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清明,小表妹又來家裡做客了。
這一次,她沒有讓我給她放《熊出沒》(因為之前動畫國產被我"批評"了)
而是拿出iPad,請我陪她看——鬼片。
就在我鼓起勇氣、下定決心、假裝要回公司加班的瞬間...
「鬼」片的音樂響了起來...
我一聽,這不是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嗎?
原來,小表妹說的「鬼」是——無臉男。
是哦,這樣看來,宮崎駿的每部動畫都是鬼片,噢不,妖怪片。
《幽靈公主》裡的神獸、《懸崖上的金魚姬》裡的波妞...宮崎駿不知不覺地把日本的妖怪文化演繹到了巔峰。
同時,日本幾乎所有動畫、電影、文學作品,也都離不開妖魔鬼怪,甚至可以說,日本的妖怪文化貫穿了整個日本歷史。
▲《西遊記百鬼夜行圖》左上角是孫悟空
雖然這麼重要,但這些妖怪並非日本原創,70%都來自中國。關鍵是中國的鬼怪到了日本後,讓中國人自己都目瞪狗呆。
* 在中國,鬼多半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的存在,但在日本,鬼則是妖怪的一種。因此以下統稱為妖怪。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妖怪文化。
日本妖怪有上百種,簡單來說,可以兩類:死了的、死不了的。
▼
先來說說「死了的」妖怪,也就是擁有(過)生命的動植物、人類。
A
日本Vs中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鬼一般指人死後的靈魂,而萬物修煉成的精靈,則用妖精、妖怪等詞來形容。而日本文化中的鬼則有固定形象,與其說是「鬼」,仍是妖怪中的一種。
它們一般頭上長角,頭髮捲曲,口中長有兩顆大牙,生有尖爪,上身赤裸,腰間披一塊虎皮裙,手執一條狼牙金棒。
此妖既然叫做「鬼」,其實是從中國而來。
日本學者馬場明子在《鬼的研究》中提到:
日本鬼的形象,與鬼門的方位有關。在中國的《山海經》中,東北方向(醜寅之間)為眾鬼出沒之所,即鬼門。
醜和寅,分別對應著牛與虎。日本鬼頭上生牛角,嘴中長虎牙的形象,正是引經據典而來。
▲《雄鬼圖冊》羅聘 局部
B
日本Vs中國
顧名思義,骨女就是一副骷髏模樣的女妖,平時以人皮遮掩真面目。
人皮很美,引得風流好色的男人趨勢若無,而在周圍的人看來,卻是一堆白骨和活人依偎在一起,相當恐怖。
骨女的殺氣而怨念很重,但一般只對那些薄倖不良的男人進行報復。
▲瀧夜叉姬操縱骸骨對戰
這樣的「骨感美人」可以追溯到《聊齋志異》中赫赫有名的畫皮女鬼。
▲電影《畫皮》
C
日本Vs中國
白天他們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一旦夜幕降臨,不安分的脖子便開始不斷伸長,有些妖的脖子與身體乾脆分開, 在夜裡翱翔。
飛翔的頭顱是一個超能的武器,在夜間能夠襲擊人類,並吸取凡人的鮮血。
這種妖怪在日本一般叫做轆轤首,也就是脖子能像轆轤一樣伸縮自如的人,一般為女子。
這種部族一般生活在南方,夜間身首分離,以耳朵為翅膀,以蟲為食,到了早上頭顱又回到身體上。而一旦中途遇到什麼變故,頭顱回不到身體上,就會死去。
這種恐怖又有些滑稽的飛頭妖怪, 最初在中國被叫做落頭氏。在晉代的《搜神記》中就記載過:
三國時吳國大將朱桓,有位婢女,每晚睡著後,頭便會離開身體,從天窗飛出去,快天亮時才飛回來。
有次,同屋女伴起夜,看到棉被滑落,便替她蓋上身體。天蒙蒙亮時,婢女的頭顱飛回來,卻怎麼也找不到棉被蓋住的身體,最終力竭而掉到地上。
這位落頭氏,其實挺可憐的。在《搜神記》、《南方異物志》等古籍中,落頭氏並不是什麼害人的妖怪,只是一個奇異的部族而已。
D
日本Vs中國
日本的河童是個可愛的小妖怪,皮膚上長著鱗甲, 手和腳上長有類似青蛙的蹼,背上背有烏龜殼,像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孩子。
原本,河童生活在海底龍宮中,可以說是日本的水神。 隨著原始信仰的衰落,人們漸漸忘記了它的神性, 把它歸入到妖魔的行列中。
小妖怪在中國的祖先,叫做河伯,始出於《山海經》中的河伯是黃河之神。
不過這個神仙的名聲後來不太好。「河伯娶妻」,坑害民女的故事,就諷刺的這位淫神。傳說中,何伯還因為調戲洛神,被后羿射瞎了一隻眼睛。
▲ 九歌·河伯
不過河伯與河童雖相似,年紀總是大了許多。
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則記載了一種小怪物:
「如三四歲小兒,鱗甲如鯪鯉…膝頭似虎,掌爪長沒水中,出膝頭。小兒不知,欲取戲弄,便殺人」。
無論年齡、外貌、性情,都與日本的河童極其相似。
▲動畫中的河童往往被塑造成可愛的形象
▼
中國的妖魔鬼怪大多是失去了生命的動植物,但在日本規模最大的鬼怪卻是沒有生命、壓根死不了的,也就是第二類:付喪神。
他們都是日常用的器物,什麼小燈籠、小雨傘,長了耳眼口鼻,成為半器物半妖的妖怪。
▲左為女妖阿巖,因貌醜被丈夫拋棄,附於提燈上報仇
傳說,只要一件物品被主人防止不理100年,就會因心生怨念,吸收天地精華,變態成妖怪,危害人間,此類妖怪稱為付喪神。
這個妖怪的概念,其實也可以追溯到中國東漢時期。
「魅,老精物也」。——《說文解字》許慎
物老成精,由此又引申出「老魅」、「物魅」、「精魅」等等概念。「魅」,也就是日本「付喪神」的文化靈感和來源。
這個被國人遺忘的妖怪概念,卻在日本被認可了,還發展出精彩的妖怪器物文化。
▲ 成精的老木櫃,裡面的妖怪都是被主人遺忘的物件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主要是日本人的戀物情節,或者更確地說,是他們特別「惜物」,甚至延續到了日常的方方面面。
有一次去日本朋友家做客,無意間看到她疊襪子,不像我們習慣地把襪子捆成一個球。
問之,她的回答令我一震。
「襪子白天為我們工作已經很累了,晚上不能讓他們再這樣緊繃著了,它們也需要好好休息呢。」
他們不是單純的惜物,而是真正地把它們當做人一樣對待,尊重萬物,相信萬物有靈且美。
在日常吃飯時,要努力把面吃得大聲,一方面是對下面人的尊敬,也是對面本身的感激與敬畏。
在生活美學裡,日本人提倡「斷舍離」,把不要的東西扔掉。但是在丟棄每一件器物時,一定要好好地感謝每一件物品、感謝它們對我們的幫助。
▲ 分享一隻超萌的妖怪
對一切生靈懷有珍惜、膜拜之心,這也是日本妖怪文化產生的原因。
他們把大自然裡有太多自己看不見、摸不著,又無法控制的力量,稱之為妖怪,也因為這份對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讓日本的妖怪文化盛行。
▲在誦漢詩的妖怪
今天我們不是崇日媚外,只是提起飛頭蠻、河童這些日本妖怪,卻不知道他們其實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妖怪,甚至還有更多的中國妖怪,被湮沒在日本文化中...但是我們卻不知道,甚至不在意。
妖怪文化,也是中國文化裡很重要的一部分。說傳承中國藝術文化很空,不如從分享這篇文章開始吧~
* 本文內容資料參考 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END>
分享一隻
你最喜歡的中國鬼怪
滑至下方評論區留言
真愛們已迫不及待聽你發言了呢
同樣是過鬼節
中國人嚇得不敢出門
但西方卻玩起了cosplay
個個嗨得不行
這其中究竟是為什麼呢?
回復【鬼】
聽意公子為你解答
除了日常的圖文內容,我們還有一檔超超超有趣的藝術脫口秀節目。
每周一晚20:30,準時更新。
➤ 山海經竟是一本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