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2020-12-09 淺淺媽媽育兒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讀書寫作,喜歡分享備孕、孕期、育兒知識,喜歡我的文可以關注我哦!

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

孩子本來很乖,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他變得「不可理喻」,即便是上了幼兒園,仍然亂發脾氣,動不動就哭給你看,有的家長忍不住就會揍孩子,但是並沒有效果,孩子該怎麼鬧還是怎麼鬧。

孩子上幼兒園這個階段正處於敏感期、叛逆期,他的這些表現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是接納、疏導,而不是「火上澆油」,讓孩子的行為更糟糕。

對於孩子的敏感、叛逆,家長應該掌握下面這些方法。

◎接納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有個小朋友剛過完3歲的生日,本來還覺得孩子又大了一歲應該更懂事了,但是孩子的表現讓家長很無奈,比如家裡有個藥箱,爸爸媽媽不讓她玩,但是她偏偏要玩,還弄得藥箱裡的藥撒的到處都是。這樣的行為太多,最後爸爸氣急了就打了她,還給她立了規矩,孩子當時是哭了,但是第二天又該怎樣還是怎樣了。

這樣的場景應該在很多家庭中上演過,本來是個乖寶寶的,怎麼突然就變成了「小惡魔」?讓家長真是措手不及。

其實了解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後,你就知道他並不是有意的和家長對著幹,因為他有了獨立的意識,想自己拿主意,想自己做事情,不想被家長控制,但是因為還是小,有些事情並做不好,導致了家長嫌孩子叛逆,孩子卻反抗的局面。針對孩子的敏感、叛逆,家長要注意下面五點。

(1)家長要認識到,敏感、叛逆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

其實我們的成長也會經歷,只不過我們沒了印象。家長說起我們的時候,肯定會說小時候真是太調皮了,打都不管事。孩子的成長有兩個很關鍵的階段,一個是3歲左右的「第一反抗期」,另一個是11-15歲左右的「第二反抗期」,也就是青春期,這兩個階段的孩子都是有些「不可理喻」的。

家長必須首先接納孩子的叛逆,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導他表達出來,有意識的讓他自己做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讓孩子聽話。當然也不能一味的寬容,還是要有是非觀念的。

(2)認識孩子「自我意識的強烈」

自我意識的增強是孩子這個階段最明顯的心理特徵,他想擺脫家長,什麼都想自己嘗試。我家淺淺之前有一天非要自己去上廁所,但是打開臥室門一看外面黑著燈,但是她硬是沒用我,自己打開燈解決了。她能自己做的事情,比如穿衣服一回生兩回熟嘛,就讓她自己穿好了,穿了幾次就熟練了。我做飯的時候她也要幫忙,開始的時候我也挺煩她添亂的,但是發現你好好的說,讓她做什麼她還是很樂意的,我摘蘑菇的時候,就讓她幫我弄……

孩子做這些事情,其實也是在鍛鍊,孩子往往因為一些事情跟你反抗,其實就是想表現自己的獨立,他有能力自己做了,家長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吧,家長要耐心的對待他的要求。

(3)嘗試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無理要求

孩子年幼,即便有了自我意識,但是思維意識簡單,不僅叛逆而且敏感,尤其是秩序敏感,他覺得怎麼個秩序就該怎麼做。在我家淺淺身上也表現了出來,比如我的手機,淺淺是不會讓她爸爸拿的。什麼東西在什麼地方,她還得放到哪裡去。

有的時候孩子的行為讓家長看起來有點無理取鬧,有的時候家長煩躁,孩子也煩躁,孩子煩躁是因為事物沒有按照他理解的進行,家長煩躁是因為孩子的無理要求。其實有的時候,孩子的做法並沒有什麼不對,他只是想有秩序,家長不妨順順他,理解他的這種看似無理的要求。

(4)甜言蜜語,給孩子戴「高帽子」

孩子總是會被好奇的事物吸引,家長不妨利用這一點,比方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不妨故作神秘的問:「你知道媽媽最喜歡什麼樣的孩子嗎?」孩子會感覺很好奇,媽媽這時候再說:「媽媽喜歡聽話的孩子,喜歡愛乾淨的孩子,喜歡講禮貌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正面的語言激勵。孩子喜歡表現自己,他應該就會乖一會兒了,這個時候媽媽再表揚孩子,表揚他真棒。次數多了對於緩解孩子的叛逆總會有效果的。

(5)對孩子的各種情緒,家長要給予一定的關注、理解和尊重

家長要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不管孩子是興奮、快樂或悲傷、孤獨時,家長都能夠給予一定的關注、理解和尊重。

◎孩子發脾氣要疏不要堵

孩子在叛逆期發脾氣是很正常的,但是發脾氣的時候要疏導不要堵。這個時候的孩子,你指責打罵只會讓孩子的氣焰更囂張,更叛逆。孩子長時間發脾氣,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另外家長不能對孩子過於溺愛,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屈服,也會讓孩子在無形中養成不好的習慣。

(1)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正確引導發脾氣的孩子

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需求,不要過多地對孩子進行限制,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獨立意識,可以有效避免孩子亂發脾氣。另外要注意孩子的生理需求,孩子困了、餓了的時候容易發脾氣,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滿足他基本的生理需求,了解孩子的喜好,陪著他一同做他感興趣的事情,會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機會。

如果孩子正在發脾氣,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對他溫柔的說一些緩和情緒的話,要有同理心,慢慢的平靜他的情緒,再慢慢的教導他處理自己的情緒。

另外家長要注意轉移注意力,孩子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一轉移他就忘記剛才的不愉快

(2)讓輸了後發脾氣的孩子懂得輸的意義

孩子爭強好勝是好事,但是也應該有接納失敗的內心,不能輸不起。讓孩子體驗成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如果失敗了,要給他鼓勵,讓他學會接受挫折。

◎尊重孩子的個性,少命令、多溝通

父母總覺得孩子小,什麼事情都不讓他自己做,孩子明明想自己做但是獨立的想法得不到滿足,所以他會因此叛逆反抗。

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經說過:「父母經常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叫孩子做事,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很難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而一直在命令中做事的孩子,會缺乏主動性,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1)要尊重孩子的個性

孩子應該自由發展,家長不能強行把孩子塑造成一個沒有特點的雕塑,不要總是命令孩子怎麼怎麼樣,而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尊重他的個性,比如孩子對某種藝術行為感興趣,不妨深入的培養,而不是讓孩子只能學習。

(2)少命令多溝通

我們成人也不喜歡總是被別人命令,孩子也是一樣的,尤其是3歲左右的小傢伙,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更急於表現自己的獨立。家長應該跟孩子多商量,讓他做選擇,而不是直接用命令的口吻跟他說話,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對於淺淺,寶爸說我直接讓她做啥事就行,不過我不會那麼做,因為寶爸有時候就命令淺淺不能做什麼,而淺淺從來不會答應。相反,我每次會跟她商量著來,她就會很樂意做了。所以,多跟孩子溝通,把你的想法告訴他,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跟他商量,他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就會配合你了。

(3)多從孩子的年齡段出發和孩子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點不和我們成人一樣,家長不能拿我們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應該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的言行,提要求不要超出孩子的年齡層次。

「居高臨下」的育兒方式,孩子是很難接受的。

(4)固定親子相處時間

親子陪伴是很重要的,孩子多感受父母的關愛,父母多傾聽孩子的內心,及時對他的要求做出回應,也會讓孩子減少叛逆的機會。陪伴孩子的時候要專心,不要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洗衣服的,專門拿出一定的時間,全身心的投入才更能讓孩子滿足。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發洩出來

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有些家長就會煩躁斥責孩子鬧什麼鬧,只會讓孩子鬧的更厲害。孩子也有煩躁的時候,不妨讓孩子一個人在那發洩一會兒。

(1)先處理孩子的情緒,然後告訴孩子如何發洩

孩子的認識還是不足,無法用足夠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情緒,父母難理解孩子的內心,憑藉成人的想法來推測,只會讓孩子的情緒不好。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因為什麼出現了不好的情緒,然後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孩子看到你的理解往往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2)理解孩子總說不,然後幫助他接納別人

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形成,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觀念,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就是對別人的要求說「不」。由此可見,孩子之所以做出這些「反抗性」的行為,主要是有了一定的自我主張,想自己獨立,這並非什麼壞事情。

面對孩子說「不」,家長應允許他們無理取鬧,可以當作是他們的好奇心在作怪,這樣就可以容忍孩子了。在此期間,家長不要對孩子表現出失望的情緒,不要輕易加以幹涉,也千萬不要一味地壓制他,要試著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他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贊成和鼓勵,發展孩子的動作技巧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用無限的耐心幫他平穩地度過這一反抗期。

在孩子總是說「不」時,家長不必急于堅決執行自己的想法,可以試著拿出多種不同的意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怎樣教「人來瘋」的孩子

有的孩子是人來瘋,人越多他越鬧騰,你管他反而把他惹得惱了,弄得家長面對客人很尷尬。

弗洛伊德定律分析,「人來瘋」是人類自我表現欲的無端彰顯。一個正常人由於種種原因受到了輕視或漠視時,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各種機會表現自我,達到吸引他人眼球、引起人們對自己注意的目的。而展現自我達到目的的最佳機會就是家裡來了生人、客人或不常見的長輩的時候。

對於這類孩子的特點,家長可以這麼做:

(1)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這類孩子更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不妨多跟孩子談心,多帶孩子出去玩耍,讓他接觸更多的人。在一些人口稀少的家庭中,可能突然又人來訪,孩子會很好奇,所以表現的異常熱情讓人反感。如果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大家都圍著孩子轉,讓他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所以在家裡有客人的時候,也覺得客人應該關注自己。

(2)讓孩子參與接待客人

在家裡來人的時候,與其讓他人來瘋,不妨讓孩子參與到接人待客中,讓他幫著給客人拿水果,表演個節目等,把他當做一個「小大人」對待,然後適當的表揚他做得好,如果(期待孩子出現的行為)那就更好了,本來就希望得到關注的孩子,當然樂於這麼做來獲得讚美了。

面對叛逆期、敏感期的孩子,你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相關焦點

  •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三個叛逆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說起叛逆期,很多家長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青春期,事實上,除了最讓家長頭疼的青春叛逆期,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會有兩個必經的叛逆期。 01 第一個叛逆期:兩歲左右 到了兩歲左右,家長們會發現,家裡的乖寶寶忽然間變成了「小惡魔」,經常做一些讓人難以捉摸的事情,比如進門的時候非要自己開門;穿衣服只能是媽媽幫忙,別人幫忙穿了就哭;凡事總喜歡以「不」字開頭,最喜歡用「不」字來回應你的指令。
  • 寶寶也有叛逆期?寶寶進入叛逆期,家長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要到青春期才會進入叛逆期,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在嬰幼兒時期就有了。 一般來說,孩子的叛逆期有三個時間段,分別是2-3歲,7-8歲和青春期。那麼2-3歲的寶寶叛逆期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呢?
  • 理解叛逆期寶寶:為什麼你們總是不聽話?
    兩歲的幼兒似乎一下從乖寶寶變成了時刻都在說「我不,我不」的叛逆寶寶,這讓很多新手父母束手無策。「我家的小惡魔」系列繪本中的「小惡魔」形象,由多位寶媽票選而來,展現了家有叛逆期寶寶的生活日常。對於孩子來說,「小惡魔」笑笑就是自己的分身;對於大人來說,叛逆的笑笑其實也是曾經的自己。
  •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小天使化身「小惡魔」,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
    一般來說,孩子在2歲的時候會進入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也就是人們經常說得「可怕的兩歲」。如果說2歲之前的小孩子是「小天使」的話,那麼2歲的孩子則會被 很多家長說成是「小惡魔」,別看人家年紀小,一言不合就要和家長對著幹!
  • 2歲「叛逆期」,家長管教有技巧,4個「高智商」方法馴服熊孩子
    孩子成長曆程中,難免會經歷叛逆期,不再乖乖聽從父母的話,總喜歡對著幹。說到叛逆期,家長認為青春期時候的叛逆才是孩子的叛逆期。其實不然,兩歲的孩子會迎接第一階段的「叛逆期」。孩子2歲叛逆期,家長講道理沒有用在孩子兩歲以前,孩子對家長的話語可謂是言聽計從的,可過了兩歲的娃,卻變得越發難以管教,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這個問題了呢?往往孩子這個時期的叛逆期,家長跟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 2歲「叛逆期」,家長管教有技巧,4個「高智商」方法馴服熊孩子
    孩子成長曆程中,難免會經歷叛逆期,不再乖乖聽從父母的話,總喜歡對著幹。說到叛逆期,家長認為青春期時候的叛逆才是孩子的叛逆期。2歲叛逆期,家長講道理沒有用在孩子兩歲以前,孩子對家長的話語可謂是言聽計從的,可過了兩歲的娃,卻變得越發難以管教,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這個問題了呢?
  • 2歲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家長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2歲叛逆期
    俗話說「兩歲的孩子狗都嫌」,兩歲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經歷過的家長朋友一定都明白從一個乖乖懂事的小天使,瞬間化身為一個難對付的小惡魔,「寶寶,吃飯了」,「我不吃,我不餓,我要吃雞蛋,我要吃包子」,「寶寶回家玩吧,天黑了」,「我不要,我還要再玩一會」……
  • 家長該如何管教叛逆期的孩子
    我們是過來人,也有過叛逆期,深知對孩子的叛逆處理不當會給孩子、家庭、學校和社會帶來危害,以致孩子不能成才、家長悲傷、學校被拖累、社會被危害的惡果,家長必須探索孩子叛逆期的處理方法。第二,在校期間,特別是到了初二、初三正當孩子的生理逐漸發育時,叛逆期就隨之而來了,但由於學校老師忙於升學壓力,急於提升學生成績而忽視叛逆的事情,沒有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和關心幫助,也沒有和學生家長溝通,造成孩子叛逆。
  • 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孩子一生三次叛逆期該如何度過?
    另外,除2歲左右的寶寶叛逆期外,孩子還會經歷其他叛逆期嗎?......看完今天的這篇文章,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家長該如何應對雖然第一叛逆期在西方被稱為「可怕的兩歲」,那麼,家長該如何去做呢?1.控制情緒,保持冷靜當「憤怒的小人」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家長絕對不要硬碰硬,一定要自己先保持冷靜。
  • 寶寶有這3個「討人嫌」的表現,是進入了2歲叛逆期,家長及時引導
    2歲的孩子處在身體和生理的發育期,很多孩子的心裡也產生自己「小九九」。 時而調皮搗蛋,時而古靈精怪,很多家長們都覺得自家娃簡直是一天一個變化。甚至很多家長都覺得家裡的這隻「小惡魔」還是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的時候可愛。 那麼2歲的孩子真的不好管教嗎?
  • 娃第一個叛逆期,究竟有多恐怖?4招保命!高智商「懲罰」孩子
    所以,正確認識孩子的叛逆期、懂得如何應對是至關重要的!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平穩度過呢?今天,就讓科大大(ID:kexueyuer2012)好好跟大家聊一聊!,才能教會孩子尊重其他人的物權。所以家長在這一階段的引導非常重要,只有學會正確溫和的處理方式,才不至於讓孩子在今後的路上跑偏。
  • 孩子進入叛逆期怎麼辦?家長正確引導,語言表達很重要
    孩子進入叛逆期怎麼辦?家長正確引導,語言表達很重要把一個孩子撫養成人非常不容易,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時期是非常叛逆的 ,不聽父母話,非常任性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進入到叛逆期,很多的家長都會經常生氣,經常打罵孩子,以為這樣能夠讓孩子改過來,其實不然,這樣的話不僅孩子改不過來,還容易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
  • 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當乖寶變成「小惡魔」,寶媽可以這麼做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我們都知道孩子到了十幾歲就會進入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不好管教,經常和家長對著幹,可寶媽們知道嗎?其實寶寶在2、3歲的時候也是有叛逆期的。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
  • 孩子瘋狂的叛逆期幾乎把家長氣瘋?別焦慮,家長這樣做輕鬆應對?
    鄰居家的孩子2歲半,經常能聽到他媽媽說孩子進入的瘋狂的2歲,孩子做什麼都要鬧上一鬧,一言不合就順地打滾,每一個細節都要符合他(她)的想法,各種哭鬧折磨家長的耳膜和心臟。家長應當清醒地認識到2歲孩子的叛逆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主見,在探索新鮮事物的同時,也會對世界充滿畏懼,因此,才會出現情緒上的變幻莫測。
  • 進入詛咒敏感期,孩子變身「狠話狂人」,家長應該這樣做
    導讀:進入詛咒敏感期,孩子變身「狠話狂人」,家長應該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該如何度過?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存在一個錯誤觀念:就是認為孩子的叛逆期只有一個,那就是小學四五年級到高中的青春期。2歲的孩子啥都不懂,怎麼就叛逆呢?大多數的孩子在2-4歲,即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俗稱「寶寶叛逆期」),這也是父母最頭痛的時期。
  • 孩子叛逆期家長怎麼辦?
    家長也會很困惑:孩子叛逆了嗎?叛逆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經階段,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四、家長面對叛逆期孩子怎麼做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 孩子進入「幼兒叛逆期」,不聽話又粘人,如何正確引導?
    說起叛逆期,很多人想到的是青春期叛逆期,差不多上初中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別強,最喜歡跟家長對著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青春期叛逆期並不是人生的唯一一個叛逆期,在寶寶差不多2-3歲的時候,也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寶寶叛逆期。
  • 如何幫寶寶順利度過叛逆期?
    我也算是開了眼界,這哪裡是我的圓爺,分明是被小惡魔附身了嘛。寶寶1歲半到3歲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寶寶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而自己卻往往不能明確表達。這種說不清道不明又時常不被家長所理解的苦悶感,讓他們會突然大發脾氣,甚至像圓爺一樣,變成一個小惡魔。其實育兒書上那些方法在寶寶情緒不是太激動的時候,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但遇到一些比較極端的心緒發洩時,家長和孩子之間最溫柔,最親密的互動,才是化解這場危機的最好方法。
  • 孩子2歲以後,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哭鬧打人,家長該如何應對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行為特點,家長們將會面臨不同的煩惱。寶寶兩三歲左右的時候,正是難帶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寶寶行為能力程度在40%左右,而大腦發育卻已經達到了70%,行為能力和大腦發育有一個短暫的不匹配階段,襯託出孩子格外淘氣,家長覺得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