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佛教的人想必都知道在經律論三藏教典中,「經」專門指教主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可在大乘佛法經典中,有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卻不是佛陀所說,甚至不是出家人所說,而是由一位在家居士說的,這個實在難得稀有。而且這位居士大有來頭,連佛陀座下的十大弟子和大菩薩們都對他十分忌憚,只有大智文殊菩薩敢出面,與之分庭抗禮、論辯佛法。
要介紹這位身份不簡單的居士和他所說的經,還要從佛陀在世時的一次說法集會講起。
那時,佛在毗耶離城附近的庵羅樹園說法,八千名大比丘僧與三萬二千位大菩薩一同到此集會。這些大比丘僧和大菩薩個個都威名赫赫、道行高深,相好莊嚴、德智超群,神通廣大、威猛無畏,能護持正法、降伏魔怨,可演暢法音、廣度人天。
還有上萬名大梵天王、一萬兩千位天帝和天龍八部眾等也從各地來到此處聚集,聽佛說法。
眾位大比丘僧、大菩薩及無量諸天大眾等恭敬地圍繞在佛陀四周。佛陀莊嚴端坐在獅子座上,為大眾開演佛法。
毗耶離城有一位名叫寶積的長者子,這天帶領五百名長者子也來集會,他們個個手持七寶華蓋敬獻給佛陀,並向佛陀頂禮膜拜。禮拜完畢,寶積在佛前念誦了一首偈頌來稱讚佛陀。之後,寶積恭請佛陀為其開示菩薩修得佛國淨土之法。
佛陀便對寶積講道:「菩薩若想得到清淨佛土,首先要清淨其心。心清淨了,佛土自然也就清淨了。」
佛陀弟子舍利弗聽到這裡,心中暗想:「難不成佛陀當菩薩的時候心不清淨?不然我們這個世界為何如此汙穢不堪?」
佛陀神通廣大,自然知悉舍利弗心中所想,便對他說道:「舍利弗,你什麼意思?盲人看不見日月,難道是日月不清淨嗎?」舍利弗急忙答道:「不是的,不是的。日月是清淨的,只是盲人看不到而已。」
佛陀又說道:「舍利弗,是因為眾生的煩惱未除、業障深重才看不到佛國淨土。我的國土原本清淨莊嚴,只是你看不見罷了。」
於是佛陀以足趾按地,頓時三千大千世界被無數奇珍異寶裝飾起來,富麗堂皇,莊嚴無比,法會大眾發現自己都已端坐在珍寶蓮花之上。
佛陀問舍利弗:「你看我的國土清淨不清淨?莊嚴不莊嚴?」
舍利弗連忙答道:「佛陀國土確實無比清淨莊嚴,真是前所未見,前所未聞啊。」
佛陀又對舍利弗說道:「我的國土從來都是如此清淨莊嚴,只是為了度化根性劣鈍的眾生,才示現汙穢國土。」說罷,佛陀收回神足,霎時間世界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那時,在毗耶離城中有一位長者名叫維摩詰。此人曾供養無量諸佛,早已深植福德善本,證得無生法忍,辯才無礙,神通廣大,隨機攝化,普度眾生。他雖是在家居士,卻持守清淨嚴格的戒律。其實,此人大有來頭,他早已成佛,是古佛再來。如今為了幫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才示現居士相。他德高望重,樂善好施,深受國王的尊敬與民眾的愛戴。
如今,維摩詰居士為了度化眾生,而故意示現身患疾病。因為他患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和諸王子,以及百官眷屬等數千人都來探望,並向其請示佛法。
維摩詰居士心中暗想:「如今我臥病在床,大慈大悲的佛陀難道不會派人來看望我嗎?」
佛陀自然了知其心意,於是便派眾弟子中以「智慧第一」著稱的舍利弗前去看望。
舍利弗回稟佛陀道:「世尊,看望維摩詰居士一事我恐怕不能勝任。因為有一次我在林中打坐,正好被維摩詰居士碰見。他對我坐禪的方法進行了訓斥,聽完他的話,我竟無言以對。我和維摩詰居士的修行境界相差太遠了,所以不敢前去看望。」
然後佛陀又先後命「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頭陀第一」的大迦葉、「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說法第一」的富樓那、「論議第一」的迦旃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持律第一」的優波離、「密行第一」的羅睺羅、「多聞第一」的阿難前去看望維摩詰居士。
可佛陀的十大弟子都曾因為各自的修行方法問題而被維摩詰居士教訓過,故而都不敢前去。
接著佛陀又先後命彌勒菩薩、光嚴童子、持世菩薩和長者子善德前去看望維摩詰居士。可他們也都以不能勝任為由而推脫。
之後佛陀對文殊菩薩說道:「那就請你去看望一下維摩詰居士吧。」
文殊菩薩回覆說道:「那維摩詰居士確實不好應對。他通達諸法實相,了悟無上佛理,辯才無礙,神通廣大。儘管如此,我願秉承佛陀旨意,前去探望他老人家。」
會中大菩薩、佛陀弟子、無量諸天大眾等聽到此話,心想:「這回維摩詰居士和文殊菩薩兩位大士要對談佛法,必定十分精彩絕妙。」
有八千位菩薩、五百位羅漢和成百上千的天人願意隨文殊菩薩一同前往。眾人拜別佛陀之後,便向毗耶離城維摩詰住處出發。
之後,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精妙絕倫的佛法論辯。於是便成就了這部在佛教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維摩詰經》,也稱《維摩詰所說經》。
作者:襲非凡(非凡之音)
深入經藏,演暢法音,匡扶世道淨人心。
(本文系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