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臨時租月嫂搭成草臺護理班子
圖片說明: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培訓加入護理母嬰隊伍。青年報資料圖 記者 吳愷 攝
據《青年報》報導,隨著二孩政策放開,越來越多的母嬰機構看中了月子會所,想要分這塊蛋糕,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幾年,月子會所擴張數量驚人,但與此同時,行業內魚龍混雜的現象也多了起來。中國保健協會母嬰家庭保健服務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指出,缺少行業準入門檻是導致亂象叢生的核心因素。
女兒在會所染上紅眼病
張女士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起當年入住月子會所的經歷,迄今仍後悔不已。「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花錢把寶寶送進月子會所。看著醫生給寶寶塗藥水,太心疼了。早知如此,還不如家裡請兩個月嫂呢。」
她回憶說,自己當年訂的6萬多元的套餐,已經算是比較貴了。月子會所就租在五星級酒店裡。入住後才發現一切都和銷售時說的相差甚遠。「人手不夠,衛生條件也不好,小寶寶晚上睡在一起,導致交叉感染。所謂的醫護人員就像外面的阿姨一樣,毫無專業性可言。」
從會所回來後,張女士發現女兒得了紅眼病和鵝口瘡,一直不見好轉。「一開始,我沒有朝這方面想。月子會所裡有個媽媽課堂,有一天突然停掉了,我也沒多想。後來打電話和其他媽媽聊起,才得知是對方的孩子得了紅眼病。再後來聽說我們那批坐月子的媽媽的很多小孩都感染了,最嚴重的一個孩子甚至患了肺炎。」
在交涉後,月子會所退了一部分錢,但因為忙於照顧孩子,最後張女士放棄了繼續維權。時隔多年,她還是不能釋懷。「促銷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稱會有醫生和專業的護士。結果到了那裡什麼都沒有。倘若有專業的兒科醫生去看一下,就不會導致集體感染的事件發生了。
奶爸哭訴自己花錢買罪受
昨天,青年報記者在一家育兒網站上看到,網友「史努比的兄弟」就曾直播過自己在該月子會所的遭遇。「寶貝女兒出生到現在已經27天了,而我也從一個一無所知的爸爸變成了無所不能的奶爸,是高價月子會所迫使我完成了蛻變,這真是諷刺啊!原本想花錢買清閒,給老婆和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最後變成了一家人活活受罪。也向所有想選擇月子會所的父母提個醒,不要花錢買罪受!」
「史努比的兄弟」介紹說,「入住第一天,就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老婆是希望母乳餵養的,可是到了會所,小護士把寶寶抱走做檢查時,就擅做主張,根據體重餵了40ml的配方奶。小寶寶回來後,就不吃母乳了。寶寶第一天是放在嬰兒室的,會所的醫生建議我們好好休息一下,由他們來照顧寶寶。第一天晚上我們住的房間有類似工地嗡嗡的聲音,我和老婆都聽到了,沒有休息好。第二天一早寶寶洗好澡被送了回來,我一看記錄,就很惱火,從零點到早上五點半居然有兩個重複的記錄,記錄的時間一樣,但記錄的內容卻不一樣。」
亂象1 一年新增的店趕上過去五年總量
青年報記者在某團購APP上搜索月子會所,立即跳出來150多個結果。這些會所的價格差異巨大。其中最便宜的只要七八千元,提供上門服務,還有幾家開在商務樓裡的起步價只要2萬多元。當然也有開出天價的月子會所,如位於浦東陸家嘴附近的一家美國高端月子會所均價高達30多萬元。
那麼,現在上海到底有多少家月子會所呢?中國保健協會母嬰家庭保健服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沈國珍表示,具體數字不詳,估算目前上海至少有80多家月子中心。然而 ,中國母嬰服務創新聯盟理事長姜威則透露說,其實上海的月子會所遠遠不止這個數,高中低端的各類月子中心加起來至少超過300家。現在一年的開店速度甚至趕上了以前5~8年的總量。「這些月子會所,有的是店中店,有的開在醫院裡,有的註冊的是健康諮詢管理公司,有的從業人員不具備相關資質。」姜威透露說,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相關部門就不讓辦新的母嬰護理的執照了。但有的機構通過各種渠道,照開不誤。
姜威也透露說,自己接觸到的一些中低端月子會所,為了降低成本,會把會所開在商務樓裡。譬如包下商務樓的某一層,甚至遇到生意不好時只包下半層,另外半層備用,平時沒客源的時候就租給其他公司,一旦新媽媽爆棚了,就在商務樓的其他樓層再租兩間房。據不少媽媽反映,一些月子會所臨時租用的房間和普通賓館差不多,根本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
亂象2 月子餐成家常菜,護理班子臨時搭建
此外,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也頗受詬病。「正規的月子會所裡,管理人員應擁有醫務資質。從業人員擁有助產師、主治醫師以上的資質。但一些不正規的月子會所會臨時租賃一些月嫂就湊成了護理草臺班子。有的月嫂匆匆培訓一周就速成為護理人員了。在浦東、松江、青浦等區縣及上海周邊有不少類似的月子會所,它們的報價往往低於3萬元。」
對此,上海某中檔月子會所的負責人徐贇分析說,在行業內,的確有的公司做得不是很專業,會請月嫂公司臨時工成為護理人員,這些月嫂有的沒有太多經驗,會造成風險。有的月子會所則把月子餐直接包給酒店燒,月子餐變成了家常菜,達不到功效。「建議消費者不要選擇低價劣質的服務,因為它們的成本決定了,只能提供這樣的品質。」
「母嬰保健機構的服務從業人員素質令人擔憂,很多機構的從業人員根本不具備衛生護理和相關的職業資格證。」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玲表示,由於缺乏必要的監管,使得一些不能嚴格自律的母嬰保健機構進入醫院和家庭監管的盲區。比如寶寶和產婦生病時,這些服務企業是否有將病人緊急送入醫院的反應機制和通道,他們自製烹飪的月子餐是否有專業部門的監管等都該有相應的國家標準來進行規範。
[業內人士]
呼籲儘快出臺行業標準
「今年開兩會的時候,有相關提案提及要規範母嬰市場。這幾年,也一直說會有行業標準出臺,但遲遲不見出爐。」徐贇呼籲行業標準儘快出臺,促進市場良性發展。否則大家扎堆開月子會所,一旦出事就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聲譽。
沈國珍解讀說,由於月子會所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缺乏準入門檻和行業規範。前期還留存了一批以科技公司、健康諮詢公司身份註冊的月子機構,未來它們都必須歸併到母嬰專護行業。她還指出,按照他們的理想標準,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月子會所最好是獨棟的。另外,酒店空調系統是共用的,很難打造專門針對母嬰的環境。新媽媽的月子餐可能是酒店的廚房做出來的,可能存在過於油膩、調料使用過度等現象,不能做到因人而異。「但現在相關行業協會還沒成立,所以沒有明文規定說月子會所必須擁有獨立的場所。」
沈國珍表示,由於行業標準是全國範圍內的標準,不會僅僅根據高端月子會所的標準制訂,而是要進行充分市場調研後,針對中高低端的從業機構分門別類出臺標準。「畢竟月子會所是新興的行業,如果出臺的標準太高,會影響中低端月子會所的生存狀況。」
此外,姜威表示,母嬰行業需要正規的組織進行評估,來評估企業的專業性和實操是否合規。「現在生二胎的新媽媽多了起來,聯盟打算針對這一現象做一些培訓、工作指導等,準備在中國6個基地免費培訓母嬰服務。」
[市場分析]
競爭激烈正面臨行業洗牌
上海某中檔月子會所的負責人徐贇透露,在二孩政策利好刺激下,月子會所的未來發展趨勢不錯,這幾年行業競爭會非常激烈。「與外界想像中的暴利不同,其實大部分月子會所是不盈利的,因為競爭激烈,大家都在打價格戰。每年開和關的會所其實有很多。」
面對眾人蜂擁入行,沈國珍介紹說,月子會所和傳統月嫂有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一個團隊服務整個家庭,更為專業,月嫂只是生活護理。「很多外行認為月子會所的收費高,盈利能力強。但其實正規的月子會所成本是很高的,它的體量也是有限的,主要成本是房租、人力成本的支出,中高端月子會所僱傭的都是高學歷的服務人員,具有專業的醫護資質。」
在沈國珍看來,現在行業正趨於平穩,後期將趨於規範化,形成自然的優勝劣汰。「經營規範的,獲得消費者好評的,能得到持續增長。但僅僅看中生育高峰便一擁而入的,可能會面臨一定風險,這些新公司沒有品牌積累,一旦行業標準建立後設立了門檻,牽涉護理和服務的規範化,行業會經歷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