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三得六……相信大家對於這個口訣是很不陌生,這個口訣從我們小時候學習後,一直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各個方面。
小時候的我們可能經常抱怨這個口訣難背,但是慢慢明白了,只有我們背好了乘法口訣,我們才可以學好數學。我們當時不是很了解乘法口訣的魅力,覺得它就是一個學習工具,其實它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文化。
好的文化模仿不來,現在,九九乘法表已經被英國引進,但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
歷史淵源
我相信肯定有一部分的人認為,這個乘法口訣是我們近代時期的一個產品,其實不然,它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那個百家爭鳴的時期。
其實在那個時候,百家裡面有一個和數學有關係,但是由於那時候的人們更注重於思想,所以與數學有關的這個發展並不是很好。
儘管如此,在《戰國策》《荀子》裡面,我們仍然發現了早期乘法口訣。春秋戰國的時期的口訣和現代有一些不同,他們並不是從一一得一開始的,而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這個也是後來為什麼乘法口訣也叫九九乘法口訣,如果要是從一一得一開始,它可能就叫一一乘法口訣了。
九九乘法表還有著其他的名字,例如九九歌,九音歌。大家也許會好奇為什麼它的其他名字裡面都帶著一個"歌"字,其實早期人們喜歡把一些詩句之類的東西當作歌曲來唱,也許乘法口訣在古代時,也是一個風靡的歌曲。
如果大家不知道口訣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也應該聽說過口訣的在別的朝代的歷史,相信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在這本書裡面,吳承恩就寫到九九八十一難。
成型的乘法口訣是西漢年間,比之西方早了600多年,現在印度和波斯等地區學習的口訣就是從絲綢之路傳入。
在乘法口訣沒有傳入西方國家之前,西方的希臘和巴比倫也發明出了口訣,但是他們的口訣計算起來十分的複雜,乘法和除法要進行十幾步,在我們的口訣通過阿拉伯傳入西方後,很多的國家果斷地拋棄原來的口訣,開始學習我們的口訣。
遠渡英國
在大家印象裡面,英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可能很多人會說,英國軍事力量很強,擁有著雄厚的實力,而且文化歷史很深厚,有著許多的大文豪和名人,例如莎士比亞和王爾德。
固然這些用來形容英國是不錯的,但是大家卻不知英國人民的整體數學水平並不高,一些人的數學水平可能連我們國家的小學生水平都不及。
在英國人出去辦事情的時候,計算機幾乎是他們必須要帶的一個工具。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只有英國存在,歐洲的很多國家都有如此的問題,缺乏一些基礎的數學運算。
可能有人很好奇,既然英國人基礎運算那麼差,那英國人之前是怎麼進行基本的計算的。據了解,英國人用一種名為劃線計算的方法,在紙上畫出線條然後再連到一起,這個方法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家早期的繩結法,由此可見英國在基礎運算上與我們國家的差距了。
在英國政府感受到我們國家乘法口訣的魅力後,便下定決心找我們國家引進九九口訣,在我們國家的默許下,就這樣把我們的乘法口訣作為一個"寶貝"被引進國家。
只有引進是遠遠不夠,英國政府還出臺相關政策,要求英國公民積極學習乘法口訣,據說2020年,英國準備將乘法口訣作為學生的強制性考試,其實這也難怪英國政府。畢竟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只有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國家才有不竭的發展動力。
九九口訣遇到難題
英國對待九九乘法口訣的態度是沒有什麼大問題,可是設想雖然美好,現實卻很不給英國政府面子。
首先我們都知道,乘法口訣自古以來就是漢字,所以被引進英國後,翻譯後的背誦就遇到了難題,本來是朗朗上口的口訣,熟讀幾十遍就差不多明白了,可是翻譯成英文以後就變得拗口難記。
不難想像,英國的學生多麼地痛苦,在政府的巨大壓力和孩子的抱怨下,不少的父母都寫信給政府要求停止這個政策的實施。
對此,英國政府也沒有辦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開始向中國外借指導人員,畢竟這個東西是我們中國人發明。
在英國的紀錄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中式的教育對於英國的孩子是一個"折磨",但是教育一段時間後,一些學生的數學水平比之前有著明顯的提高。然而中國人員不可能一直在英國,於是英國政府想了一個新的方法,把乘法口訣進行修改調整,由原來的九九口訣改成十二口訣,這樣就變得比較適用。
口訣的推廣和發展是一個大工程,現在英國還沒有出現比較顯著的效果,但是不斷地磨合下,相信英國人民應該會適應乘法口訣。
不同的上層建築有著不同的經濟基礎,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英國的大部分人連基本的數學運算都不會,為什麼國家還有著那麼強大的實力。
其實這和英國的國家性質有關,英國的人們更多的是"散養"式的教育,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喜歡做的事情,不用拘泥於學校,所以英國人民和我們之間的思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我們自古以來就是比較重視教育,不論是"知識改變命運"還是只有學習,才能帶來更好的生活。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學習是我們發展的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的國家開始謀求新的力量,教育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而重視。這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好好學習,就可能會謀求到一個很好的出路。你如何看待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