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典故:此人真厲害,佛祖十大弟子都怕他,只有文殊菩薩敢出面

2020-12-17 非凡之音

了解佛教的人想必都知道在經律論三藏教典中,「經」專門指教主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可在大乘佛法經典中,有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卻不是佛陀所說,甚至不是出家人所說,而是由一位在家居士說的,這個實在難得稀有。而且這位居士大有來頭,連佛陀座下的十大弟子和大菩薩們都對他十分忌憚,只有大智文殊菩薩敢出面,與之分庭抗禮、論辯佛法。

要介紹這位身份不簡單的居士和他所說的經,還要從佛陀在世時的一次說法集會講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那時,佛在毗耶離城附近的庵羅樹園說法,八千名大比丘僧與三萬二千位大菩薩一同到此集會。這些大比丘僧和大菩薩個個都威名赫赫、道行高深,相好莊嚴、德智超群,神通廣大、威猛無畏,能護持正法、降伏魔怨,可演暢法音、廣度人天。

還有上萬名大梵天王、一萬兩千位天帝和天龍八部眾等也從各地來到此處聚集,聽佛說法。

眾位大比丘僧、大菩薩及無量諸天大眾等恭敬地圍繞在佛陀四周。佛陀莊嚴端坐在獅子座上,為大眾開演佛法。

毗耶離城有一位名叫寶積的長者子,這天帶領五百名長者子也來集會,他們個個手持七寶華蓋敬獻給佛陀,並向佛陀頂禮膜拜。禮拜完畢,寶積在佛前念誦了一首偈頌來稱讚佛陀。之後,寶積恭請佛陀為其開示菩薩修得佛國淨土之法。

佛陀說法

佛陀便對寶積講道:「菩薩若想得到清淨佛土,首先要清淨其心。心清淨了,佛土自然也就清淨了。」

佛陀弟子舍利弗聽到這裡,心中暗想:「難不成佛陀當菩薩的時候心不清淨?不然我們這個世界為何如此汙穢不堪?」

佛陀神通廣大,自然知悉舍利弗心中所想,便對他說道:「舍利弗,你什麼意思?盲人看不見日月,難道是日月不清淨嗎?」舍利弗急忙答道:「不是的,不是的。日月是清淨的,只是盲人看不到而已。」

佛陀又說道:「舍利弗,是因為眾生的煩惱未除、業障深重才看不到佛國淨土。我的國土原本清淨莊嚴,只是你看不見罷了。」

於是佛陀以足趾按地,頓時三千大千世界被無數奇珍異寶裝飾起來,富麗堂皇,莊嚴無比,法會大眾發現自己都已端坐在珍寶蓮花之上。

清淨莊嚴佛土

佛陀問舍利弗:「你看我的國土清淨不清淨?莊嚴不莊嚴?」

舍利弗連忙答道:「佛陀國土確實無比清淨莊嚴,真是前所未見,前所未聞啊。」

佛陀又對舍利弗說道:「我的國土從來都是如此清淨莊嚴,只是為了度化根性劣鈍的眾生,才示現汙穢國土。」說罷,佛陀收回神足,霎時間世界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那時,在毗耶離城中有一位長者名叫維摩詰。此人曾供養無量諸佛,早已深植福德善本,證得無生法忍,辯才無礙,神通廣大,隨機攝化,普度眾生。他雖是在家居士,卻持守清淨嚴格的戒律。其實,此人大有來頭,他早已成佛,是古佛再來。如今為了幫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才示現居士相。他德高望重,樂善好施,深受國王的尊敬與民眾的愛戴。

如今,維摩詰居士為了度化眾生,而故意示現身患疾病。因為他患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和諸王子,以及百官眷屬等數千人都來探望,並向其請示佛法。

維摩詰居士像

維摩詰居士心中暗想:「如今我臥病在床,大慈大悲的佛陀難道不會派人來看望我嗎?」

佛陀自然了知其心意,於是便派眾弟子中以「智慧第一」著稱的舍利弗前去看望。

舍利弗回稟佛陀道:「世尊,看望維摩詰居士一事我恐怕不能勝任。因為有一次我在林中打坐,正好被維摩詰居士碰見。他對我坐禪的方法進行了訓斥,聽完他的話,我竟無言以對。我和維摩詰居士的修行境界相差太遠了,所以不敢前去看望。」

然後佛陀又先後命「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頭陀第一」的大迦葉、「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說法第一」的富樓那、「論議第一」的迦旃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持律第一」的優波離、「密行第一」的羅睺羅、「多聞第一」的阿難前去看望維摩詰居士。

可佛陀的十大弟子都曾因為各自的修行方法問題而被維摩詰居士教訓過,故而都不敢前去。

接著佛陀又先後命彌勒菩薩、光嚴童子、持世菩薩和長者子善德前去看望維摩詰居士。可他們也都以不能勝任為由而推脫。

之後佛陀對文殊菩薩說道:「那就請你去看望一下維摩詰居士吧。」

文殊菩薩回覆說道:「那維摩詰居士確實不好應對。他通達諸法實相,了悟無上佛理,辯才無礙,神通廣大。儘管如此,我願秉承佛陀旨意,前去探望他老人家。」

大智文殊菩薩摩訶薩

會中大菩薩、佛陀弟子、無量諸天大眾等聽到此話,心想:「這回維摩詰居士和文殊菩薩兩位大士要對談佛法,必定十分精彩絕妙。」

有八千位菩薩、五百位羅漢和成百上千的天人願意隨文殊菩薩一同前往。眾人拜別佛陀之後,便向毗耶離城維摩詰住處出發。

之後,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精妙絕倫的佛法論辯。於是便成就了這部在佛教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維摩詰經》,也稱《維摩詰所說經》。

作者:襲非凡(非凡之音)

深入經藏,演暢法音,匡扶世道淨人心。

(本文系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佛經典故:佛教最長的咒語果真厲害,文殊菩薩靠它才救了阿難
    房融篤信佛法,並且是受了菩薩戒的皈依弟子,當他聽說有一位中天竺國僧人來到廣州後,立即派人將那僧人奉請到廣州的制止寺歇息,並邀請一眾同修道友共同前往制止寺拜訪。龍樹菩薩佛陀滅度後七百年,古天竺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揚佛法,他解行相應、證悟透徹,曾被龍王迎請到龍宮說法。
  • 都是元始天尊的徒弟「投奔佛教」為啥一個是佛祖,一個是菩薩?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內容是:都是元始天尊的徒弟「投奔佛教」為啥一個是佛祖,一個是菩薩?眾所周知,元始天尊門下有兩個大弟子,一個是燃燈道人一個是文殊廣法天尊,這兩位弟子在封為戰神之後就投奔與佛教之中,不過這兩位弟子待遇卻是十分的不同,就在燃燈道人被投奔佛教之後就被如來尊為了燃燈佛祖,並且他是在佛教地位之中最高的,不過佛教的行政大權卻在如來手中,而如來見到燃燈會行禮致敬。
  • 拜文殊菩薩只是為了孩子學業?這其實是極大的偏見和謗佛
    在上世紀有位很出名的詩僧叫做蘇曼殊,他的這個號其實就等於是借鑑了文殊菩薩的名號,某種程度上也算得到文殊大智加持吧,所以詩才寫的這麼好,還如此有禪意。其實文殊菩薩乃是和釋迦佛同一個時代的人,而且他還是更高種姓的婆羅門出身,出生的時候有著十大瑞兆,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和佛一模一樣。
  • 佛教常識:佛祖十大弟子都是誰,其中誰的智慧最高,誰的神通最大
    根據佛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時,經常都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在場聽法,他們是佛的常隨眾,佛到哪裡講經,他們就跟到哪裡聽法。在諸大比丘僧中為上首的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他們分別是摩訶迦葉、大目犍連、富樓那、須菩提、舍利弗、羅睺羅、阿難陀、優婆離、阿那律、摩訶迦旃延,都是佛的聲聞弟子。
  • 菩薩是佛祖的弟子,為何平時都求菩薩保佑,沒人求佛祖保佑?
    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廟裡供的泥胎,無論他是哪個宗教的,無非都是菩薩,這菩薩跟佛教裡的四聖關係不大,就是神靈,不管什麼面目,都是些比人有本事的傢伙。進廟燒香的人們,無論哪尊菩薩,都會燒上一炷香。當然,對人們最熟悉也最親愛的觀音菩薩,那就不是一炷香的問題了。
  • 四大菩薩如來最敬重誰?不是觀音,看看此人道場你就知道了
    於是許多人覺得她是4大菩薩之首,其實不然,文殊才是,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原因。1,七佛之師。《西遊記》裡行者曾經說觀音是七佛之師。其實真正的七佛之師是文殊,在久遠劫,有一位古佛日月燈明,如來出家前是國王有8個王子。當時佛的上首有位妙光菩薩,古佛消失前曾經給這位講授過經書,涅槃後,古佛的8個兒子都拜妙光菩薩為師,都成了佛。
  • 西遊記中這2個妖怪有多厲害?連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都非常棘手
    其次如來佛祖可以說是頂級大神人物,他可是早就修成了六丈金身,但就這樣他的手指還是被蠍子精蟄的疼痛難禁,可見蠍子精的厲害之處。最後一點,就是菩薩說自己不能近身,還推薦了蠍子精的剋星昴日星官去降服蠍子精。綜合來看,蠍子精的能力確實非同凡響。
  • 五臺山的文殊菩薩,為何與龍王搭上關係,一個詞「滄海桑田」
    今天,小齊就來淺談下,隱藏於五臺山佛教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地質學故事,與文殊菩薩、龍王等兩個神話人物息息相關。對於「菩薩」一詞,很多人腦海裡就想到慈悲為懷、普渡眾生,而今天所談到的文殊菩薩不僅是仁慈的代表,還是智慧的象徵。因為在眾多佛經裡,他直接與「般若」掛勾,什麼又是「般若」?
  • 農曆十月二十日,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重溫文殊菩薩的囑託!(轉發...
    夢參長老:文殊菩薩教了我們什麼?文殊菩薩教我們做什麼呢?囑託我們什麼?教我們第一個是厭離世間。我們自己應當回顧一下,我們對這個世間相是留戀嗎?是厭煩嗎?是要脫離嗎?是要了卻嗎?當然我們諸位道友都是想,有出家的,還有沒出家在家的,四眾弟子都要想離苦得樂。
  • 索達吉堪布:至誠祈禱文殊菩薩,決定開啟智慧
    當然,並不是其他佛不具有這樣的功德,而是因為寶髻佛以不共願力所成就的這一功德,佛經中對此也作了宣說,對其他佛則未作明述。同理,從開啟智慧而言,文殊菩薩的名號及心咒更為超勝。文殊菩薩雖現為菩薩身份,但實乃古佛再來。《寶鬘經》云:「文殊菩薩早已成佛。」《文殊菩薩淨土莊嚴經》中也說:「文殊菩薩以菩薩形象利益眾生。」另有經典言:「文殊菩薩於未來成佛。」
  • 為什麼佛陀十大弟子中的須菩提,不是菩薩只是阿羅漢?
    《金剛經》主角,十大弟子解空第一人須菩提,是個對生活質量頗有追求之人!在他修行的無數日月裡,有一條不可動搖的準則,那就是只向土豪化緣,修得個油光滿面。可是,在西天定尊會上,這位入選佛祖十大弟子的須菩提祖師卻糗大了。
  • 文殊菩薩與《文殊般若經》的思想及其影響——蔡宏
    文殊菩薩是佛教智慧的象徵,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他和觀音、地藏、普賢並稱為四大菩薩。文殊菩薩在佛教的基本教義、佛教的空宗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和獨到的風格。佛教重視智慧解脫,文殊菩薩的思想對佛教的發展、變化有著重要影響。下面就從菩薩的來處、行願及淨土、文殊般若經及文殊菩薩的影響等方面來對文殊菩薩及《文殊般若經》的思想影響做一番探索。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在大乘佛教的典籍中,文殊是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人。他生於古印度舍衛國,系多羅聚落婆羅門種姓,父親名叫梵德,是一位著名的大長者。
  • 封神大戰中,文殊、普賢、觀音菩薩都曾現身,為何獨不見地藏王?
    封神大戰中,文殊、普賢、觀音菩薩都曾現身,為何獨不見地藏王?《封神演義》中,文殊、普賢、觀音都曾現身,地藏此時去了哪裡?佛教因此收得了三千紅塵客,又得到108有緣人,封神之後還有多寶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懼留孫,燃燈道人等加入佛教。可謂封神之後的最大受益者。封神大戰兇險異常,三教都嚴令弟子緊閉山門,不踏紅塵。通天教主就曾告誡弟子「緊閉洞門,靜誦黃庭叄兩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連金靈聖母、三霄娘娘、趙公明這樣的準聖都戰死沙場。可見封神大戰之慘烈。
  • 文殊、普賢菩薩沉香作品鑑賞!
    普賢菩薩,是一位具足無量行願、普現於一切佛剎土的大乘聖者。與文殊菩薩一起同為釋迦摩尼的肋侍者。即文殊駕獅子侍佛祖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相對於文殊菩薩的婦孺皆知。同為佛祖肋侍的普賢菩薩可謂是非常的低調了。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為什麼學業有成要祈求文殊菩薩?
    五臺山也是佛經中有明確授記的地方。《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五《菩薩住處品》云:「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故世界各地佛教徒不遠萬裡朝拜五臺山,希望能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賜與智慧和福德,歷史上也有很多文殊菩薩在五臺山顯現應化的記載。
  • 如來佛祖的師傅是他「混鯤祖師」,看看如來師傅到底有多厲害?
    後人仰其無上道德,又兼大弟子自來無名無姓,遂以此老子為彼大弟子,尊其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主修丹道,因其法門獨特,所以傳人難尋。至此只有一個門人弟子。後世人尊稱玄都大法師。大弟子接引道人即為阿彌陀佛,一般又叫接引佛祖。原型為接引他人成佛的寶幢光王佛。阿彌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稱為釋迦摩尼如來的"接引導師",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來。住在西方極樂之鄉。此人身高丈六,麵皮黃色。長年累月不曾離得清淨之所。後來受人之約,三顆舍利取下戮仙門,與老子、元始共破通天誅仙陣。
  • 文殊菩薩被烏雞國王五花大綁,泡在水中三天三夜,你看他說了什麼
    為了祈禱上天降雨,全國上下都沐浴齋戒,可是這都毫無用處。這時,不知從哪裡來了一個道士,他不僅會呼風喚雨,而且與天上眾多的神仙私交匪淺。道士來臨,立刻為這片土地降下了甘露,解決了國王的燃眉之急,為了感謝道士對烏雞國所作出的貢獻,烏雞國王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 中高考前,多為孩子念文殊菩薩心咒,祈求文殊菩薩加持!
    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nju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 文殊菩薩是怎樣幫我開智慧的
    他就說他自己訂了如是心的免費接待。不過時間抽不開,要過幾天才去。我一聽,又來神了。還有免費接待呢?那我又想去了。和如是心聯繫好了住宿問題。回去做家人的工作,老公和兒子竟然一同反對。說的都好聽:「為什麼非要這次去,以後再去不行嗎?」他們沒有學佛,哪裡能理解,我這顆渴望朝拜的心。看我決心已定,他們雖然有點兒不高興,也不再阻攔。(如果不是那天曲師兄的提醒,我這次真去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