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市民不支持改名 齊鐵慧表示擔憂
齊鐵慧建議將華陰市改為華山市
新聞提示
一位長年奔走在鐵路線上的花甲老人,從上世紀末開始卻突發「奇想」提出了將位於陝西渭南的華陰市改為華山市,並為此找材料,尋案例,奔波至今。在他看來,借鑑國內利用名山大川的知名度為城市改名,獲得巨大經濟社會效益的典範作用,利用華山的品牌效應來為華陰和渭南「正名」可謂勢在必行。通過大打旅遊牌,推動地方經濟步入快車道。然而這一看似「點石成金」的建議,卻遭到正反兩方三年來的激烈辯論,至今尚無定論,但圍繞建議提出後所發生的故事卻讓人感動——
鐵路職工發帖建議華陰市改為華山市
近日,一篇發表日期為2007年9月19日的帖子——《再建議將華陰市改為華山市》的網帖,在網絡論壇重新火了起來:不但被網友接連轉載,跟帖者更是絡繹不絕。
網帖稱:華山是中華五嶽之一,雄偉險峻,是陝西省重要旅遊資源。華山所在的華陰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發展大華山旅遊經濟,完全適合當地特點。從當前和長遠利益考慮,華陰這個下屬於渭南市的地級市,稱謂已不能順應旅遊經濟的需要了。
原帖作者是西安鐵路局西安電務段54歲老工人齊鐵慧。他表示,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市場經濟發展,旅遊業已成為許多省市的支柱產業。目前,國內已有許多市區縣的名稱與當地名勝、風土人情相吻合,有些地方為發展旅遊業,專門對地名進行改革,順應了歷史潮流,擴大了知名度,也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果。
將「華陰市」改成「華山市」,雖然僅是一字之改,卻能讓全中國人都能從熟知的華山,很容易地認知華陰;將華山這一地理概念、行政區域、發展方向結合起來,發展大華山旅遊經濟區域,以此帶動陝西秦嶺、太白山、終南山、大巴山等生態旅遊區域和資源,提高當地和陝西的知名度,帶動旅遊及相關產業大發展;並藉此提高官方民間熱愛家鄉、發展經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促進我省旅遊經濟發展。「達到少花錢多辦事的效果。」
華陰市政府近日回帖齊鐵慧:「您的建議,我們會向有關領導轉呈。」
官方的這個答覆顯然讓齊鐵慧難以滿意,他說,自己曾將該建議遞交給上至中央有關部門,也曾在網絡展開大的討論,但最後「遺憾得很,3年過去了,仍無大的動靜和實質進展,有些部門對他的建議甚至無動於衷。」
「香格裡拉」從夢想到現實的演變
在鐵路上工作了30年的齊鐵慧對於華山再熟悉不過了。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在華山腳下的鐵路沿線,一步一步地檢查火車電力線路,感觸最深的一件事是,經常有遊客詢問他坐火車到華山,在哪一站下車。「把孟塬車站更名為華山站不就完了,乘客一聽就知道。」此後西安鐵路局果真做了修改,將原華山站更名為華山西站。
愛好旅遊的齊鐵慧從1975年起,連續多年去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區旅遊,並做了社會調查。他每到一處,都細心研究對比省內外旅遊業發展的優缺點,並把建議在報紙電臺上發表,或者寄給當地政府。「但大多沒回復。」當看到自己的建議信被政府部門在網上發表,並責令相關部門整改後,齊鐵慧還是蠻高興的。
主張將華陰市改名為華山市就是他的主張之一。為了鼓勵讓政府「吃螃蟹」,他還搬出兄弟省市的成功案例剖析,讓大家明白自己的「高瞻遠矚」。
英國作家詹姆思·希爾頓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和同名電影問世後,吸引著無數人來到雲南,尋找夢幻中的香格裡拉。香格裡拉的確切區域一直是個謎。但幾年來未能阻止川、滇、藏三省區對這塊旅遊品牌的競相爭奪。
談及旅遊城市地名變更典型,齊鐵慧便會如數家珍:安徽省屯溪鎮改成了黃山市;張家界市是由湖南省大庸市改名而來,不說誰知道?
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還將他的提案列為2008年優秀諮詢建議,表示會向上級匯報。華陰市民政局回復齊鐵慧的建議:1990年撤縣改市以後,華陰市曾三次提出更名華山市的申請,並多次與民政廳和民政部協調,但因為國家對地名更改有明確規定,「不以著名的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實體名稱作行政區域專名」,更名被迫擱淺。