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要引進中國九九乘法表,你知道九九乘法口訣裡的歷史故事嗎?

2020-12-13 齊它故事

英國政府為了經濟原因,計劃將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九九乘法表引進英國,用以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這條消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數學教育有其高明之處。九九乘法表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這是小學數學必備的工具。那九九乘法表這項中國人的原創成果中有什麼故事呢?它的淵源是什麼呢?

九九乘法口訣,最早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作《九九歌》,那為什麼叫「九九」呢?其實,在中國古代,這個歌訣不是像我們小學時背誦的那樣,從「一一得一」開始的,而是倒過來,從「九九八十一」開始的,因此才有了「九九」這種表述,它一直被沿用到了現在。

那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用《九九歌》的?有這麼一則故事,它講述了春秋時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設立了「招賢館」,招募各種有才能的人,但卻是無人前來應召,大約一年後,終於來了一個人,此人將《九九歌》奉獻給了齊桓公,齊桓公覺得非常可笑,對此人說:《九九歌》怎麼能做見面禮呢?此人說:《九九歌》是做不了見面禮,但如果您對懂得「九九」的我都很重視,那還怕高明的人不會接踵而至嗎?齊桓公覺得此人所言極是,於是隆重招待了此人,將他納入「招賢館」中,果然,聽到這個消息的有才華的人,都從各地聚攏而來。

這個故事反映出在春秋時期,《九九歌》已經被很多人知曉了,已不是什麼稀奇的本事。在古書《荀子》、《管子》裡,都有有關《九九歌》的記載。在我國,19世紀末,陸續在西北地區發掘出許多竹木簡,上面也記載了《九九歌》。這些都印證了中國早期數學萌芽之作《九九歌》的歷史悠久,而且廣為流傳。

在日常生活裡,很多人已經將來源於《九九歌》的九九乘法口訣倒背如流,在我們得心應手的使用它時,甚至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歷史傳承和我們當下的生活是多麼地密切相關,可以說《九九歌》已經以九九乘法表的內化形式刻進了每個中國人的大腦裡,而這一成就得歸功於我們的祖先,以及在歷史過程中所有為此而付出努力的中國的數學老師們!

相關焦點

  • 英國小學引進中國的九九乘法表!
    日前有媒體報導,來自上海徐匯區的數學老師為英國埃塞克斯郡的哈裡斯小學學生上數學課,教授九九乘法表在數學計算中的運用。那麼,九九乘法表對英國學生是否有用,這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對此,有教育界人士稱,因為語言系統、文化傳統不同,九九乘法表確實效果有限。不過,《一課一練》英國版將把九九乘法表改為當地學生熟悉的「12×12乘法表」。
  • 英國眼饞中國數學能力,引進九九乘法表後,水土不服難接受!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這耳熟能詳的九九乘法口訣表是否喚起了你小學那段痛苦不堪的記憶呢?但現在回望過去,我們更多的是慶幸當時老師父母的耳提面命。因為熟背九九乘法表一直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第一塊敲門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陪伴我們這麼多年的九九乘法表以及它近年遠渡英國的故事吧!
  • 中國九九乘法表火了!英國趕忙引進:難怪中國人數學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九九乘法表除了作為一種運算工具之外,早已演變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產物之一,自問世到現在已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老古董」般的存在。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自然吸引了不少國家的注意。
  • 「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迅速走紅,老外:難怪中國人數學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九九乘法表除了作為一種運算工具之外,早已演變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產物之一,自問世到現在已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老古董」般的存在。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自然吸引了不少國家的注意。其中英國早在幾年前便將我國的九九乘法表引進到國內,一時間走紅英國,這讓不少英國人表示,中國人這樣算數實在太聰明了。
  • 英國引進中國「九九乘法表」,英國人才發現中國人是這樣算數的
    我們當時不是很了解乘法口訣的魅力,覺得它就是一個學習工具,其實它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文化。好的文化模仿不來,現在,九九乘法表已經被英國引進,但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如果大家不知道口訣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也應該聽說過口訣的在別的朝代的歷史,相信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在這本書裡面,吳承恩就寫到九九八十一難。成型的乘法口訣是西漢年間,比之西方早了600多年,現在印度和波斯等地區學習的口訣就是從絲綢之路傳入。
  • 中國九九乘法表震驚英國,九九口訣究竟有多厲害?
    然後最近英國報導的新聞我們發現他們真是言而有信啊,中國的數學老師已經在英國的小學當中開始教他們九九乘法表了!>數學的藝術帶進了英國教室)Teachers from UK shocked by Chinese multiplication table(英國老師都被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嚇尿了!)
  • 英國引進中國「九九乘法表」,英國人:原來中國人是這樣算數的
    在教育這一塊,古人一向嚴謹,他們從無到有創造了許多澤被後世的算數定理,九九乘法表就是其中之一。眾所周知,中國古代一向重文輕理,就算是科舉考試,也是以文採決勝負的。於是,這就導致數學不怎麼受待見,只能在小圈子裡流行,而精通此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 英國眼饞中國數學能力,引進九九乘法表後,卻「水土不服」難適應
    實際上這首古詩裡蘊含著我們小學倒背如流的"九九乘法口訣"。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九九乘法歌訣》又叫做"小九九"。小學二年級所學的"小九九"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很多人學的時候應該也有疑問,為什麼叫九九乘法口訣呢,明明是從"一一得一"開始的。
  • 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 改為12×12
    繼《一課一練》後,「九九乘法表」也進英國啦!日前有媒體報導,來自上海徐匯區的數學老師為英國埃塞克斯郡的哈裡斯小學的學生上數學課,教授九九乘法表在數學計算中的運用。九九乘法表對英國學生是否有用?這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假如九九乘法表變成英文……
    小E笑而不語,先用一張圖來告訴你英國人有多麼不會算數吧。英國的《衛報》在報導中國老師進校園教乘法表時,用的標題是「Chinese teachers bring the art of maths to English schools」,將「九九乘法表」稱為「數學的藝術」。你覺得英國媒體太誇張?
  • 我們從小就會的「九九乘法表」,英國引進,當成小學生的畢業要求
    身為中國的孩子,我們從小就接受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接受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一些傳統文化,我們從小,甚至在我們沒有上小學時候就已經開始學會了背古詩,背九九乘法表,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中國孩子最基本的教育基礎。在很多上小學的孩子中,都是會背這九九乘法表的,給出一些簡單的乘法都是可以在最快的時間裡運算出來,中國人的算數水平也是出了名的,在數學方面也是數一數二的,這是很多外國人比不了的,就是因為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九九乘法表最為基礎,我們中國人的算數才會有這麼突出的成就。
  • 中國的「九九乘法」口訣表震驚英國,究竟有多牛!
    記得前一陣子還有新聞報過英國人的數學太差,計劃從中國引進數學老師的計劃的新聞,究竟英國人的數學有多差呢?
  • 原來只有中國才用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後,才發現中國人太聰明
    說到九九乘法表大家都不陌生,九九乘法表是每一個開始學習乘除法運算的小學生都必須掌握的運算口訣,也是數學運算的基礎口訣,小時候在背誦九九乘法表時,也確實下了些功夫,當時也覺得這個運算口訣應該是全世界都通用的,可是現實還真不是這樣的。
  • 中國九九乘法表傳入英國或將改為12x12乘法表
    不過,在《一課一練》之後,「九九乘法表」也進英國啦!  據《新聞晨報》,日前有媒體報導,來自上海徐匯區的數學老師為英國埃塞克斯郡的哈裡斯小學的學生上數學課,教授九九乘法表在數學計算中的運用。九九乘法表對英國學生是否有用,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對此,有教育界人士稱,因為語言系統、文化傳統不同,九九乘法表確實效果有限。
  • 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剛到手就責怪:為啥不是世界通用呢?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年不間斷的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對於未知領域探索者。有了他們初步的探索成果,一些理論觀點才逐漸發展成熟,中國古人很有智慧,留下許多文化瑰寶。例如數學原理,醫書古籍等等,到現在我們依舊可以使用,可其他國家引進了我們的發明,卻十分惋惜,這是為什麼呢?
  • 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後,才發現中國人這樣算算數,簡直太聰明了
    說到九九乘法表大家都不陌生,九九乘法表是每一個開始學習乘除法運算的小學生都必須掌握的運算口訣,也是數學運算的基礎口訣,小時候在背誦九九乘法表時,也確實下了些功夫,當時也覺得這個運算口訣應該是全世界都通用的,可是現實還真不是這樣的。
  • "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後,才發現中國人的算術和我們不一樣
    那就是九九乘法表,只要是上小學我們就會在家長老師的督促下背誦它。可謂是我們每個中國孩子最基本的數學教育了。  所以提到九九乘法表也是絲毫不陌生了。只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其他國家不一定就接觸過這個知識了。那麼在"九九乘法表"沒有被引進英國的時候,英國是怎麼算數的呢?國與國之間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又有著什麼樣的差異呢?
  • 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使用後卻責怪中國:為啥不能世界通用?
    歷史上的中國擁有很多的發明,比如司南,造紙術,這樣的發明給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當然在被西方國家模仿學習的同時,古代的算術也漸漸嶄露鋒芒,而作為代表的「九九乘法表」就被如今的英國引進到自己的國家,然而本應該是一件樂事,不過英國人食用後卻開始責怪中國:為啥不能世界通用?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是誰發明了九九乘法表?
    不知是不是受了中國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刺激,英國政府在年初要求所有兒童在小學畢業前,都應該學會12以內的乘法表。這不,前兩天,來自上海的兩位數學老師在倫敦一所學校的課堂上教起了小學生學「九九乘法表」,英國教育部負責學校改革的官員還參加了旁聽。在中國學生看來,英國政府下的這個所謂的「任務」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從小就熟背的九九乘法表讓我們擁有不藉助計算器算出任何乘法算式的「神奇」本領。背了這麼多年,你知道九九乘法表是怎麼來的嗎?
  • 道江湖 | 裡耶秦簡:九九乘法表
    「九九乘法口訣」最早見諸書端,可在春秋戰國的《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找到,像「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六六三十六」等句子。關於「乘法口訣」,還有一則小故事。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想做霸主,便發出告示招賢納士。有天,一位書生模樣的人來應招,就將「九九八十一……六六三十六……二二而四」的「乘法口訣」背了一通,在場的大臣們都覺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