然水落石出,犯案的這對男女也都被緝拿歸案等待劊子手的那一刀。
但眾人還是不免好奇,包拯是如何判斷出女子有問題的?於是眾人找到包拯,希望找到答案。
包拯面帶微笑的說:「從犯婦的哭聲判斷的。」
眾人更加糊塗的問到:「丈夫去世了,女子失去了依靠肯定要哭泣,這有何不妥?」
包拯說到:「按常理來說,如果親人生病則會表現出憂愁。若親人瀕死則會表現出驚慌和懼怕。而親人一旦死去,那麼就會表現出悲哀。」
眾人似乎還是不理解,於是的問道:「婦人的哭聲難道有玄機?」
包拯點點頭說道:「開始我聽那婦人的哭聲充滿了恐懼,所以我以為她的親人即將死亡,可匯報而來的消息,卻是其夫已死了一個多時辰,那她為何要發出恐懼的哭聲呢?」
眾人似懂非懂的繼續聽包拯分析。
包拯接著說道:「此後我們帶著仵作進門,她的哭聲則顯得更加恐懼,看到我們後她又顯得非常驚慌,這就說明她心中有鬼。」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她害死了丈夫,為了遮蓋其殺人真相,才假裝哭泣。但哭聲中不免流露出恐懼來,而不是正常人該有的悲哀的哭聲。」
包拯點頭稱是。而眾人也都紛紛誇張包拯的明察秋毫。
女子雖然最終伏法,但她到死都不知道,是她的哭聲洩露了「天機」。
不過回顧整個案件,女子若不是遇到了包拯這樣機敏幹練的人,也許她真的就矇混過去了。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名女子又是個可憐之人。她無權選擇自己的愛人,只能任憑父母的安排,這才導致了最終的悲慘結局。
但不論怎麼說,女子的行為不可取,即便真的讓她矇混過關,她此後的人生也會生活在煎熬之中。
說回案件本身,我們通過這個歷史案件可以看出,古代的刑偵科技雖然落後,但一些斷案高手卻能通過對人性的揣摩,對細節的捕捉,以及縝密的思維來進行斷案。讓擁有高科技的我們都不得不佩服。
參考資料:《合同文字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