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遠清城同,一位年約五六歲的小男孩走進派出所稱前來「自首」,原因是小男孩用玩具鏟子把別人車颳了。媽媽為了讓小男孩學會承擔責任和認識到錯誤,才讓他去派出所以「自首」。
小孩子小的時候,做錯大都是無意識的,甚至是好奇覺得好玩。有些細小的錯誤,常常是孩子做事態度出現問題而引起的。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往往會養成孩子不良的做事習慣,或者使孩子的價值觀出現偏差。如果孩子犯了錯,家長不及時糾正,不讓孩子承擔責任。孩子做錯事了,也會不以為然。可能犯下嚴重的大錯,也不一定會有悔改之心。
孩子犯錯,家長要馬上阻止並進行指導和教育。引導孩子進行補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一、首先要向孩子講道理,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並說明,由於他的錯誤行為而破壞了規定,或使別人的物品受損。強調他必須對錯誤的行為,承擔後果、承擔責任以及進行補救。
二、清晰、明確地將孩子的過錯與補救聯繫起來,使孩子容易接受要他進行補救的建議。要讓孩子擁有坦白承認錯誤的精神,這樣可以防止他否認錯誤行為,或者為自己錯誤行為辯解,以推卸自己錯誤行為的不良後果應負的責任。
三、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受害者的困難處境上,看到自己應負的責任。並讓孩子做一些事情來挽回。
四、你可以把批評限制在孩子的一定行為上。例如:我不喜歡你在屋裡大喊大叫,因為這樣會打攪到別人。要避免孩子不守規矩就是「調皮使壞」的想法,更不能使用詛咒或威脅的口吻,跟他說「再這麼做我就不理你了或者再這樣就把你關起來!不愛你了等等」。這樣只會把問題複雜化,孩子也會跟你產生對立的情緒。孩子都是有靈氣的,如果你對孩子的行為很關心,他能感覺到你是喜歡他的。那麼你對他也是最有影響的。
五、孩子犯錯處理要及時。研究表明:「」一般,孩子的錯誤行為之後,要求孩子進行補救。是促使孩子從中受到教育的最有效的辦法」。
尤其是孩子正在採取行動的時候,加以制止則更為有效。如果孩子傷害了別的小朋友,母親應該立即讓孩子向對方賠禮道歉。千萬不要說「我以後等會找你算帳」,或「等你爸爸回來再說」。這樣會延誤孩子認錯的時間,甚至把自己的錯誤行為忘掉,導致再犯錯。
六、要讓孩子自己提出補救的辦法。這樣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更多的思考,增強他的責任感。假如,孩子提出的辦法不恰當,家長可以再提出一些補救的辦法來引導他。
七、要冷靜,實事求是。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補救時,家長應該避免喊叫、謾罵、侮辱、諷刺以及過於嚴厲的批評孩子,這些做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會使他們對補救措施反感。
萌萌姐喜歡玩,也喜歡去沙子場玩沙子。不管什麼時候去,都有很多小朋友玩。帶孩子玩沙子的寶爸寶媽應該知道,玩沙子如果不小心很人容易弄到自己或別人的眼睛裡。
萌萌姐剛開始玩的時候,不知道沙子會弄到眼裡的危害。就會用鏟子把沙子甩起來,當然,很多小朋友也會一樣。因為他們都是無意識的,每次看到她的「危險動作」,我都會跟她說:弄到自己或者別人的眼睛裡會很痛,會很不舒服的。
經常發現問題就跟她說,及時制止她「危險」的行為,玩了很多次也沒有出現把沙子弄到自己跟別人眼睛裡的情況。
有一次被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子,把沙子弄到萌萌姐的眼睛裡了。在這之前,這個小朋友的父母都在旁邊低頭玩手機,小孩子有幾次甩沙子的動作也並沒有制止。當把沙子弄到萌萌姐的眼睛裡,我去幫萌萌姐處理眼裡的沙子後,才問我是不是她家孩子弄的,讓孩子給我道歉。因為過了及時補救的時間,小朋友只是低著頭,也不說話。可見,孩子並不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買單。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做個勇於承擔錯誤和責任的人。但是,往往孩子許多細小的行為,不進行制止或者懲罰,孩子可能會忽視自己的錯誤行為,不為自己犯的錯悔改。
教育無小事,許多大錯都是由一件件細小的事情堆積而成。
我是萌萌姐媽媽,感謝各位的閱讀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