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23日,廣東省視光學會年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視覺健康論壇在東莞凱景酒店舉行。會議期間,廣東省視光學會教育專委會、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學與視光學系、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驗光配鏡中心聯合舉辦了視光學人才培養與發展研討會,作為2019中大眼視光學系畢業生20周年返校日系列活動之一。
研討會在6月22日下午舉行,由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眼科學與視光學糸主任卓業鴻教授(廣東省視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醫學會眼科分會副主委)主持,邀請了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餘敏斌教授、廈門大學眼科研究所所長劉祖國教授、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院長杜嗣河教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常務副院長張銘志教授、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建教授、湘雅二院深圳醫院黨委書記秦波教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教育教學處處長袁一民教授等眾多知名視光學教育專家。
研討會首先由余敏斌教授致辭,接下來是精彩的大咖訪談環節,由張銘志教授主持,餘敏斌教授、杜嗣河教授、卓業鴻教授和張建教授為訪談嘉賓,對中國視光教育是開展四年制還是五年制教育等熱門話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餘敏斌教授提出現階段視光學作為一個獨立的辦學專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從本科教育的模式上來講,有四年制理學模式和五年制的醫學教育模式,主要的問題在於目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視光人才培養,出現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生的就業選擇和社會需求之間極大的矛盾。中國的視光專業服務沒有變,視光專業是眼科亞專科的形式存在,而醫學學位的視光畢業生最終職業發展路徑和培養初衷相去甚遠。四年理學培養模式又面臨著招生吸引力不夠的問題。五年制模式不可避免對醫學基礎培養有削弱作用,必須足夠重視和思考。
杜嗣河教授介紹了香港理工大學目前的五年制培養模式。根據世界視光學組織(WCO)對視光的人才區分為四個級別,其中第二級眼科診斷服務(ODx)為特徵診斷和處理疾病,第一級眼科治療服務(OTX)可使用藥物等處理眼部疾病,有藥物處方權。香港理工大學在2009年成功升級為一級視光學培養,現在香港畢業生被認為和澳大利亞畢業生同等質量,可以考澳洲執業考試,並在澳洲註冊執業。可以認為香港視光專業跟歐美的水平是一致的。
張建教授談到溫州醫科大學的教學模式,認為四年制和五年制哪個更適合視光學在中國的發展是考驗眼光的一個問題,看一個學科的發展首要看社會的需求。目前老百姓對醫院體制下的健康服務信任度更高,因而更傾向培養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眼視光人才。對於眼科學與視光學的關係,溫醫提出眼全科服務模式(primary eye care),在眼全科裡所有的醫生必須既要懂眼科學,也要懂視光學。如果病人問題複雜,則需要眼科和視光學專科轉診,如雙眼視、斜弱視、白內障和青光眼等,目前在改革進行時。
卓業鴻教授作為中山眼科中心分管教學的副主任,從眼科學人才培養的高度看整體培訓架構的發展,雖然近3年中山眼科中心暫停辦眼視光學本科,但也看清楚了國內和國外的教育模式,既然國家有需求,就要順勢而為,中山眼科中心將以四年制理學和研究生為基礎進行多層次人才培養。
五年制醫學和四年制理學哪個更適合中國的國情,專家們都承認各有利弊,互相不能取代。張銘志教授主持犀利、風趣,整個訪談過程緊張又充滿火藥味。全場觀眾都為大咖們的精彩訪談所折服,並獲益匪淺。
接下來,各位教授分別圍繞人才培養話題進行專題演講,其中劉祖國教授在會上第一次展示了團隊近10年來在高度近視眼領域的研究成果,並提出視光學教育不能只看眼前,要考慮到十年、二十幾年的長遠健康發展。
研討會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撰稿 / 聶昊輝
編輯 / 陳偉國
審核 / 林 智
審核發布 / 卓業鴻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學與視光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