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八位皇帝,六位有帝號,兩位死於非命,末代皇帝反而得到善終

2020-12-18 蘭川城

三國時期的魏國,在歷史書中被稱作曹魏,也被稱作「前魏」或「先魏」。從220年12月曹丕稱帝算起,到265年12月司馬炎逼曹奐禪讓為止。

曹魏歷經五位皇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再加上追封的三位皇帝曹騰、曹嵩、曹操,共有八位皇帝,其中六位有帝號,曹芳和曹髦沒有帝號。

魏高帝曹騰

曹騰(100年~159年),字季興,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曹騰很早就入宮做了宦官,在漢安帝時期,陪當時的太子漢順帝劉保讀書,很受劉保看重。

十一歲的劉保繼位後,曹騰升為中常侍。此後宦官與外戚梁氏勾結,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梁氏專權。

建康元年(144年),劉保去世後,其兩歲的兒子漢衝帝劉炳繼位,然而不到半年劉炳就夭折了。此時大臣們想要立年長的清河王劉蒜,但是大將軍梁冀為了便於自己掌權,立了8歲的劉纘為帝。

此時朝臣分為兩派,一派堅持要立劉蒜為帝,以梁冀為首的另一派稍作妥協,想立15歲的劉志為帝。

曹騰對梁冀說,劉蒜為人嚴明,而劉志年幼,立劉志大家可以長保富貴。明確表示了對梁冀的支持。梁冀很快毒死劉纘,立劉志為帝,是為漢桓帝。曹騰因擁立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升任大長秋。

太和三年(229年),曹叡追封曹騰為高皇帝,曹騰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獲得帝號的宦官。

魏太帝曹嵩

曹嵩,字巨高。曹騰的養子,曹操的父親。曾任大司農、太尉。

興平元年(194年),曹嵩帶家人去兗州投奔曹操,途中全家被陶謙部將所殺,曹操因此攻打徐州並屠城。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後,追封曹嵩為太皇帝。

關於曹嵩的出身,一直以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是西漢相國曹參的後人;一種說他本姓夏侯,過繼給曹騰後改姓曹。

但是根據2013年,復旦大學依據DNA的研究成果。曹嵩既不是曹參的後人,也跟夏侯氏沒有關係。他很有可能是曹騰的堂侄。

魏武帝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

曹操從討伐黃巾軍、董卓開始起步,逐步攻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地方豪強,北徵南匈奴、烏桓、鮮卑等部族,統一中國北方。興屯田水利改革賦稅,開創建安文學。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國,定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冊封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曹操去世。同年,曹丕稱帝後,追封曹操為武皇帝。

魏文帝曹丕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次子,母親是卞夫人,與曹彰、曹植、曹熊是同母兄弟。

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成為世子。延康元年(220年)稱帝後,兩次親徵伐吳。採納陳群的建議,確立九品中正制為選官制度。著中國最早文學批評專著《典論》,建安文學代表人物,與曹操曹植合稱「建安三曹」。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諡號文皇帝。

魏明帝曹叡

曹叡(204年~239年),字元仲。曹魏第二位皇帝,曹丕的長子。母親是甄氏,曹叡繼位後被追諡為文昭皇后。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後,曹叡繼位。之後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數次擊退諸葛亮北伐,以及東吳孫權的進攻,平定鮮卑,攻滅遼東公孫淵。

青龍三年(235年)之後,曹叡開始大興土木,耽於享樂。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諡號明皇帝。

邵陵厲公曹芳

曹芳(232年~274年),字蘭卿。曹魏第三位皇帝,曹叡的養子。

因為曹叡的親生兒子全部夭折,曹芳從小被收養在宮中,來歷不詳,可能是曹彰的孫子。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後,曹芳繼位,由曹爽和司馬懿輔政。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專權。

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擁立高貴鄉公曹髦繼位。

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稱帝後,封曹芳為邵陵縣公。

泰始十年(274年),曹芳去世,諡號厲公。

高貴鄉公曹髦

曹髦(241年~260年),字彥士。曹魏第四位皇帝,曹丕之孫,曹霖之子。

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擁立高貴鄉公曹髦繼位。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不滿司馬氏專權,親自帶領宮中宿衛和僕役去討伐司馬昭,被司馬昭部將成濟所殺,年僅十九歲。

事後成濟被司馬昭夷滅三族。

魏元帝曹奐

曹奐(244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曹魏第五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曹操之孫,曹宇之子,和曹叡是堂兄弟。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被成濟所殺後,司馬昭決定立曹璜為皇帝。郭太后下詔讓曹璜改名為曹奐,繼曹叡之祀,以曹叡養子的身份繼位。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建立西晉。之後司馬炎封曹奐為陳留王,宮室在鄴城,一切禮儀跟之前相同,享受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算是歷代亡國之君中結局最好的。

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曹奐去世,諡號元皇帝。

三國曹魏開國皇帝曹丕,確立九品中正制為選官制度,兩次親徵伐吳

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人,高平陵之變奠定基業

相關焦點

  • 末代皇帝溥儀的七位老師,個個書法高手!
    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有七八位:陸潤庠、陳寶琛、羅振玉、王國維、朱益藩、梁鼎芬、袁勵準等,這些人裡,不是狀元就是翰林出身,學術造詣非凡。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溥儀老師的書法!陸潤庠同治十三年,殿試中陸潤庠一舉奪魁,成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狀元,辛亥後,留清宮,任遜位末代皇帝溥儀之師。
  • 秦朝有幾位皇帝
    秦朝一共有幾位皇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傳三世,共 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共兩帝一王分別是:始皇帝嬴政,二世胡亥,秦王子嬰。
  • 給光緒當「親爸爸」的慈禧,與清朝最後5位皇帝的關係有多複雜
    二、同治與光緒,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很快機會出現了,這場機會下讓她與接下來幾位皇帝,乃至全中國產生最為緊密的連接。1861年鹹豐皇帝去世,但是年輕的同治皇帝沒來得及接手皇位,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后,聯合幾位大臣,發動「辛酉事件」,將年輕的皇帝架空,形成所謂「垂簾聽政」的局面。
  • 八位盛唐皇帝:六位是正妻所生的嫡子,兩位是小妾所生的庶子
    期間總共有太宗、高宗、孝敬皇帝、中宗、睿宗、少帝、玄宗、讓皇帝八位皇帝。從宗法意義上來講,八位皇帝都是以嫡子身份,登上皇帝寶座。太宗、高宗、孝敬皇帝、中宗、睿宗、讓皇帝是如假包換的嫡子。其中的孝敬皇帝李弘、讓皇帝李憲是追封的皇帝。他們的母親,都是如假包換的皇后。唐中宗李顯的嫡子李重潤,被武則天殺了。
  • 歷史上三位廟號為「英宗」的皇帝,全部命運坎坷,有一位死於非命
    一般皇帝駕崩後,繼任者會考慮他們生前功績、德行等等,為他們取一個稱號,以便入宗廟讓後世供奉。而取的這個稱號,就是「廟號」。在歷代的皇帝中,廟號並不唯一,也就是說會有重合的情況出現。今天,我們重點來說說廟號為「英宗」的皇帝。在我國歷史上的統一王朝中,一共出現過三位「英宗」,在《諡法》中:「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表面上看,「英宗」這個廟號雖不算極大的褒獎,但也算是正面肯定。
  • 我國422位皇帝中只有24位是嫡長子,嫡長子繼承制幾成擺設
    應該說,他雖然比不上西漢的景帝劉啟,但在位期間政績還是可以的,也算是難得的明君。 可見,兩漢中的五位繼承了皇位的嫡長子,合格的也就兩個,並且還不是一般的合格,超越了後世許多帝王。 2 唐朝二十一位皇帝中,有六位是嫡長子即位。 大唐氣象萬千,皇室之間的血腥鬥爭那也是排在歷代之首。
  • 100位太子,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古代太子是最危險的職業?
    在歷史上,無數太子命運悽慘,甚至不等即位便死於非命。哪怕是最終能登上帝位的,大多也免不了在生理或心理上遭受到非人的摧殘,因此還造就了不少心理變態的皇帝。 歷朝太子概況——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太子不得好死。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兩千多年的王朝史上,從秦始皇起到清末帝止,大約曾出現過72個王朝、442位皇帝。那麼在理論上也應該有400多位太子或者儲君,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 中國所有諡號「高」的皇帝,僅有6位,還有3位追尊的高皇帝
    高皇帝是古代中國皇帝諡號之一,簡稱「高帝」,是一個評價非常高的諡號。根據諡法,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所以一般只有開國皇帝才能得到諡號「高」,最著名的那位當然就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在中國歷史上,高皇帝的數量不多,僅有6位,還有3位是追尊的,沒有做過皇帝。
  • 末代皇帝溥儀為何沒有子女,他到底有什麼難言之隱呢?
    末代皇帝溥儀,一生三次為帝,有5位後宮娘娘,但是他卻一直都沒有子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其中到底有什麼難言之隱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了解真相。據說他並非完全沒有子女,有一個女兒,只是不是他的孩子罷了。
  • 劉姓霸氣,皇帝專業戶,92位皇帝,統治中國1009年!
    劉姓一共出現了92位皇帝,約佔中國歷史總皇帝數的七分之一(中國歷史上稱帝人數有600餘人),統治時間長達1009年之久(含重疊年限)。故民間有「劉天下,李半邊」之說,在中國的歷史上,劉姓曾被套稱為帝王之姓《古今圖書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載「大約得姓之尊、稱帝之貴,無過於劉」。
  • 清代12位皇帝能力排行榜:第一名無人敢質疑,乾隆只在中間遊
    清代12位皇帝能力排行榜:第一名無人敢質疑,乾隆只在中間遊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一直以來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似乎對於清朝的歷史,大家提及的比較多的要不就是康雍乾三朝,要不就是慈禧宣統這些末代帝王,不得不說著對清朝的其他皇帝很不公平,好像清朝除了康熙雍正乾隆之外就沒有什麼出名的皇帝了,所以小編今天就來做一個清朝皇帝能力排名,讓大家初步了解一下清朝的皇族。 No.12宣統帝
  • 為什麼漢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帝,而唐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宗
    其實「帝」這個稱呼與「祖」,「宗」又很大的不同,如果你仔細的話會發現唐朝以前的皇帝稱呼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帝」,比如最後一個帝「隋煬帝」,「魏明帝」,「晉武帝」等等。唐代以前皇帝的稱呼就是「朝代名+一個修飾字+帝」。而唐朝之後皇帝稱呼最後一個字是祖或宗,「朝代名+一個修飾的字——祖或宗」。
  • 西漢一共12位皇帝,為何僅4位有廟號,他們分別是誰
    廟號是古代皇帝,被供奉在家廟中,所稱呼的名號。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暴增,加上新即位的皇帝,往往都會給父祖輩上美諡,因此諡號久而久之,已經無法真正顯示對皇帝的評價。這時候,廟號反而取代了諡號的這一作用。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有三人不在裡面?
    皇帝去世以後,都要安葬在各自的陵墓之中,陵墓的規格和隨葬品,也是極盡的奢華,不過也有作為皇帝,沒有被安葬在應有的皇帝陵墓中,在明朝就有這樣的現象,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座陵墓。明朝的十三座陵墓到了現代社會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那為什麼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皇帝,能夠被安葬在皇陵中,剩餘那三位皇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葬入皇陵之中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政治中心遷移的問題。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那麼清朝除了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康熙雍正乾隆,還有哪些皇帝呢?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清朝共有276年歷史,經歷了12位皇帝,這些皇帝都有哪些特點呢,且看課代表來解析——
  • 清朝的皇帝(上)
    清朝的君主總共有十二位,從皇太極建立清朝到末代皇帝溥儀有十一位皇帝。清朝入關以來總共有十位皇帝。清朝的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後金天聰,後改清朝崇德),福臨(順治,入關後第一位皇帝),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嘉慶),旻寧(道光),奕詝(鹹豐),載淳(同治),載湉(光緒),溥儀(宣統)。以上為十二帝的名字和年號。
  • 曹操爺爺非等閒之輩:從零起步當太監,先後受到4位皇帝器重
    公元229年,三國時期魏國的皇帝曹叡(曹操的孫子)追尊曹騰(曹操的爺爺)為高皇帝,使其成為曹魏政權六位有尊號的皇帝之一,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尊為「皇帝」的太監。據悉,曹騰是沛國譙縣人,由於家境貧寒,早年被父親送進宮裡做了太監。
  • 中國歷史上共有422位皇帝,只有這幾位稱得上千古一帝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稱始皇帝以後,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這漫長的2132時光裡,中國共出現了422位皇帝。這些皇帝有的雄才偉略、氣吞山河『有的中興之治、開疆拓土,當然更多的是守成之君,碌碌無為。那麼在這422位皇帝中,哪些能被稱為千古一帝呢?
  • 三國一共有11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劉禪,最短的又是誰?
    在三國這短短60年間,竟然出現了11個皇帝,而在這其中,竟然有一直被後人譏笑扶不起的阿鬥劉禪。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又是哪位呢?我們今天一起來探究一下。三國時期的曹魏皇帝,老曹家出了最多的皇帝,總共5個,由於種種原因都是短命皇帝。首先是曹丕。曹丕篡漢於220年,建立魏國,並由此開啟了三國時代。
  • 歷史上沒有諡號的三位皇帝前兩位是父子關係,最後一位淪為戰犯
    但是,無數個皇帝裡面,卻是有三個皇帝沒有自己的諡號,這在皇權至上的古代,這一點是很不平常、很古怪的一點。特別是三個皇帝裡面,竟然有著秦始皇嬴政,這真是讓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