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就要來,老師們趁著假期多做一些自製玩教具吧!!!
益智區與其它區相比,更注重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從材料的提供上不難看出許多與數學教育有關,但作為教師首先應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掌握知識是有限的,而得到思維能力,卻能幫助幼兒更快、更多、更好地去獲得新的知識,它的積極效應是持久的,因此在指導上更應注重方式方法。
教師在益智區的角色益智區的材料主要包括三種類型:
❖ 一種是具有自我矯正功能的材料,如:智慧樂、分類排序板等
❖❖ 另一種是發展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構圖造型材料,如七巧板、幾何拼板、皮筋構圖等。
以上兩種材料的遊戲活動無需教師過多地進行指導,因此教師不要輕易打擾幼兒的活動,更多的是扮演觀察者的角色,視幼兒活動情形採用能激發幼兒探究願望的語句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探索。
❖❖❖ 第三種材料則有固定玩法,如各種棋類、撲克牌等,這就需要教師以遊戲夥伴的身份加入到活動之中,與幼兒合作共同遊戲,在玩的過程中,以自己的經驗來影響帶動幼兒,使他們掌握有關材料的玩法與規則。
棋類是開發幼兒智力,豐富幼兒知識的一種活動。
我們常看見這樣的情景: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把跳棋子一個一個套在手指上,看到自己的小手指變得又長又尖時興奮不已;將圓圓的象棋子一個一個小心地疊高,為這座高樓的聳立而歡呼不已;一個五六歲大的孩子會像個小大人似地說:「來,咱倆下一盤兒。」
這些稚嫩的表現都表明他們對那些棋子情有獨鍾,因此在益智區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特點,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投放不同的棋類能滿足幼兒的需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常見的有:配對棋、接龍棋、飛行棋、鬥獸棋、跳棋、連五子棋、象棋、陸戰棋、圍棋等。
教師還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編一些棋,如好孩子棋、加減棋等,利用益智區其它材料也可開展棋類活動,如在多用盤上玩大吃小。
幼兒是通過直接接觸、動手操作、充分感知、反覆體驗來進行學習的。同樣,在益智區教師投放一些色彩鮮豔、造型精巧的材料用具會吸引幼兒的眼光,留住他們的腳步,使孩子們對此區的興致更濃。此區操作材料的投放與其它區相比應更注重材料的自檢性,即充分發揮材料的矯正功能。常見的有:
有關數概念的材料計算器、算盤:練習手口一致點數,可進行單雙數數,一五一十地數。
立方塊與船形排序板:練習點數的數和認讀數字,數物匹配,過操作比較,領會長短、多少、大小等含義,強化數的守恆概念。
插入式組合板:練習點數,數物匹配和認讀數字,練習數的分解組合。
數字組成及分解底片與操作網格、底盤:練習數的分解組合及數的守恆。
階梯排序板:練習點數,比較多少及認讀數字,感知數序。
多面盤、套管及珠珠:練習點數,比較多少,數的分解組合。
撲克牌:通過接龍、拉火車、配對比大小等遊戲玩法練習認讀數字、數的順序、相鄰數。
註:以上材料教師可靈活引導幼兒單獨或配合使用,練習點數、計數、認讀數字,理解以內的基數、序數、相鄰數、數序、數的組成等。
有關分類排序材料系列智能學具:練習按顏色、形狀、材料進行分類。
圓圈分類:練習按圓圈的大小進行分類,比較每組數量多少。
幾何形狀分類:練習按形狀進行分類。
幾何柱分類:練習按幾何柱的形狀進行分類。
孔幾何分類:練習按材料上的不同孔數進行分類。
幾何柱排序:練習按顏色、形狀、高低進行排序。
幾何形狀排序:練習按顏色、形狀、大小進行排序。
圓柱排序:練習按顏色、高矮進行排序。
形狀套盒、套碗比較大小,按大小排序、鑲嵌。
感知集合、逐級分類板及實物。以上材料即使幼兒發展了分類排序能力,又很自然地識別了常見的幾種顏色,比較了高矮、大小、粗細等。
劉老師微信育兒課第二課:孩子太聽話怎麼辦?
上課時間:7月5號晚上8點
報名聯繫微信是:v756680373,想學習微信課堂的加我
長按二維碼識別二維碼也可以加我為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