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有幾位皇帝

2020-12-16 騰訊網

秦朝一共有幾位皇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傳三世,共 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共兩帝一王分別是:始皇帝嬴政,二世胡亥,秦王子嬰。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故又稱趙政,漢族(當時稱「華夏」),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戰略家,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朝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第十八子,扶蘇之弟,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自幼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喪,在趙高、李斯的幫助下,逼死扶蘇,繼而又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從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下令始皇后宮無子者皆從死輪搭,在埋葬秦始皇時把全部工匠封死了在驪山陵墓裡。徵調材士五萬人屯衛鹹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陳勝、吳廣起義。左丞相李斯與右丞相馮去疾、大將軍馮劫上書請求停止修建阿房宮,減輕各種苛捐雜稅。

秦末王嬴子嬰

秦末王嬴子嬰,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嬰,或單名嬰。秦朝最後一個統治者,在位僅46日。子嬰的身世並無定論。他是秦帝國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世稱「秦三世」。初稱皇帝,後來改稱「秦王」,在位46天,史稱「秦王子嬰」。子嬰性格仁愛,有節制。秦二世胡亥被弒後。趙高迎立始皇帝嫡長臘高拿孫子嬰即皇帝位。其後不久,子嬰依趙高建議,廢帝號,稱秦王。子嬰即位念宏五天後,趙高企圖招引起義軍到鹹陽並承諾殺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嬰知道後先下手把他殺死,並誅殺趙高全家。四十餘日後,劉邦首先進入關中,到達灞上後勸子嬰投降,並得到子嬰的同意。子嬰用繩綁縛自己,並攜同皇帝御用的玉璽和兵符等,親自到劉邦軍投降。秦朝在子嬰投降的一刻正式結束。劉邦沒有處死子嬰,而是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不久,項羽亦率領大軍到達關中。劉邦因無力抗爭而撤退。項羽進入鹹陽城後,立即殺死子嬰,並進行了大屠殺,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

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秦朝的皇帝和丞相:真的是皇帝最厲害嗎?
    秦始皇滅六國後,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用王號並不足以顯其業,於是稱自己為「皇帝」。可統一天下之後的秦朝真的是皇權至高無上嗎?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丞相官職演變夏朝時在官制中設立了三公九卿。《禮記》中記載:「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 秦朝「胡亥墓」,歷史上最寒酸的大一統王朝皇帝陵,沒有之一
    在一些史書上,胡亥被記載成了篡位的皇帝。當時的趙高篡改了詔書,秦始皇本想將扶蘇立為皇帝,結果被趙高篡改成了胡亥。那麼胡亥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呢?可以確定的是,秦始皇的子女中,除了胡亥,其餘的全部死於他的手中。胡亥當皇帝期間,也不是個好皇帝,此人昏庸無能,任用小人趙高,直接導致了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因此胡亥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敗家子。
  • 中國皇帝順序大全,16朝225位,收藏這張表就夠了!(秦朝-隋朝)
    秦朝<鹹陽>簡介:秦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功高震主未必一定會被殺,歷史上功高卻安然無恙的例子也不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臣子識時務懂進退;二是皇帝有足夠的胸懷,他們雖有猜忌卻只是不予重用而不會殺之以絕後患,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 古代最有實權的3位皇帝,漢代、明代與清代各一位
    大家都知道,封建社會前期,嬴政建立秦朝,將我改成朕,僅供自己一人使用,中國的皇帝制度才就此建立起來。從此之後,皇帝一直處於國家政治權利金字塔的頂峰,一直到明清兩朝時出現了皇親國戚幹預朝政、皇帝的母親或祖母垂簾聽政,這種皇帝制度才得到削減。
  • 中國所有諡號「高」的皇帝,僅有6位,還有3位追尊的高皇帝
    高皇帝是古代中國皇帝諡號之一,簡稱「高帝」,是一個評價非常高的諡號。根據諡法,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所以一般只有開國皇帝才能得到諡號「高」,最著名的那位當然就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在中國歷史上,高皇帝的數量不多,僅有6位,還有3位是追尊的,沒有做過皇帝。
  • 秦國皇帝列表及簡介 秦國皇帝列表及名字
    說到秦國的皇帝列表的問題,小編覺得這個問題提得不算好,因為沒有把秦朝和秦國的真正概念搞清楚,所以提出的問題讓人覺得十分的絕望啊,不知道怎麼回答啊
  • 古代皇帝天天上早起上早朝嗎?除了這幾個皇帝,基本沒人上早朝
    古代皇帝天天上早起上早朝嗎?除了這幾個皇帝,基本沒人上早朝努力工作、比較開明的古代帝王形象深深印在每個人的腦海中。他們的日常工作是除了看奏摺之外,還要和大臣們開會。熬到很晚還不睡在那裡批奏摺。那麼他們在早朝的表現如何?他們堅持每天早起嗎?
  • 中國最有貴族氣息的一個姓氏,人口超過了七千萬,出了66位皇帝!
    百家姓是幼兒啟蒙教材,但很多小夥伴都誤以為中國的姓氏僅僅只有一百個,其實不然,中國的姓氏大概有兩百多個,前一百個姓氏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七,前十七個姓氏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這十七個分別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姓。
  • 中國最有貴族氣息的一個姓氏,人口超過七千萬,出了66位皇帝!
    百家姓是幼兒啟蒙教材,但很多小夥伴都誤以為中國的姓氏僅僅只有一百個,其實不然,中國的姓氏大概有兩百多個,前一百個姓氏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七,前十七個姓氏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這十七個分別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姓。
  •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對世界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秦始皇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同樣也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同時期的美洲還處於部落形式,美洲的本土居民印第安人是以部落形式生活,還沒有產生國家,也就談不上有皇帝了。同時期日本處於彌生時代,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其文化還是受到中國以及朝鮮半島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的,稱為彌生文化,還屬於原始氏族社會。
  • 中國近500位皇帝,稱千古一帝的只有4位,楊廣上榜,第1無人能及
    而在這2000多年中,總共出了494位皇帝。有些皇帝勤勤懇懇,在歷史也籍籍無名。有些皇帝則為中國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四位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的皇帝。中國近500位皇帝,稱千古一帝的只有4位,楊廣上榜,第1無人能及。第四,隋煬帝楊廣。說起楊廣,有些人可能意見很大。
  • 秦朝以後的開國皇帝諡號 為何始終圈定這三個字?
    諡號是過去給地位較高或較有身份的死者的一種稱謂,是對其生前功績與品行的蓋棺定論。根據《逸周書·諡法解》:「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先秦時期,周天子及各諸侯國君、夫人、卿大夫等皆有諡號。然而秦朝國祚不長,自漢建立後,又恢復了諡號制度。「諡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俗話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古人尤重「身後名」,而這諡號就是對其生前功績與品行的蓋棺定論。故而,諡號也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中較為精深的學問。
  • 古代皇帝有「明君」「暴君」,那麼皇帝若是傻子,能傻成什麼樣?
    中國古代有很多優秀的皇帝,例如劉邦、劉徹等人,他們聰明絕頂,知人善任。但是也有很多「智商欠費」的皇帝。如最為人熟悉的秦朝二代皇帝胡亥。秦二世雖然為秦始皇所喜愛,但是他父親也知道胡亥是非常愚蠢的,所以將皇位傳給自己大兒子扶蘇。
  • 古代第一完美皇帝,被尊為「聖人可汗」在位23年,卻被稱頌千年
    古代第一完美皇帝,被尊為「聖人可汗」在位23年,卻被稱頌千年隋朝的隋文帝楊堅在位23年(公元581年--公元604年),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攸歸下詔宣布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 從秦朝到清朝的歷史循環
    因為他不想讓扶蘇當皇帝。他想讓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繼位,胡亥能力比較差,只喜歡吃喝玩樂,好操縱,趙高可以藉機獲得大權。於是趙高經過與李斯和胡亥的密謀,篡改了秦始皇的詔書,捏造了扶蘇的罪名,要他自殺。扶蘇很聽話,秦朝的政治特點就是執行命令不打折扣,所以馬上自殺了。於是胡亥當上了皇帝,一上臺就胡作非為,不斷折騰,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 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位皇帝,其中最傑出的是哪幾位?
    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中國歷經23個朝代,83個王朝,出現過將近500位皇帝。在這些人中有具體出生卒年月的大約209人,而這在209位皇帝當中活到80歲以上的只有5個,活到50歲以上的不到整體的30%,這些人的平均年齡只有39.2歲,所以在古代皇帝竟然成為了一個高危職業。
  • 秦朝為什麼短命——秦朝滅亡原因的分析
    這種情況下,百姓對國家的對外戰爭就有了積極性,也保證了秦國上下一心,因而造就了一支令世人聞之喪膽的虎狼之師,在當時,商鞅變法確實對秦國統一天下,結束戰亂有莫大的幫助。 當然,不是沒有人跟秦朝皇帝反饋過這個問題,李斯曾建議秦二世減少徭役,停止修建阿房宮,卻被秦二世投入大獄,最終身死族滅,有了李斯等人的前車之鑑,又有多少官員敢於直言呢?更別說違抗政令了,各級官吏為了不受牽連,也只能把秦朝的暴政貫徹到底。畢竟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起義,也是因為在押送農民去驪山修陵途中,農民跑了大半,劉邦擔心自己受到牽連,所以反了。
  • 我國422位皇帝中只有24位是嫡長子,嫡長子繼承制幾成擺設
    我國歷史上,自秦始皇起,到溥儀退位,總共有422位帝王。這當中,只有24位皇帝,是由嫡長子即位的。 這也就引出了一個幾千年來縈繞在人們心中的一個政治議題:到底是立長還是立賢,才能讓權力平穩過度的同時,又能保證選到明君? 這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又或者說是一個答案眾多的問題。
  • 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國利用十年時間,橫掃六國,實現了華夏大一統,建立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