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時光,那些成長路上奮鬥的汗水,歡笑的瞬間,有趣的人和事,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話題吧。
網友一:
大專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如果能考上本科,哪怕是一個三本,誰又肯選擇大專呢。
一般來說,選擇大專只有三種情況。
第一,本科實在欲望,哪怕是三本也遙不可及,退而求其次,只能選擇專科。
第二,達到三本分數線,但是家庭經濟條件太差,負擔不起高昂的學費,只能讀大專。
第三,達到本科分數線,但是志願報高了,最後被第十志願錄取。不想復讀,只好去讀大專。
網友二:
說學歷沒用的人,雖然他們說的也是客觀現實,但總體來說還是眼光短淺。讓孩子去上大專,而不去打工的父母,是有點格局的,讓孩子寧願早幾年打工,雖然務實,但格局不高。因為上了大專,增加了孩子的未來發展彈性,有可能有用,有可能無用,但至少增加了彈性。讓孩子打工,他很難重新學習知識了,未來發展彈性下,局限性大。
上大專三年,花錢不掙錢。打工或學手藝,掙錢不花錢。打工掙的錢,比大專畢業後的工資還高。這確實是客觀事實。然後,你想過一輩子很長很長沒有?大專生畢業,同樣去工廠打工,因為有文憑有知識,可以升為文員、質檢、技術員,甚至管理人員,人生是可以提升的,接觸的人也多,層次也高,世面也大,生活會更充實。相反,高中畢業基本就在生產線上工作,一輩子很難轉型發展。人生的格局受到很大局限。
網友三:
之所以選擇讀大專還不是因為高考考不上公辦二本以上高校,昂貴的公辦二本(以前的三本、獨立學院)又讀不起,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的讀大專了。雖說專科學歷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是很強,但是也不是說專科學歷就一點用處沒有了。
很多同學上大專院校並不止步於此,他們不甘於現實,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更有價值。所以很多的大專生僅僅是將專科當做成自己更進一步提升學歷的跳板,通過專升本考取本科學歷,然後再考取研究生學歷。
網友四:
考上大專,因為學費不去讀的人,非常非常少!不管其他物價怎麼漲,比如房價翻了幾十倍,但是大學的學費真的沒怎麼漲,二十年前大約四五千塊,二十年後的2018年大部分還是四五千塊(我說的是公辦統招),而且還有各種助學金和國家補助。所以以前存在考上學但上不起的情況,現在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
而且現在的大專,也比較務實一些了,第三年基本都是實習;考上了你不去上,出去打工的話,高中畢業能幹什麼?還不如讀大專,第一既能獲得學歷,第二又能結識一批同學。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傻,考上卻主動放棄的情況也非常少。
網友五:
當然是因為考不上本科不得不去大專吶,選擇從何談起?而且不是有些,是大部分高考的失敗者都在上專科。
怎麼說呢,大專也算是個大學,總比高中文憑好一點兒,當年高考差一分被本科大學錄上,我也去上了大專,但是我並不是衝著大專文憑去的,說實話現在的環境,大專文憑作用不大,我是以大專為翹板再考本科,曲線救國,後來我也成功了。
網友六:
但凡讀了十幾年學的考生都想讀一個好學校,之所以選擇大專就讀無非就是因為分數不夠,其他到沒有什麼原因。至於你問題中的描述我個人持否定的態度,說句不好的聽的話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能讀好學校誰又不願意去呢!
難道說大專畢業就沒找到好工作的嗎?學歷的的確確是一塊敲門磚,但是真正能對你起到幫助的是你自己的能力,真正學有所長的時候肯定是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如果大學四年或者大學期間整天渾渾噩噩度日,到最後埋怨讀大學沒用!是真的讀大學沒用,還是你自己的沒用呢。
不管怎樣,年輕就是我們張揚和狂熱的資本,珍惜校園時光,努力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相信未來都是美好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