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是大學嗎?對於教育行業,特別是高等教育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很滑稽,但是在全社會來看,的確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大專肯定是大學,但是在事實中,很多人不將大專看成大學。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每年6月高考(今年因為特殊情況延遲)後的志願填報和大學錄取工作,必定引發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且不說城市,即使是偏遠的鄉村,只要有參與高考的高中畢業生,那麼周邊方圓幾公裡內的鄉鄰都會關切其錄取情況。可是每年的熱鬧都是在高考志願填報和本科批次錄取階段,一旦本科錄取結束,開始專科階段的錄取,社會關注度就驟然下降,幾乎可以說是跳水式的下滑。即使是很多從事高考志願填報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也不脫此窠臼,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教育部每年5月左右都會發布一份當年的高等教育學校名錄,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一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740所,其中本科高校1272所、專科高校1468所。從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來看,專科高校的數量略高於本科高校的數量,本科高校佔比46.4%左右,這與每年高考本科錄取人數約佔錄取總人數的43%左右基本一致,也就是說高校的招生規模與學校數量規模呈正相關關係。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教育部對專科的歸類就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學校難道不叫大學嗎?估計在全球各國都無法解釋這個邏輯吧,全球各國都將專科歸類於高等教育,都將專科學校叫大學教育吧。
其實,從高等教育的規劃出發,本科和專科都是大學,但是其本質還是有區分的,我們看到本科分研究型(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學研究型(這個體量很大,很多的工科院校屬於此類)、教學型(這個就是一個純學歷教育);而專科從大方向來看是職業技能教育,它不是研究型教育、不是理論型教育,而是實踐、技能型教育。再說通俗一點,本科是培養研髮型人才、高級技術人才,專科是培養初中級技術型人才、一線技工;一個是理論型人才,一個是實踐型人才。
可是我們的高等教育大擴招時代,都將研究型人才的本科教育無限擴張,而嚴重忽略了職業技能型的專科高等教育,從而出現了本科教育的不斷擴張,而職業技能型的專科教育卻日益萎縮,並不被廣大人們所接受。
我們再來看看每年的高考志願填報,最受大家歡迎的是計算機類、財經類、工商管理類、醫學類、理學類專業,而應用型的工學學科,其實是最接近職業技能高等教育的一個門類,每年這個門類招生人數佔本科的30%以上,其中卻只有計算機類最受大家歡迎,因為計算機類專業更趨向於研究型、開發型,與應用型的初中級技術型人才培養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再看機械類專業,為什麼它的招生量與計算機類接近,但越來越不受大眾歡迎,因為機械類畢業生要進工程,成了一線技術工人,與大眾心目中的研究型、白領型定位背離。
大專文憑有用嗎?當然有用。研究與生產是要配套的,機械製造大國德國,他們大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都不是研究型的本科畢業生,而是技能型的本專科畢業生,才能將研究型人才的成果,轉化成我們生活中能實際應用的技術、設備,反過來,才能更進一步促進研究的發展。
所以,在每一個省市,每年的高考中,還是有一批頂尖的高職專科院校,他們能吸引到本科線上的高分學生,因為在他們那,能真正培養出應用技能型人才。而大量的高職專科院校,純粹為擴招而生,辦學質量、辦學實力、辦學投入等等都遠遠不足以支撐學生的需求,從而造成目前這樣一種窘境,專科不是大學。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說一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