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皇帝和丞相:真的是皇帝最厲害嗎?

2020-12-16 發現昨日

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耗時10年陸陸續續兼併了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國家,繼而秦攻百越,從此完成了全國統一大業。秦始皇滅六國後,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用王號並不足以顯其業,於是稱自己為「皇帝」。可統一天下之後的秦朝真的是皇權至高無上嗎?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

丞相官職演變

夏朝時在官制中設立了三公九卿。《禮記》中記載:「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周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通典·職官一》),也有的版本說三公為司馬、司空、司徒,又以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九卿。所以說三公是中國古代最尊貴的三個官職,而這時的三公的地位就相當於丞相。

夏朝疆域圖

春秋時期到秦朝時期是丞相的創立期。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廢除了分封制度,設立郡縣,這樣皇帝不再通過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對下層人民進行統治,改為任命官員向全國發號施令,這樣就使得原本的血緣關係被地緣關系所衝擊,原本的世卿世祿體系被官僚體系衝擊,最終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並且以官僚體制為主、世卿世祿為輔的政治體制。這樣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但由於「官不下鄉」往往在鄉裡是以姓氏、血緣關係為紐帶結成家族集團構成自治。家族中的族長族老往往具有很大的權力,甚至可以處置族人的性命。

丞相的權利

荀悅曰:「秦本次國,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無三公官。」秦國時雖然沒有設立三公,但是設置了左右丞相用以取代三公。秦朝以左為尊,故而左右丞相中以左丞相為尊。這個時候的丞相就是中央政府中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長官,他們通常要輔佐皇帝處理全國大大小小的事務,朝中每每有重要的事情皇帝都要召集公卿、 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議,避免獨斷專行。而一般的政務由丞相決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諮詢,丞相有時可以封駁皇帝的詔書,也可以對皇帝的命令持保留態度。

影視作品中的宣太后

公子稷舊事

秦武王抗鼎死後,宣太后想要立公子芾為秦王,並取得了右丞相樗裡疾的支持。但是趙武靈王非要迎回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回秦國為秦王。群臣紛紛反對,最終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作為秦武王同父異母兄弟的公子稷順利回到秦國並得以繼承秦王之位。

秦始皇像

秦朝最初設立丞相的目的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但是由於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職位和巨大的權力往往會對皇權有一些限制。最終導致皇權與相權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歷史上往往在先皇去世,新皇尚未登基或者君弱臣強的時候,相權往往會越過皇權,對國家進行治理,甚至有的時候竟然能夠決定新皇的產生。這是在設立丞相時所意料不到的。

相關焦點

  • 秦朝有幾位皇帝
    秦朝一共有幾位皇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傳三世,共 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共兩帝一王分別是:始皇帝嬴政,二世胡亥,秦王子嬰。
  • 解讀《簡讀中國史》4、為何歷代皇帝都叫皇帝,可丞相卻不叫丞相?
    解讀《簡讀中國史》4、為何歷代皇帝都叫皇帝,可丞相卻不叫丞相?作者張宏傑老師的付費音頻課程《極簡中國史》,推薦給所有的同學們。第五類權臣,這些人就厲害了,他們可是經過層層鬥爭爬上來的,非常強悍,一旦皇帝懦弱或者遇到特殊的歷史機遇,這類人就會崛起。其他的還有朋黨,就是官員結黨,讓皇權難以控制。地方割據,地方勢力做大做強,不聽中央指揮,還有敵國外患與農民起義。政治這個東西真的很難搞,從秦到清的歷史,主要特點就是頻繁的改朝換代。
  • 皇帝問什麼東西最大,丞相思索一番回答,皇帝便重賞了他
    在朝為官,如果官至丞相那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丞相擁有很大的權利,是皇帝非常倚重信賴的人,那麼能當上丞相的一般都是非常有才學的人,不說便看群書,那也得學富五車吧。偏偏凡事都有例外,北宋的丞相趙普便是這個特殊的存在,因為他不但沒有學富五車,反而非常的不喜歡看書,雖然他的學問不是很多,但是輔助皇帝治理國家可是有一套的,因此不能因為他沒有學問就小瞧他。
  • 秦國丞相李斯之所以能發跡,真的是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的啟示嗎?
    談秦說漢(330)秦國丞相李斯之所以能發跡,真的是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的啟示嗎? 於是,秦始皇將李斯升職為丞相。李斯能得到呂不韋的賞識推薦,又被秦始皇所重用,也說明其除了嘴皮子厲害、會寫報告外,實際的工作能力也是不錯的。
  • 秦朝丞相,李斯真的是千古罪人嗎?
    隨著電視劇《大秦賦》的熱播,很多秦朝的歷史人物又再次出現在大家的討論範圍內,而李斯作為秦朝的丞相,他的所作所為,也讓後世之人產生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李斯是秦朝的罪人,如果不是李斯秦朝就不會那麼快滅亡!」
  • 秦朝「胡亥墓」,歷史上最寒酸的大一統王朝皇帝陵,沒有之一
    在一些史書上,胡亥被記載成了篡位的皇帝。當時的趙高篡改了詔書,秦始皇本想將扶蘇立為皇帝,結果被趙高篡改成了胡亥。那麼胡亥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呢?可以確定的是,秦始皇的子女中,除了胡亥,其餘的全部死於他的手中。胡亥當皇帝期間,也不是個好皇帝,此人昏庸無能,任用小人趙高,直接導致了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因此胡亥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敗家子。
  •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這些古代的官職究竟都是負責什麼事務的
    秦始皇廢除了之前的分封制,開始以郡縣制來治理國家,不得不說這個秦始皇還真的是非常厲害的皇帝,郡縣制就如同我們現在社會的省、市、縣這樣的劃分,這樣的治理方式很好的避免了分封制產生的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中央的統治地位。 #歷史#除了利用郡縣制治理國家外,秦始皇還設立了三公九卿的制度,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再厲害。
  • 秦國皇帝列表及簡介 秦國皇帝列表及名字
    說到秦國的皇帝列表的問題,小編覺得這個問題提得不算好,因為沒有把秦朝和秦國的真正概念搞清楚,所以提出的問題讓人覺得十分的絕望啊,不知道怎麼回答啊
  • 不是皇帝,真相顛覆你的認知
    我們大部分中國人的認知是,皇帝不是應該高高在上嗎?皇帝說的話,大臣們不是只能照辦嗎?皇帝不就是政府的首腦嗎?其實不是這樣的,為了說明白這些問題,我們要從漢代的政府組織說起。漢朝是承襲了整個秦朝的制度,又因為秦朝存在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我們可以把漢朝的制度看作是我們中國統一以後,進入帝國時代的制度源頭。漢代的政府組織分成了皇室和朝廷。皇室的代表是皇帝,同時也是國家元首。皇帝有一個自己的秘書處,在當時叫做六尚,分別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尚書。
  • 太子揚言要殺丞相,丞相微笑不語,結果老皇帝剛死,太子也被賜死
    太子揚言要殺丞相,丞相微笑不語,結果老皇帝剛死,太子也被賜死說起古代的封建制度,最大的莫過於皇帝的一人的權利。不過隨著朝代的變遷,朝廷的制度也在隨之改變,慢慢的出現了很多與皇帝分權的職位,那就是宰相也稱之為丞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還是那句話胳膊擰不過大腿,一些大是大非上面還是要得到皇帝的允許。
  • 中國古代丞相和宰相誰權力大?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比如說古裝劇經常出現我的「丞相」、「宰相」和「相國」這幾個詞吧,古裝劇用得可謂隨心所欲。事實上這些稱呼可不是隨便用的,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區別可大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古代的丞相和宰相都是僅次於皇帝的人物,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其實兩者並不相同:首先古代所說的丞相是一個正兒八經有編制的官職,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丞相存在了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自稱什麼?乾隆帝的自稱最霸氣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秦始皇能夠一統天下,與手中的謀士和武將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些人的出現,才能夠讓秦始皇一統天下。一統六國之後,秦始皇建立了秦朝。這個朝代僅僅存在了15年的時間,不過它對後世的影響力超過了任何一個朝代。單單從大一統的角度來說,秦朝的影響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後來的朝代幾乎都以秦朝的大一統為藍本進行統一。
  • 古代最有實權的3位皇帝,漢代、明代與清代各一位
    大家都知道,封建社會前期,嬴政建立秦朝,將我改成朕,僅供自己一人使用,中國的皇帝制度才就此建立起來。從此之後,皇帝一直處於國家政治權利金字塔的頂峰,一直到明清兩朝時出現了皇親國戚幹預朝政、皇帝的母親或祖母垂簾聽政,這種皇帝制度才得到削減。
  • 何謂「白板皇帝」?皇位交接,王朝更替的時候,什麼最重要?
    傳國玉璽的由來歷史秦始皇帝嬴政一統六國,併吞八荒之後,曾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為材料,雕琢了一枚手掌大小,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周身印有雲龍花紋的璽印,象徵著自己的皇位承命於天。從秦始皇開始,後世但凡皇位交接,王朝更替的時候,傳國玉璽就成了唯一的標誌性信物,稱皇帝而沒有傳國玉璽,就無法得到天下人的承認,又被稱作「白板皇帝」,可見此傳國玉璽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的地位輕重。傳國玉璽雖然舉足輕重,但一生的命運可謂是顛沛流離、命途多舛。秦始皇南巡時期,傳國玉璽不慎跌入洞庭湖中,後被人拾得奉上。
  • 李伯重:皇帝最重要的權力是什麼?
    因此近代以前的國家權力主要是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則是行政權的附庸。行政權又可分為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 帝制中國的國家權力也主要是行政權,且其行政權也主要由執行權、監察權與決策權組成。在理論上,這些權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皇帝要依靠臣下去做各種工作,而要他們做工作就要給他們相應的權力,因此皇帝必須「出讓」一部分權力給臣下。
  • 宰相和丞相是什麼意思?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官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如北宋侍中兼樞密副使宰相黃中庸,但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個概念。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廢中書省和丞相,從而在制度上宰相制度便結束了。
  • 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同一個意思嗎?兩者區別很大!
    導語: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同一個意思嗎?兩者區別很大!古代皇帝地位至高無上,獨攬國家權力於一身,萬萬人之上,無人能與其相提並論,但不可否認的是除皇帝外,還有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被古代的諸多能人競逐,這就是所謂的相位。可讓不少人感到迷糊的是,這個相位到底是丞相還是宰相,許多人傻傻認不清楚,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嗎?首先,本質不同。
  • 萬曆皇帝給日本丞相下了一道聖旨,鬧出笑話,現存於大阪博物館
    提及歷史上有名的不上朝的皇帝,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明朝的萬曆皇帝。這位皇帝在張居正死後,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開始荒廢政事,不理朝政。國家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之下,出現了許多的漏洞,到最後明朝只能逐漸走向滅亡。
  • 歷史上的皇帝大多穿黃顏色服飾,為何宋朝皇帝特立獨行偏愛紅色?
    事實上歷朝歷代的皇帝們並不都穿黃色。在商周時期,人們崇尚的是黑色,商朝時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玄色便是黑色,因此當時人們普遍尊崇黑色,而到了周朝,周天子的衣食住行幾乎都和黑色有關,《禮記·月令》中記載:「天子居玄堂左個,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旗,衣黑衣,服玄玉」,可見當時人們對黑色的喜歡。
  • 浙江滿分作文:老師,你真的看見皇帝的新衣嗎?
    說實話,丹叔憑藉高中語文老師的身份,憑藉近四十年的閱讀體驗,憑藉多年的寫文經驗,丹叔不得不羞愧地說一句:有些字丹叔真不認識,文章真的讀不懂啊。你這何止是生活在樹上,你這是生活在外太空吧。當第一位閱卷老師打了39分時,後兩位老師你們是有何勇氣打出了50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